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錢人”的選擇——與小白的互動
今天,一位小白同學聯係我,原本我們約定在Zoom上討論她帶的語言學習社群裏遇到的內在卡點,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這題我熟。
然而,聊著聊著,話題漸漸轉到了金錢和投資上。她問了我一個經典的年輕人麵臨的問題:有點錢,是先買個小房子,還是先投資股市?如何評估比較?
好吧,這題我也熟。這個問題的關鍵不在於計算和比較,而在於“友錢度”——即你與金錢的關係有多友好。首先,真正需要問自己的問題是類似這樣的:十年後,我希望通過金錢實現什麽樣的生活?
如果你不是個“友錢人”,你可能會對這樣的問題感到茫然無解:“今年不知明年事,何況是十年以後?”你可能與金錢的關係不夠明確,甚至根本無感,因此很難從長遠角度去思考。
但如果你是個“友錢人”,你的金錢觀更加健康和穩定。你會知道,金錢不僅僅是眼前的存款或收入,更是實現未來目標的重要資源。你已經學會了如何與金錢建立起長遠且有效的合作關係。所以,你的答案會漸漸清晰地浮現。明確寫下十年生活的目標後,你清楚描述當前的現狀。此時,目標和現狀之間的張力會自然帶你走上最適合你的道路。所謂的“最佳選擇”,並不是別人眼中的最佳,而是根據你的目標和能力,最適合自己的路徑。
例如,以小白目前的情況為例,她最想實現的目標是遠程工作,過旅居的生活。麵對這個目標,她可以選擇:
對於年輕人來說,選擇哪一項,在十年後差距多少萬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你點亮了“最小阻力之路”的創造能力,逐漸升級了自我。
《最小阻力之路》是一本經典之作,強調的是通過選擇和置身於那些阻力最小的結構中,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創造力和潛力。在投資的過程中,你會不內耗地前行,逐步穩定內在,並與金錢建立更加和諧、順暢的關係。至於具體的投資技能,無論是房產還是股市,都可以在實踐中不斷輪流得到提升,在下一個旅程中有機會放大。
最關鍵的,是你有了越來越多對自己的信心。在與金錢的關係中,經曆、擔當、失敗後的反思,以及對投資的堅定信心,才是你成為“友錢人”的真正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