幸福人生

決定人生幸福的因素,不是才能、環境條件,而是自己的觀念!
正文

黃庭堅轉世的反思zt

(2008-09-16 17:21:40) 下一個
“書到今生讀已遲”,這話出自袁子才(清朝詩人袁枚,著有《隨園詩話》)之口,表的是宋朝大才子黃庭堅轉世的一段公案。
黃庭堅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字山穀,江西省修水縣人。修水縣誌以及很多筆記中都記載著這樣一個淒美動人的故事。 說黃庭堅得中進士之後,被朝廷任命為黃州(蕪湖)知州,就任時才二十六歲。有一天他在州衙內午睡,夢見自己走出衙門,來到一處鄉村,老遠就看見一個滿頭白發的老婆婆,站在家門外的香案前禱告,口中喊著一個熟悉而陌生的名字。山穀走近前,見案上供著一碗熱氣騰騰的芹菜麵,香味撲鼻,便不自覺地端起來吃,吃完後回衙門休息。忽然聽見敲門聲,一覺醒來,方知是夢。不過夢境逼真,嘴裏還留有芹菜香味。但他並未在意,以為隻是夢而已。 

  次日午睡,再夢如昨,菜香幽幽,夢境曆曆。黃庭堅感到不可思議,遂起身步出州衙,循著夢中道路行去,欲探個究竟。
行至一村落,景物依稀,仿佛回到故鄉一般。他徑直走到一戶人家,扣門而進,正是夢中所見的老婆婆,便上前施禮,問婆婆何故在門外喊人吃麵。老人答道:“昨天是我女兒的忌日,因為她生前喜歡吃芹菜麵,所以我在門外喊她回來吃麵,我每年都是這樣做。”
黃山穀感到驚奇,問道:“你女兒死去多久了?” 婆答:“已經二十六年了。”山穀突然想到,自己今年正是二十六歲,昨天恰是自己的生日。遂再問她女兒在世的情形,家中境況如何。老人說:“我隻有一個女兒,她生前喜歡讀書,信佛吃素,很是孝順,但不肯嫁人。並發願說求來世轉男身,做文學家。到二十六歲那年,女兒生病去世,死的時候,她說還要回來看我的。”
山穀大驚,忙問:“她的閨房在那裏?我可以看看嗎?”
老婆婆手指著一間舊房說:“就是這一間。你自己進去看吧,我給你倒茶去。”
山穀走進房裏,環顧四周,臥床桌椅,倍感親切。隻見靠牆有一個大櫃,依然緊鎖。山穀問老人:“那裏麵是什麽?”
“全是我女兒生前看過的書。”老人邊擦淚邊回答。
“我……可以打開看看嗎?”
老人家說:“鎖匙不知女兒放哪裏去了,我一直無法打開。”
山穀心中琢磨了一下,忽然記起鎖匙的位置,便告訴老婆婆,徑直找出鎖匙。打開書櫃,發現裏麵許多書稿。細閱之下,山穀如墮雲霧——原來他每次應試的文章,竟然全在這裏,而且一字不差!
山穀沉思良久,恍然大悟,知道自己前生曾是女兒身。此地是他前生的老家,老婆婆便是他前生之母。如今這個家隻剩老母一人。於是山穀跪拜在地,仆伏老人腳前,含淚稱娘親,說自己就是她的女兒轉世。母女隔世相認,自然悲辛交集。
黃山穀回州衙後,迅速帶人來迎接老母同往,奉母至孝,如同親娘,終身奉養。
其實,黃山穀從小就是出名的大孝子,幼時就為母親洗滌溺器,後來作了大官,還是堅持自己親手洗刷。其孝行美德,感化一方,被後人選為二十四孝之一。  
山穀在州衙後園植竹一叢,建亭一間,命名“滴翠軒”。亭中有山穀的石刻像,自題像讚曰: 
  “似僧有發,是俗無塵;參夢中夢,悟身外身。” 
  這首讚亦足佐證,山穀轉世的故事真實可考,決非杜撰。 
想來,安徽省南部蕪湖縣鄉村的那位善良樸實的女子,死後轉生到江西省北部修水縣,成為大丈夫、大才子黃山穀,的確令人向往。這比那些以“安樂死”或“睡著死去”為終極理想而不知輪回為何物的女作家,似乎略高幾籌。

  山穀前生喜好讀書著文,行善積德,遂有今生的官運亨通,才華蓋世。至於由女轉男,道業增上,當為其信佛、吃素、孝順等善因所致,因果報應極為明顯。黃庭堅詩書畫三絕,著有《山古內外集》、《山穀別集》行世,與蘇東坡齊名,世稱“蘇黃”。其詩文著作流傳日本,深受推崇,對日本的漢文學有較大影響。天才人物都是前生的善根積累,在今世的兌現,此所謂“生(前生)而知之”;但這並不否認今生的努力,因為今生的耕耘決定來世的收成,此所謂“因果通三世”(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這是一個無限循環的自然規律,並非迷信。 至於袁枚所說的“書到今生讀已遲”,隻說對了一半,應該再加上一句“惠及來世當此時”。——既然去年的收成今年已成“定數”,那麽今年的耕耘決定著明年的收獲,當下的努力就是明天的“定數”。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裏——這就是“因果”,這就是“輪回”,這就是佛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