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見財·商業篇 | 認知地圖與真實地形:當商業理論遇見實踐叢林
最近和幾位 business owners(老板)交流後,我突然有種“小白兔跳進叢林”的感覺——
年初,我有了一個新的小願景:鏈接更多有商業頭腦、有格局與素養的人。
很幸運,在顯化這個願景的過程中,我開始遇到一些挺談得來的朋友,比如小白。
至於小照,和我已經認識一段時間了,她成長得非常快,我見證了她一年多的變化。現在的她,隱隱已經初具老板氣質了,還帶著一股幽默感,自嘲說自己是個俗人。我送過她一句話:“你有明珠一顆,照破山河萬朵。”所以,管她叫小照。我也很期待她以後有更廣闊的發展。
她們都是未來之星,雖然現在還沒到需要雇一群人的階段,但潛力肉眼可見。
"我覺得自己Business Sense不強"——客觀認知,還是自我設限?
我和小白有一種很隨性的跨領域技能互換關係——
我幫她梳理投資邏輯、點評具體賬戶,她用她的創業經驗給我商業視角上的啟發。她也是個剛起步的 coach。
有一次,她突然對我說:
"注意到嗎?你已經第三次提到'我覺得自己 Business Sense 不強'了。"
她認為這是缺乏自信的表現。但我的第一反應是:
這隻是客觀的自我認知,不是自我設限。
而且,我並不是沒有實戰過,我知道自己的斤兩。
我是典型的 INFP,雙魚座,愛自我反思,但也清醒地認知自己:
但這並不意味著我不能在商業領域成長。
我隻是帶著自己的方式去探索而已。
自知之明,不是設限,而是起點。
我挺好奇,帶著深度連接與前瞻的天賦走進商業世界,會是個什麽過程。
地圖與地形:認知與實踐的落差
從文字概念層麵上,我“知道”不少商業理論,也追蹤觀察過一些自媒體,覺得自己“知識我有,天下在手”,隻不過沒時間沒精力去做而已。
但昨天我才猛然意識到——
那其實連“紙上談兵”都算不上,隻是想象力比較豐富,根本沒有真正落地。
沒有拿到藏寶圖,也沒有指南針。
——直到昨天,當我被一個老板直接當作生產資源談合作時,我突然明白了她的布局與打法。
那一刻,我清楚地意識到: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認知,不是別人幫你打開的
現在很流行一種說法:“打開認知,升維格局。”
一般聽到這句話,不出意外,就是要你買什麽“給生命充能”的產品了(笑)。
但我自己的體會是,認知不是別人打開的,認知是在自己帶著覺知去實踐的過程中,一點點提升的,從量變到質變。
那些以前懸浮在腦子裏的知識、道理,看了無數書、聽了無數 YouTube,總覺得自己懂了。
直到有一天,真正置身局中,才發現:
——以前的“懂”,不過是想象。
——真正的懂,是要躬身入局,踩著泥巴,摸著石頭過河,那樣獲得的。
後續:明心見財·商業篇 | 2. 打工思維與老板思維模式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