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華爾街傳奇投資人重倉馬斯克:賺120億美元還不夠,還要再押10年

(2025-11-15 21:08:37) 下一個

https://view.inews.qq.com/a/20251116A01QRP00?devid=4C3CC693-B6D7-49E8-946C-856D5CA8F7B5qimei=c151ef6bf95dad2ab3471de500001f814804

2025 年 11 月 14 日,紐約林肯中心。
第 32 屆 Baron 投資大會開場主題,隻有四個字:Changing Lives(改變人生)。
當天最受關注的環節,是一場對話。
一邊,是 82 歲傳奇投資人 Ron Baron(羅恩巴倫) 。他把約 40% 的個人資產押在特斯拉,25% 押在SpaceX,還配置了 xAI,加起來近 65 %的身家係在馬斯克身上。
屏幕另一端,正是他十多年裏一直重倉的對象: 埃隆馬斯克。
Baron 在接受CNBC 采訪時估算,自 2014 年買入特斯拉以來,這筆馬斯克係投資已經為他和客戶賺了超過 120 億美元。其中 80 億來自特斯拉,40 億來自 SpaceX,xAI 等新項目的收益還在早期。
但最出人意料的,不是這筆收益,而是他接下來說:
我覺得未來 10 年,還能在這筆錢上再賺 5 倍。
在他眼中,馬斯克的商業版圖早已不隻是電動車和火箭,而是車廠、航天、AI工廠、人形機器人、芯片、太空電站構成的全係統協同。
他看中的,不是馬斯克做了具體產品,而是他如何親手把 AI 時代的基礎設施搭起來。
第一節|Baron 押的,到底是什麽?

在紐約的這場大會上,Baron 核心觀點隻有一個:
他不是押公司,我押人。
這是理解他全部投資邏輯的起點。
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第一次見馬斯克是 2009 年,當時特斯拉剛經曆一輪資金告急,Baron 問馬斯克:
你還會不會繼續做下去?
馬斯克的回答很簡單:會。這件事值得。
Baron 後來說,那一刻他意識到:這個人不是在做一家公司,他是在把自己整個人投進去。
1.他押的是執行能力
Baron 不是科技專家,他自己承認:我不懂電動車,不懂火箭,也不懂AI。我懂的是誰能把一件難事做成。
他看到的,是馬斯克那種咬著牙也要往前走的勁兒:
特斯拉差點破產,他抵押房子發工資
SpaceX前三次火箭爆炸,他說再失敗一次就倒閉了
xAI創立18個月,就能發布Grok 5的路線圖
在大家都說機器人還早的時候,他已經讓 Optimus在工廠上崗測試
馬斯克做的每一件事,都難到別人做不動。但他就是能熬。
他押的,是這種能把困難啃下來的人。
2.他押的是長期布局能力
Baron 的風格就是等。他公開講過:我做投資,一等就是十幾年。
他舉過一個例子:2012年,特斯拉隻有一款Model S,全年銷量還不到3萬台。很多投資人都懷疑這家公司能不能活下去,但他卻不斷加倉。
理由隻有一句:馬斯克不是在做車,他是在布局未來。
站在 2012 年,特斯拉的這些布局都看不出價值。但在 2025 年,其背後的脈絡就清晰可見了。
Baron說:你不能看一年,要看十年。他做事的節奏,不是賺明天的錢,而是把未來變成可能。
3.他押的是組合能力
Baron在大會上講了一句話:馬斯克做的每個項目看起來都不相關,但他是在讓每一樣東西,都讓另外一樣變得更強。
早在15年前,馬斯克就告訴 Baron:製造機器的機器才是最重要的。當時大部分投資人還在關注賣了多少輛車,他已經在思考如何讓不同業務。
Baron 說:別人隻是在做業務,他是在搭生態。
他投的不是業務線,而是組合能力。
4.他押的是抗壓能力
Baron 曾在 CNBC 說:我喜歡他被罵的時候,因為股價會變便宜。
對於別人恐慌的時刻,他反而更願意增持。
但最能體現他信心的,是一個承諾。2020年前後,特斯拉股價從10-15美元漲到220美元,客戶開始不安,擔心倉位太重。Baron為客戶減倉了25-30%。
但他自己一股沒賣。他對董事會承諾:我是最後一個賣家。在客戶100%退出之前,我個人一股都不會賣。他說:在我有生之年,特斯拉或SpaceX,我都不會賣出。
他解釋原因:大部分人遇到困難會收縮,馬斯克不會。他每次掉下去,都能再爬上來。
他找到了一個能把願景落到地麵,越難越往前的人。
用他的話說:我在他身上,看到了別人身上看不到的未來。
第二節|他為什麽說:Grok 是最重要一步?

