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不隻打造財富係統,也重構親密關係
導語:
投資,不隻是為了財富自由。
它悄悄改變的,還有我們看待親密關係的方式——
用更大的視角,去理解、接納,並找到新的共振節奏。
苦惱:精神不同步的親密關係
我有一個朋友比較有信仰和精神追求,然後有一段時間比較苦惱,說她先生,沒有什麽精神追求,就是工作呀,吃喝呀,就完事兒了。
簡單來說,就是芸芸眾生之一名。可能不太達到她的期望,就是聊天也沒有什麽好說的。
我作為一個有精神追求的人,我的反饋就是說,他沒有追求那好呀,那如果他有精神方麵的要求的話,那還不知道誰嫌棄誰嘞。
所以,這個事情,就看你怎麽去看。
要是帶著樂觀的精神去看這個事兒,你就比較不會愁眉苦臉的去處理。
尋找共同語言:從信仰到煙火氣
後來呢,她找到的共同語言是什麽呢?
她本來的苦惱,是他們有共同的信仰,但是,她發現,她這個先生,他不是很虔誠地信,比較表麵化的。那也沒有興趣去真的討論,怎麽去跟上帝鏈接什麽之類的。
後來,她自己找到了一個 solution,就是一起去看《舌尖上的中國》。
因為他們都還蠻喜歡吃。也一起做了項投資。投資據她說是被我啟蒙了,但我是不太記得跟她聊過什麽了。反正有段時間我確實逢人就嘮投資的事。
我家的分歧與默契
我和我先生很多觀點是不太一樣的,我偏左,親近道家,比較偏自由主義的。他肯定是比較保守的,當然他自認偉光正。
比如說中國有時有什麽新聞啊,一般人會覺得某個規定有點兒過分。然後有些人,可能在一個位置上,說理解的要執行,不理解的也要執行。
而我先生,他是人在海外,但他就沒有不理解的時候,他完全就是說,就應該這麽幹,而且早就應該這麽幹。
我就是對他的評價就是:你可以當官兒啊,因為你就跟領導心連心。
他也沒把這個當成誇他,他也明白。政見沒影響我們過日子,這點我們有默契。
帶著投資視角的日常對話
最近米國領導也是唯我獨尊、大幹快上的風格,胡搞一氣的這種。那麽,我先生好像也挺理解。
我說:你可以,兩邊兒你都可以心連心哦。
現在我會沒事“采訪”他:
東升西降你怎麽看?
他回答還挺妙的:
“東升嘛還說不好,但西降是肯定的。”
可能因為他知道我接下來就會往下推理,按他的思路,我們要怎麽相應的配置。
他說話其實是比以前要客觀了。當然嘍,他不會承認。他一直都自覺很偉光正嘛。
投資,也是一場去魅與重構
跟我先生聊投資,一開始肯定是沒說兩句就一拍兩散。我是發散型的,水平也談不上,但我困而後學,奮起直追,按需讀書,不怕慢,隻怕停。帶著投資的“lens”去讀經濟、讀曆史,特別是各種經濟學家、高端人士的預測,慢慢也看出,大部分都不靠譜。這也是一種逐漸去魅的過程,積累自己的認知體係。
而在我先生的認知裏,我始終是個需要他拯救的小迷糊。所以我直接講什麽,他不太能聽進去。一定要他自己踩坑了,才情非得已地下野,給太太讓位。這樣的方式挺影響效率的。後來,我摸索出一個跟他“腦力激蕩”的小竅門:我發現我聽播客時,他還挺愛聽,而且更愛發表評論。我想,這樣悄麽嘰的滲透,讓他進進油鹽也不錯,至少讓他知道我在關注什麽。慢慢地,我們的對話開始有來有往了。
結語
投資教會我的,不隻是如何配置資產,更是如何用更大的視角,理解和接納身邊的人。
親密關係,不一定非要同步成長,但可以在各自的節奏裏,找到一種新的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