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美股市場,人工智能引領的科技盛宴仍在繼續。盡管經濟環境現在並不樂觀,但是在科技股巨頭七巨頭的引領下,美股指數依然不斷創下新高。
這種上漲就連互聯網企業本身,也在樂觀的情緒中夾雜對泡沫謹慎的想法:
OpenAI的山姆奧特曼說:我們是否正處於投資者整體對人工智能過度樂觀的階段?我的看法是肯定的。人工智能是否會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最重要的事件?我的看法也是肯定的。
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說:當前的人工智能領域可歸為一種行業泡沫。當泡沫散去、贏家浮出水麵時,社會將從這些創新成果中獲益。人工智能領域也將如此。這項技術是真實的,它為社會帶來的收益將是巨大的。
但是,貝索斯也同時說,在泡沫中,人們會變得極度興奮,就像現在對人工智能的狂熱一樣。投資者很難區分哪些是好想法、哪些是壞想法。
現在的市場,抵擋不住投資者的熱情。雖然有些投資者從估值角度,與互聯網泡沫/漂亮50時期的對比角度,提出市場存在泡沫的擔憂,但是往往被科技企業優異的財務表現和不斷上漲的股價打臉。
而前者,是基本麵派支持人工智能夠繼續上漲的核心因素。
不過,對於堅實的基本麵,現在也在慢慢出現裂痕。現在,少數投資者,通過基本麵分析,發現人工智能浪潮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我覺得,這也是嚴肅的AI泡沫吹哨人發出的警告。
當前的人工智能投資呈現出經典資本周期的特征:過度投資導致產能過剩,同時資本回報率下降。而且,現在媒體消息可以說遍布人工智能,已經達到了有些脫離邏輯的地步。
最明顯的例子,是英偉達,Open AI,甲骨文相互間的合作。
英偉達:
作為人工智能芯片GPU的龍頭,英偉達宣布將向Open AI投資1000億美元,用於數據中心建設,數據中心主要由甲骨文提供。
OpenAI:
Open AI承諾在未來幾年內在各種芯片和數據中心交易中花費超過1萬億美元;對比而言,OpenAI在2024年的收入是130億美元左右。在2025年上半年,他們收入僅僅43億美元,虧損78億美元。
Open AI能夠實現這些支出的唯一方法是籌集大量資金。根據OpenAI的預計,到2030年,它需要遠超1000億美元的收入才能開始盈利。不過這離1萬億美元還差得遠,因此Open AI的預測還需要其他各方的大量投資。
甲骨文:
甲骨文與OpenAI簽訂的600億美元年度合同價值,是其2024年年收入(550億美元)的兩倍多。
甲骨文在2025財年僅產生210億美元的運營現金流,預計2026財年運營現金流將增至250億美元
有些投資者,稱這種方式為供應商融資(vendor financing)。
英偉達投錢給OpenAI
OpenAI將錢投資於數據中心甲骨文
甲骨文將資金用來買英偉達的芯片
OpenAI使用英偉達的資金向甲骨文購買計算能力,而甲骨文則購買英偉達芯片來建設這些計算能力。這就是當前AI生命周期的運作模式。
不僅是英偉達和OpenAI,這些循環關係在人工智能領域也很普遍。
或者,Warden Capital用以下這個圖形象的表示這種資金流動邏輯。
它就相信市場已經進入了周期的全麵狂熱階段。
英偉達比大多數投資者更不關心回報,因為它將以購買芯片的形式收回大部分投資,因此他們可能會通過投資來延長這個周期。
但是,其他資本卻不會這麽做。
資本支出與必要收入
人工智能資本支出,按照統計,現在高達4000億美元。而且到了2026年,單單五大科技巨頭(微軟,穀歌,亞馬遜,甲骨文,Meta),就計劃投資4250億美元。
簡單計算,到2026年底,美國人工智能資本支出大約超過1萬億美元。以50%的利潤率計算,即便不考慮未來資本支出的增加,僅僅為當前的資本支出買單,也需要2萬億美元的累計收入才能實現收支平衡。
對比而言,整個美國軟件市場的年收入約為3600億美元。因此,人工智能需要增加另一個美國的軟件收入,能夠才6年內回本。
因此,唯一可能發生這種情況的情況是,美國可以很快創造一個通用的超級智能體,並且快速產生收入。這似乎也和近期模型改進的放緩相矛盾。除非AGI取得突破,否則它根本無法證明目前的資本支出是合理的。
許多人看到了早期的指數級改善,並將其推斷到未來。但實際情況往往是,技術進步更像是一係列的對數或S型發展曲線,在某些領域經曆了快速發展,但隨後卻急劇放緩。
比如物理科學,20世紀上半葉物理世界中技術的總稱。在大約50年的時間裏,我們從馬車發展到核能,再到登上月球。這是驚人的進步速度,全世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那個時候(5/60年代),充滿的預測是這種進步將繼續下去。到2020年,我們將成為一個擁有飛行汽車、火星殖民地和無限能源的太空文明。可悲的是,這些指數級增長並沒有繼續下去。
到目前為止,我看到的所有證據都表明,我們似乎在人工智能方麵走上了類似的軌道。
不僅如此
不僅僅是人工智能,整個市場都在科技的狂熱中。最好的例子是量子計算的股票。
有4隻公開交易的量子計算股票,目前的總市值約為5400億美元,而總收入約為1億美元。量子計算目前還沒有出現經過驗證的應用。許多人認為其主要用途是可能的,即分解非常大的數字來破解加密,即使技術步伐繼續以非常快的速度發展,這種用途也需要很多年才能實現。
因此,這個行業可能是在10多年後才開始服務於一個真實的應用場景,但其估值可以說高於該用例所能支持的收入,且如果能夠實現上述收入的話。
接下來
毫無疑問,現在的市場處於狂熱狀態,唯一的問題是它能持續多久。我們並不確定是什麽原因會讓這場基礎設施軍備競賽停下來,但它終將結束。目前隻能猜測,什麽時候人工智能資本支出熱潮的資金告罄。
就像2000年互聯網泡沫時期,早在1999年初,就有人提示泡沫。但是,1999年3月到2000年3月的頂點,納斯達克又漲了115%。
我們怎麽看待美國各界對人工智能的吹捧。互聯網泡沫時期,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投資人賈森茲威格是個很好的借鑒。
他寫了很多專欄,警告人們不要把錢投在科技股上。但是,他收到的卻是幾百封仇恨,謾罵的郵件。
他說過一句名言:
人們需要好的建議,但他們想要的是聽起來好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