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蘋果第四季度業績前瞻:盈利質量與利潤率韌性超預期

(2025-10-24 03:07:07) 下一個

自 4 月那份報告發布以來,蘋果的表現較標準普爾 500 指數高出約 7 個百分點。這一成績得益於其第三季度的出色業績:營收同比增長 10%,每股收益同比增長 12%,即便在承擔了約 9 億美元關稅的情況下,公司毛利率仍達到約 46.5%。

iPhone 17 的早期銷量數據(來自 Counterpoint)以及近期的升級意向調查(來自摩根士丹利)顯示,其表現至少與去年同期持平,高端機型的占比保持穩定。再加上更優的地域多元化布局,這些因素提高了蘋果在 12 月前維持利潤率的可能性。

蘋果 2025 財年第四季度的業績將顯示公司能夠在應對更高關稅成本的同時,保障利潤率質量。46%-47% 的毛利率指引已涵蓋約 11 億美元的關稅成本,但由於產品結構偏向 Pro 和 Pro Max 機型,再加上規模效應帶來的效率提升,蘋果的實際毛利率有望接近該區間的上限。目前,服務業務收入占比已接近三分之一,且毛利率接近 75%,相比去年進一步增強了公司的整體利潤率水平。管理層表示,9 月季度(即第四季度)服務業務的增長率將與 6 月季度相近,約為 13%。

在硬件方麵,預計 iPhone 17 的早期銷售周期將呈現出比近年更均衡的發布態勢。根據 Counterpoint 的數據,Pro 和 Pro Max 機型的出貨量占比將更高,這將支撐平均售價,並使產品業務毛利率維持在 35% 左右的水平。在主要地區,該機型的交貨周期與去年相比保持穩定或有所延長,這表明需求勢頭強勁。

對於 2026 財年第一季度的業績指引,預計營收同比增長率將達到中等個位數或更高,毛利率將再次維持在 46%-47% 的區間。彭博社的共識預測顯示營收增長率約為 6%,但這一預測較為保守。服務業務的增長率應保持在 10%-15% 的區間,並繼續成為抵消每股收益波動的主要緩衝。

用戶升級意向持續提升,這將為 12 月季度(即第一季度)更健康的換機周期提供支撐。可穿戴設備和 iPad 業務的同比表現可能仍較為疲軟,但不足以抵消 iPhone 業務的強勁勢頭。

投資者們關注管理層以下兩點的評論:一是人工智能相關運營支出是否控製在 156 億至 158 億美元範圍內;二是中國地區功能審批的具體時間表,尤其是eSIM和蘋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功能。如果管理層能證明公司實現了穩定增長、利潤率穩定以及可控的地區風險,市場將認為蘋果的盈利結構具備可持續性,並能在 2026 財年實現規模擴張。

需關注的關鍵指標

蘋果 2025 財年第四季度的業績將顯示公司能夠在應對更高關稅成本的同時,保障利潤率質量。46%-47% 的毛利率指引已涵蓋約 11 億美元的關稅成本,但由於產品結構偏向 Pro 和 Pro Max 機型,再加上規模效應帶來的效率提升,蘋果的實際毛利率有望接近該區間的上限。目前,服務業務收入占比已接近三分之一,且毛利率接近 75%,相比去年進一步增強了公司的整體利潤率水平。管理層表示,9 月季度(即第四季度)服務業務的增長率將與 6 月季度相近,約為 13%。

在硬件方麵,預計 iPhone 17 的早期銷售周期將呈現出比近年更均衡的發布態勢。根據 Counterpoint 的數據,Pro 和 Pro Max 機型的出貨量占比將更高,這將支撐平均售價,並使產品業務毛利率維持在 35% 左右的水平。在主要地區,該機型的交貨周期與去年相比保持穩定或有所延長,這表明需求勢頭強勁。

對於 2026 財年第一季度的業績指引,預計營收同比增長率將達到中等個位數或更高,毛利率將再次維持在 46%-47% 的區間。彭博社的共識預測顯示營收增長率約為 6%,但這一預測較為保守。服務業務的增長率應保持在 10%-15% 的區間,並繼續成為抵消每股收益波動的主要緩衝。

用戶升級意向持續提升,這將為 12 月季度(即第一季度)更健康的換機周期提供支撐。可穿戴設備和 iPad 業務的同比表現可能仍較為疲軟,但不足以抵消 iPhone 業務的強勁勢頭。

投資者們關注管理層以下兩點的評論:一是人工智能相關運營支出是否控製在 156 億至 158 億美元範圍內;二是中國地區功能審批的具體時間表,尤其是eSIM和蘋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功能。如果管理層能證明公司實現了穩定增長、利潤率穩定以及可控的地區風險,市場將認為蘋果的盈利結構具備可持續性,並能在 2026 財年實現規模擴張。

風險因素

關稅成本轉嫁不足若定價策略、產品結構或供應鏈布局未能抵消增量成本,公司整體毛利率可能低於指引水平。

中國市場執行風險高端機型 adoption 放緩或功能審批延遲,可能對 iPhone 銷量和服務業務附加收入造成壓力。

投入超前於回報人工智能相關運營支出和資本支出的增長速度超過盈利速度,可能對杠杆水平和自由現金流造成拖累。

產品結構與產能風險Pro/Max 機型占比下降,或新生產地區產能爬坡遇阻,可能導致產品業務毛利率下降。

政策與費用變化若關鍵地區的應用商店規則收緊,可能對抽成比例造成壓力。

結語

蘋果盈利結構的可持續性超出了市場今年早些時候的預期。即便在完全承擔關稅成本的情況下,毛利率仍展現出韌性;服務業務以 75% 左右的毛利率維持著 10%-15% 的增長率;iPhone 17 的早期指標顯示,高端產品需求保持穩定。

關鍵的不確定性因素仍是那幾個,但這些因素均處於 產品結構穩定 + 現金流強勁 的框架內,風險可控。隻要服務業務的增長能夠抵消硬件業務的波動,且新生產基地降低了(供應鏈)集中風險,預計該股將繼續維持其估值溢價。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