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老公(一):此題是否成立
許許投資聞道 記錄生活思考
“心靈感應”般的吵架
前幾天我跟小照說,我在構思一個係列,叫“如何管理老公”。
這話剛說完沒多久,我先生就像有心靈感應似的,第二天開車時跟我吵了兩句。
我有個底線原則:車裏不吵架。人在開車時情緒激動,萬一出個什麽事兒,代價太大。
所以我選擇不升級——不是退讓,而是我清楚自己的底牌在哪兒。
這其實是一種情緒調節(emotion regulation)的技巧,是處理親密關係衝突的關鍵能力之一。
但當時不吵,並不等於過後我不說道。
甩鍋與反擊:孩子像誰的問題
事情的導火索,其實挺無聊的。
他擔心小蓋,覺得他無所作為,就往我這甩鍋:“哎,他都隨你。”
可之前孩子表現好呢?他從來沒提過這事。
我:“你倆是同專業,這不明顯孩子隨你?”
他這其實是一種防禦機製(defense mechanism),具體來說,是投射(projection)——把自己對孩子的焦慮、不安,轉嫁到我身上。
我理解他的焦慮,尤其是對小蓋未來的不確定。但即使需要情緒出口,也不能把我當出氣筒。婚姻不是發泄場,情緒界限(emotional boundaries)必須清楚。
憋大招的時刻,他遞上了白旗
我回家之後,開始憋大招。冷靜調度我的策略。
正醞釀呢,他主動跟我“示好”遞白旗。
我心裏其實是好笑的:你挑釁吧,能力也不夠;你投降吧,又攪和了我正在醞釀的“管理老公係列”。
這情緒來得真不是時候。
其實從家庭係統理論(family systems theory)來看,這種互動叫循環模式(circular patterns)——你動,他動;你靜,他靜。婚姻中的溝通本質上是一種係統性舞蹈,彼此在互相“校準”。
“管理”是能力
說“管理老公”,是半開玩笑。
但“管理”本身,是一種能力。是一種對自我情緒、關係邊界、家庭動態的拿捏與引導。
說到底,是一種關係中的領導力(relational leadership)。
就像馮玉祥的夫人說的:“是上帝派我來管理你的。”
人家把它定義為“神職”,表達的是一種責任感和自我定位。
如果說“管理老公”這個主題不夠政治正確,那換成,管理婚姻,管理家庭,似乎明正言順多了。其實所有這些本質都是在親密關係中的修行,修的是心性、情緒和邊界。要管理好關係,得先從管理自己開始。
正如家庭治療師 Bowen 所說:“婚姻關係中,情緒成熟度決定了衝突是惡化還是進化。”
年輕時我們談戀愛,更關注連接;
成熟後進入婚姻,更需要練習的是調節(regulation)與界限(boundaries)。
家庭管理的段位是分層的*:
*排除那些不需要世俗管理的神仙眷侶,和已經在婚姻內形同陌路的無衝突關係。
“降維友好”是我發明的詞,對標“降維打擊”。後者指的是能力強的人輕易碾壓能力弱的人;而“降維友好”,是說真正成熟、有能力的人,不拿親密關係裏的人出氣,不“踢貓”,而是懂得用自己的穩定和成熟,為家庭創造安全感。
結語:此題是否成立?
其實,真正的課題是:
如何在婚姻裏管理自己——自己的思維、情緒和行為。(當然,還有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