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view.inews.qq.com/a/20251115A001GX00?devid=4C3CC693-B6D7-49E8-946C-856D5CA8F7B5qimei=c151ef6bf95dad2ab3471de500001f814804
?
11月14日,近期美股波動較大,納指跌幅尤甚。美股波動加劇的背後,一個是流動性危機,一個是AI泡沫,兩座大山持續縈繞在美股上方對美股形成壓製。
知名經濟學家劉煜輝近期研判,美股高波頻次會越來越高,甚至可能形成一次大的triggle(觸發),形成一個深V型走勢。
劉煜輝認為,雖然潛在的波動性越來越大。但是否會一下子擠破,他認為這種擔憂可能也過於緊張了。劉煜輝認為,這種高波的釋放頻次會越來越高,市場會持續不斷地出現波動,而且波動的幅度也在不斷放大。
此外,美股還有一個重大利空。隨著停擺結束,投資者的視線正迅速從華盛頓的政治僵局轉向一個更大的不確定性來源:因停擺而延遲發布的關鍵經濟數據,以及這些數據將如何影響美聯儲未來的利率路徑。
美聯儲鷹牌言論甚囂塵上。美聯儲官員哈馬克明確表示,為持續抑製通脹,政策需保持一定程度的緊縮,必須維持利率不變,預計未來兩至三年通脹率仍將高於目標水平,強化了市場對利率長期高企的預期。
簡單解釋為美股,我們接下來看本文重點,那就是全球科技霸主英偉達,受美股利空影響,英偉達近期持續陰跌,昨日跌近4%,今日再跌3%。
英偉達大跌背後,除了上文提到的降息預期下降,還有就是AI泡沫隱憂。近幾個月來關於AI泡沫的擔憂不斷升溫,尤其是英偉達對OpenAI的投資引發了循環融資擔憂,還有就是近期AI巨頭們瘋狂發債,再度引發資本市場擔憂。
劉煜輝表示,美國的AI繁榮隻能依靠內循環實現。A購買B的貨物,B購買C的貨物,C再回頭持有A的股權,形成一個閉環。這種內部風火輪式結構試圖維持美國本土的AI繁榮和巨大資本開支。這種無限量訂單結構存在潛在脆弱性。幾大科技巨頭不僅訂單交叉,債務結構也出現交叉。
美國的科技巨頭之間頻繁使用SPV(特殊目的機構)債務結構,規模非常大。比如,meta最近公布的300億美元融資中,260億美元采用SPV債務結構。債務是交叉的,且放在表外,隨著時間的積累,這種擔憂會加劇。
11月初,《大空頭》原型人物Michael Burry豪擲10億美金大舉做空Palantir和英偉達,其中英偉達做空金額1.87億美元;川普的兒子買入價值1090萬美元的看空納指100的看跌期權。
本以為隨著政府停牌結束,流動性問題拔除,但是美聯儲官員則更加鷹牌,降息預期大幅降低。與此同時,機構們紛紛拋棄英偉達。
軟銀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第2財季數據顯示,該公司於10月份清倉英偉達的持倉,套現58億美元;與此同時,軟銀願景基金二期將於12月按2600億美元的投前估值,增加225億美元對OpenAI的投資,以進一步鞏固其與OpenAI的長期合作。
當時,不少人認為,軟銀再度瞎操作,可能像10年前一樣再度錯過英偉達的投資機會。就在10年前,孫正義曾是英偉達最大股東,2017年軟銀持股4.9%英偉達股票,價值1656億美元,但2019年,也就是不足10美元就逐漸拋完了。今年,兩人回憶起孫正義錯失英偉達投資機會的往事,孫正義還裝作抱頭痛哭的樣子。
而就在剛剛,橋水基金也公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末的持倉,同樣是瘋狂減持英偉達,而且不止英偉達,七姐妹不少都在減持。其中,英偉達減持472萬股,隻剩下251萬股,套現了大約9億美元,倉位猛砍65%。此外,橋水還減持標普500ETF,穀歌減倉超50%,微軟減持1/3。
上周,橋水創始人瑞·達利歐再次警告稱,美國經濟可能已經進入“大債務周期”的後期,美聯儲的寬鬆政策正在刺激泡沫進一步擴大。等到美聯儲不得不開始收緊貨幣政策時,即是泡沫破裂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