Ron Baron 投特斯拉時,是在等一台車變成一個機會;
他投 SpaceX,是在等一次發射變成一個行業;
而這一次,他投xAI,是在等 AI真正歸誰控製。
1.他看到馬斯克掌握了AI公司成功的三大要素
馬斯克在對話中明確說,一個AI公司成功取決於三件事:
能否吸引最優秀的人才
能否投入最大量的AI硬件,最快將GPU上線
是否有獨特的數據獲取
而xAI在這三點上都做到了,而且是從底層自己搭建:訓練用的數據,來自X平台,世界上最好的實時數據源;運行用的算力,SpaceX自建的數據中心和芯片集群;發布的平台,自己的App、自家的車、自家的機器人。

在硬件上,黃仁勳本人甚至說:我對他們在極短時間內建成數據中心的速度感到震驚。地球上隻有一個人能做到這一點。
別人是在用 AI,馬斯克是在親手造 AI。
更重要的是:AI 越強,誰控製它,誰就能定規則。而馬斯克手裏握著完整的技術棧,不受製於人。
2.他看到馬斯克在改變AI的用法
今天我們用搜索引擎、網頁、瀏覽器,這是舊入口。馬斯克要做的,是一個可以直接幫你理解、分析、動手去完成任務的助手。
Grok 就是這個新入口的第一個版本:
能看PDF,能讀代碼,能改圖片,能生成視頻
有自己的語氣、態度,有反問、調侃、情緒
不隻是對話,而是能和你一起完成任務,比如寫文案、查合同、開車路線規劃。
這對投資人來說,意味著 AI 從聊天變成了執行。
而馬斯克正在訓練的Grok 5,參數規模從 Grok 4 的 3萬億躍升到 6萬億,新增了視頻理解、圖像識別、工具調用、實時多模態處理能力。馬斯克用了一個詞來形容:像一個學習小組在你腦中開會。
更重要的是他的判斷:Grok 5 是我第一次覺得,我們可能真的能實現通用人工智能(AGI)。雖然隻有10%的可能性,但這是我以前從未有過的感覺。
3.他信的是馬斯克對AI的認知比別人早
他不是半路加入AI熱潮的人。早在ChatGPT出現之前,他就已經開始布局。
馬斯克創辦 OpenAI 的原因,是基於他與Google創始人拉裏佩奇的一次對話。佩奇告訴他,他是一個物種主義者,偏愛計算機而不是人類。
馬斯克說:
你站在計算機哪一邊?我必須加入人類團隊。
於是他創辦了OpenAI,Open這個詞意味著開源。他提供了所有啟動資金,招募了Ilya Sutskever 核心人物,甚至幫 OpenAI 與微軟達成合作。但他拒絕了股票期權:在一個非營利組織裏拿股票期權是錯的。
但當 OpenAI 走向封閉,他轉身創立了xAI。
他不是被 AI 浪潮推著走,而是這波 AI 浪潮的起點。
Baron 押注xAI,不是因為它現在多強,而是因為馬斯克不是在追趕趨勢,而是在定義趨勢。
第三節|最沒人看懂的那一部分,他全押了

