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馬斯克稱20年內人類能實現意識“永生”當前腦機接口技術有多成熟?他的預言能實現嗎?

(2025-11-16 14:17:01) 下一個


https://view.inews.qq.com/a/20251116Q05J8Z00?devid=4C3CC693-B6D7-49E8-946C-856D5CA8F7B5qimei=c151ef6bf95dad2ab3471de500001f814804

埃隆馬斯克這個人,總能找到讓全世界目瞪口呆的方式。上周他在特斯拉股東大會上又放了個大招:不到20年,通過Neuralink腦機接口把你的意識快照存下來,再塞進特斯拉機器人Optimus裏,實現數字永生。

這話一出,有人激動得仿佛看到了長生不老的門票,但這話真的靠譜嗎?咱今天不聊科幻,用大白話算算這筆賬:現在的腦機接口到底到什麽程度了?馬斯克這個預言到底靠不靠譜?

先來看看腦機接口的現狀:

想象一下,如果你大腦裏的全部意識相當於一座城市,你想把整座城市的地圖、交通、甚至每戶人家的聊天記錄都複製下來。而現在的腦機接口技術,相當於隻在城市幾個主要路口裝了攝像頭(電極),能數清經過了多少輛車(神經元放電),但完全不知道車裏的人在聊什麽八卦。

馬斯克的Neuralink確實挺厲害他們讓猴子靠意念打乒乓球遊戲,給豬植入芯片監測腦電波。但要注意,這些實驗的核心其實是猜意圖:猴子想移動搖杆時,大腦會發出特定信號,芯片捕捉後轉成指令。這離複製你的記憶和個性還差著十萬八千裏,更像是猜中了你想抬手的念頭而已。

而且,這些芯片得開顱手術植入大腦。雖然Neuralink說他們的電極比頭發絲還細,但畢竟是要在嬌嫩的腦組織裏插上千根線。長期會不會發炎?會不會移位?信號會不會衰減?這些問題都還在摸索階段。2023年5月他們拿到FDA批準做人體試驗,首批誌願者全是癱瘓患者目標很務實:幫他們重新控製肢體,而不是搞意識上傳。

為什麽意識快照難如登天?

馬斯克稱要通過意識快照存下來的方式實現意識永生,但當前的技術水平還遠遠不夠,因為人腦的意識實在過於複雜。你的大腦裏有860億個神經元,它們之間的連接比全地球的互聯網節點還複雜。假設每個神經元是一本書,這些書之間的引用關係織成了一張巨大無比的知識網絡。現在的技術,相當於每分鍾能掃描一頁書;而要把所有書和引用關係都記錄下來,得花上幾百年。

更紮心的是:你的記憶和性格根本不是靜態文件。比如你想起初戀,這次可能甜中帶酸,下次就隻剩釋然這種動態變化,單靠截取某一刻的腦電波快照根本抓不住,這就像想用一張照片來還原一整部電影,注定會丟失絕大部分信息。


再來算算20年這個時間表:

馬斯克說不到20年,咱們回頭看看科技史:1966年,Shakey(沙基)機器人是第一個真正可移動和感知的機器人。Shakey有輪子,以笨拙、緩慢、搖搖晃晃著稱。Shakey配備了攝像頭和碰撞傳感器,可以在複雜的環境中導航。Shakey被認為是機器人革命的開始,到現在快60年過去了,掃地機器人還經常被拖鞋卡住。

目前最接近實用的腦機接口,是幫助癱瘓患者用意念打字(每分鍾約10個字符),或者控製機械臂抓取水杯。這些功能已經研究了超過20年。要跳到意識上傳,得連續跨過好幾道坎:首先,解碼技術需要大升級,得從識別想抬手到讀懂懷念童年外婆家的槐花香。其次,機器人身體需要足夠靈活,Optimus現在能走路、抓東西,但離流暢模擬人類動作還早。最後,哪怕解決了一切的技術問題,還得經曆一場倫理大考:上傳後的你還是你嗎?如果複製出十個你,哪個算本尊?

如果你還是覺得抽象,想想這些:

醫療進展:中國的腦計劃重點在研究阿爾茨海默症、抑鬱症的治療,這更像腦機接口最近十年實在的賽道。

成本問題:Neuralink現在一次動物實驗動輒耗資數百萬美元,還曾陷入虐猴風波。真要普及,估計前二十年隻能是億萬富翁的專屬豪華套餐。

所以回到最初的問題馬斯克的預言能實現嗎?

咱們用最直白的話總結:20年內實現意識永生,概率堪比中彩票頭獎。 但腦機接口讓癱瘓者重新站立、讓失語者重新說話這些更溫暖、更現實的奇跡,正在我們眼前一步步成真。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