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突然覺得,投資這件事,和做菜很像。
準確地說,更像是烘焙。
不是說你有了一個菜譜,就可以高枕無憂了。你得親自動手,試著去做,實驗幾次,再結合自己和家人的口味,逐漸摸出門道來。尤其是烘焙,它比炒菜更講究比例、溫度和時間,要做出滿意的成品,光靠“認知”是遠遠不夠的。
前陣子我試著做一種“無糖、無油、無麵粉”的健康點心。網上的配方寫得頭頭是道,YouTube也步驟明確,我照著來了一遍。
第一次做,太稀了,像一碗糊糊;
第二次做得還不錯,味道和口感都挺滿意;
第三次嘛……我放飛了自我,換了太多配料,又做稀了。
雖然味道還能接受,但那個 texture,實在難說好吃。象小可是比較捧場的,也隻是嚐了一勺子。剩下的,隻好等我自己慢慢消滅。
然後我就想到,其實投資和這個過程,還真挺像的。
不是說你知道“應該買什麽”“應該怎麽配置”就行了。知道是一回事,做得到是另一回事。
而要做到,就得靠一次次的實踐,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節奏和判斷。
而且,這不僅僅是技術的問題。
投資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人與金錢之間關係的建立過程。
你是焦慮的?貪婪的?還是從容的、信任的?
這些心理層麵的東西,不是看幾篇文章就能頓悟的,是真正要在生活中一點點摸索、調整的。
還有,要不斷麵對決策的後果,有失誤時,是挺挑戰承受力的。
但,也正是這樣,這個過程中才會鍛煉出越來越強大的內在力量。
就像學會烘焙,不隻是為了吃得放心,更是一種調節的自如感。
投資也一樣,它最終是回到人本身的——
回到你是誰,你想過怎樣的生活,你怎麽看待“足夠”。
所以,願意“下廚”,願意自己動手嚐試,這已經很好了。
先拿一個普適的方子,做成了;再按自己的情況微調,
總有一天,你會做出滿意的成品。
投資之道,始於試錯,成於篤定;
就像烘焙,先要敢做,再逐步調試出最佳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