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我去了一次亞馬遜河流,我希望能有機會去第二次。因為我們隻去了亞馬遜河流的上遊部分,而更廣闊的部分在巴西。
但就是這麽短短的四天亞馬遜上遊一瞥,已經無法忘卻。

亞馬遜河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寬的河流,同時也是地球上最長的河流。它發源於秘魯第二大城市阿雷基帕的雪山上,然後延伸數公裏直到與Maranon river 和烏卡亞利河交匯,在這一交匯點,河流更名為亞馬遜河。
我們就是去了這個交匯點,並從那裏走進了亞馬遜河。

亞馬遜河號稱地球之肺,森林與河流中有著品種繁多的動植物。我們在黑夜裏劃著小船去看星星、抓小鱷魚;在淩晨和傍晚時分等待日出日落,在霞光萬丈的來去中感受日月星辰的變化。順河而去,抬頭即見晨光裏的各種美麗鳥兒從一個技頭飛向另一個枝頭。最活躍的當屬猴子,有黑色的、也有黃色的,還有棕色的,他們快速從一棵樹跳到另一棵樹上,互相歡叫著跑來跑去,其中最可愛的是一種叫做口袋猴的小猴子,真的像一隻口袋一樣大小,跑動起來像閃電一樣快速。最懶惰鎮靜的就是樹懶了,它們要麽一動不動,即使動起來也是一分鍾挪不了一個地方,動作緩慢的狠不得上前幫他一把。



亞馬遜河流寬闊而喘急,河水渾濁。一棵棵樹木在水中搖曳,奔流的河水和大片的熱帶雨林組成了亞馬遜壯闊的生態環境。抬頭仰望天空,數不清的說不出名字的鳥兒在樹梢之間飛翔,不同名字的猴子、樹櫴、螞蟻等動物在樹林間穿梭。低頭在河水和樹幹間尋找,顏色不同的蛇、蛙及各種兩棲動物棲息在濕漉漉的地上。河流淺處,不同種類的魚或鱷魚在河裏遊過,順著河水遠遠望去,深棕色的河水深不見底。

河邊依然住著不少的原住民。他們種植著玉米和水稻做為糧食,還有一些簡單的蔬菜。清晨的時候,他們從家裏撐出一條小船,去河裏打魚。下午的時候他們會在陽光下坐在船裏給自己洗個澡。他們的家都是就地取材,全部由樹木搭建而成。他們的生活非常簡陋,最近的城市是伊基克斯離他們也有三個小時的船程。
伊基克斯是一個與外界不通公路的城市,在秘魯,要去亞馬遜河必須要去伊基克斯,要來伊基克斯的交通工具隻有船和飛機。伊基克斯有一個很小的機場,隻有一條飛往秘魯首都利馬的航線。可以想像,伊基克斯已經是個很不發達的城市。但亞馬遜沿河居民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去過伊基克斯。雖然已經是二十一世紀了,即使他們每天都看到來自不同國家的遊客坐著小船從河上漂過,但他們的生活依然與文明非常非常遙遠。雨季來時,他們舉家搬到高一點的山坡上去,等旱季到來時再返回家中。他們就這樣一代代地生活在亞馬遜河邊。

我們在亞馬遜旅行中住的是樹屋,樹木搭成的房間在一棵棵高高的樹上,房屋裏沒有熱水,但有大樹穿過,房間之間由吊橋連接。這確實是一次非常別致有趣的體驗。
亞馬遜河旅行與其它地方的旅行不同,如同這條世界第一的亞馬遜河上沒有一座橋一樣,旅行在亞馬遜河中也沒有一個商店,甚至沒有一個買冰箱貼的地方。這裏的生態環境決定了亞馬遜河及熱帶叢林是一個非常原生態的地方。但岸邊默默看著坐船而至、坐船而走的原住民以及無法禁止的森林砍伐讓我不敢去想像十年後這條河流及住在那裏的人們會是怎樣的情景。

能夠去看一看亞馬遜河多年來一直在我的願望清單上,我很高興我實現了這個目標。離開亞馬遜河的時候我卻沒有像以往旅行結束時那樣開心和釋然。因為這片地球之肺正在發生著非常快速的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