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最終會緩解,最差的情況已經過去了?” -- 投資中,見世界,見眾生,見自己
“關稅戰最終會緩解,最差的情況已經過去了。。。” 這是即將成為的事實,還是僅僅是一種情願?
最近,在宏觀層麵,各種觀點亂飛。你能在同一時間看到完全相反的預測:有人說這是東升西降之開始,也有人說米國正加緊機器人助力重新掌握產業鏈主導權。
我會特意去看那些有識之士的“對立觀點”,觀察他們分別基於哪些論點和論據。這不隻是為了信息本身,而是作為一種練習判斷力和決策力的訓練。
有一陣子,我順著“通脹”這個話題,注意到了阿根廷的情況。
那邊通膨非常嚴重,我心裏有點關心阿國人民,就去問了一個朋友。
她是那種走遍萬水千山、長期旅居世界各地的“旅人型”朋友。結果她聽完我這種阿宅問題,隻隨口說了一句:
“阿根廷人那日子照過,挺好的啊,通膨對拿美元的遊客來說不要太爽。”
我自己也覺得我的所謂關心,有些蒼白。
之後在閱讀中,我看到一篇文章提到俄烏局勢和投資時,提出了一個特別戳心的問題:
“如果你真的看好某國,你願意在它的首都買房嗎?”
這句話當然不是讓你真的去買房,而是在提醒:
別光掛在嘴邊空談局勢,真正的判斷力,應該落到‘行動’上。
於是我第一次從投資的角度重新看待“世界局勢”。
我回頭去查了阿根廷的ETF,結果非常出乎意料 ——
它的回報比我以為的要好得多。
再比如巴西,有人就因為看好資源周期和改革趨勢,直接投資巴西ETF。【我沒有關注巴西,當然這也不是任何投資建議】
那一刻我才意識到:
原來有些人看世界,不隻是看看而已,他們會用金錢下注,用認知為資產增值。當然,最終是否實現增值,還要看各人的判斷力。
你怎麽看世界,就可以用你的錢告訴世界。
有句名言“知識就是力量”,但力量的形式,
不隻是語言和觀點,
更是——
你是否願意下注,是否能把判斷變成行動。而力量的體現,可以是金錢回報,然後用金錢去支持想支持的群體或活動。
這也是我學習投資的原因之一。
期待在這個信息混亂、價值觀多元的世界裏,練出屬於自己的洞察力。
也能體會到,比如我說到投資常識、聊到PE的時候,對方問我“PE是啥?,那種無語,也許就像我當初被朋友淡淡回答“阿根廷通膨挺爽”的那種感覺。
不過,也正因為如此,我更明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起點。
而願意擴展舒適區、打開視野、認真看世界的人,
已經在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