如果說 Ron Baron 押特斯拉,是因為它能跑得更快、賺得更多;那他押機器人、芯片和衛星,是因為他相信馬斯克有能力把未來的基礎建出來。
這些項目,在大多數人眼裏,要麽太遠、要麽太燒錢。但在 Baron 眼中,這些恰恰是 AI 真正落地的基礎設施。
1.Optimus不是機器人,是人人可得的勞動力
馬斯克明確表示:我們不是做一個能跳舞的機器人,我們做的是能幹活的機器人。
這句話背後,是他對Optimus的定位變化:
從實驗室概念機,變成可以大規模製造的產品
從形象展示,變成替代基礎勞動力的工具
Optimus V3已經可以完成以下動作:
自主行走、繞過障礙、自我充電
模仿人類手部動作,擰螺絲、夾電路板
操作手部擁有50個驅動元件,可以處理細致任務
更關鍵的是成本目標被定在2萬美元以內。
馬斯克認為,未來,每個人都會想要一個屬於自己的Optimus,幫忙照顧家人、做飯、做家務、陪伴。
馬斯克描述的應用場景遠不止家務:想象一個每個人都能獲得最好的外科醫生的世界。Optimus將擁有超乎人類的精確度,能夠進行非常複雜的醫療程序,甚至是人類無法完成的手術。
更震撼的是,通過Neuralink腦機接口的結合,失去雙腿的人可以用Optimus的腿替換。Neuralink從運動皮層獲取信號,發送給Optimus的腿,成本大約6萬美元。
這不是在做一個產品,而是在重建勞動力的供給。從家務到手術,從陪伴到醫療,都能由機器人完成。
而馬斯克有能力把成本壓到 2 萬美元,讓它真正普及。
2.芯片不是技術展示,而是用得起的大腦
馬斯克反複強調:
我們絕大部分的 AI 計算任務和資源,將集中在視頻處理上,而非文字。
這是什麽意思?
他不是要訓練一個寫論文的AI,而是一個能看得懂畫麵、能理解人類動作的AI。這就意味著:
芯片必須高效
必須壓縮得快
不能靠服務器來驅動,而是能裝進汽車、機器人、甚至飛船裏
於是,他親自下場推進名為AI5的最新芯片項目。
馬斯克在大會上承認:
這個芯片項目出了問題。它的設計太先進了,現在進展還不太通順。
於是他把 AI 5和 Dojo 兩個項目合並,讓所有人專注於 AI 5,並親自介入。
他說:我花了整個周末,盯著這塊芯片的設計圖,看數據、看電流流向現在我腦子裏已經有了芯片的完整布局,能想象出每個細節。
因為英偉達的芯片,不是為機器人和汽車上的低功耗AI推理優化的。他要造的芯片,必須功耗極低、性能超強、成本隻要英偉達的十分之一。
這意味著什麽? 如果成功,用 AI 的成本不再是每個月幾十萬美元,而是幾百塊。
馬斯克不是在卷 AI 能力,而是在壓 AI成本。
3.Starlink不是連網,而是空中算力電站
大部分人隻知道 Starlink 是馬斯克的衛星互聯網,但在這場對話裏,他透露了一個更大膽的計劃:
我們將用太陽能供電,把整個 AI 數據中心搬上天。
這是他們真實的計劃。馬斯克要做的是:
把數據中心架設在太空軌道
由太陽能供電,不需要地麵建廠
傳輸靠Starlink,分布全球,形成分布式大腦
目標是每年提供100吉瓦AI功率
要知道,美國平均電力是160吉瓦。這意味著馬斯克要建的太空數據中心,功率相當於美國全部電力輸出的約1/4。
馬斯克說:地球的電隻會越來越貴。AI 要普及,隻能上太空。
這解決的是 AI普及的終極瓶頸:電力。
Baron重倉這些還看不懂的部分,因為他知道馬斯克不是靠設想活著,是靠產線落地、自己做出來。
第四節|為什麽 Baron 還要再押10年?

Baron 說未來10年還能再賺5倍。很多人覺得這是瘋話。 然而,他對此深信不疑,因為 AI 時代,其實才剛剛拉開序幕。
1.他看到的時間窗口:AI基礎設施還沒建好
Baron 提到:現在的 AI 公司,都在做應用層。
什麽是應用層? 就是ChatGPT、Claude 等等這些產品,用戶看得見、打得開。
馬斯克在做的,是基礎設施層:自己的芯片、自己的數據中心、自己的算力網絡,不依賴外部供應商。而且這些基礎設施,是為汽車和機器人這些物理終端服務的。
應用會不斷迭代,但基礎設施的價值會隨著時間指數級增長。就像修高速公路,剛開始看不出價值,但等車多了,收費站就是印鈔機。
別人在優化現有產品,他在重構整個 AI 的運行方式。
2.他看到AI會變成基礎設施,像電一樣
馬斯克的目標很明確:我要讓 AI 便宜到人人用得起。
Baron 聽懂了這句話的分量。
今天用 AI,要麽花錢訂閱,要麽企業采購,成本都不低。但如果馬斯克能把 AI 的成本壓到足夠低,會發生什麽?
AI會像電一樣,無處不在:
每輛車裏都有 AI 幫你開車
每個家裏都有機器人幫你做事
每個人手機裏都有 AI 幫你處理信息
這就是他敢說還能再賺 5 倍的底氣。
Baron 的120億,不是賭出來的,是等出來的。
現在他還要再等 10年,因為 AI 時代才剛剛開始,而馬斯克掌握著這個時代的基礎設施。
結語|Baron 押注的,是 AI 基礎設施歸誰

Ron Baron 不需要再賺 5 倍。
他已經 82歲,已經靠馬斯克賺了120億美元,已經完成了一切賺錢意義上的目標。
馬斯克也不需要。
Baron 在CNBC說過:馬斯克為什麽要這樣做?當你的身價達到 4000億美元時,4000億和1萬億之間有什麽區別?他不是在為買海濱別墅存錢。
他想的是未來人們會如何記住他,他創造了什麽,他如何幫助人類生存。
Baron 問馬斯克:您認為您是在為遺產而戰嗎?
馬斯克說:是的,絕對是。我是一個理性的親人類主義者。
正因如此,Baron選擇繼續押下去。他看懂了一件事:AI 時代的基礎設施,會決定未來幾十年的遊戲規則。
他押的,是這個時代裏極少數能把基礎設施從零搭起來的人。
Baron 給出的答案是:我見過,能做到的,隻有他。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