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國際金價突破4300美元/盎司,總市值首次站上30萬億美元大關。這一數字不僅超越全球前十大上市公司市值總和,更逼近紐交所32.2萬億美元的股票總市值。此後,黃金價格出現調整。與此同時,英偉達在10月9日創下194.8美元的股價新高,此後也出現調整,最新市值達4.5萬億美元。
當黃金與英偉達在金融市場中大象起舞,一場關於估值本質的辯論正在上演。
01 貨幣之王:黃金的千年信仰
黃金的30萬億市值並非空中樓閣。世界黃金協會數據顯示,全球已開采黃金總量約21.6萬噸,以4300美元/盎司計價,其價值錨定在實物資產基礎上。更關鍵的是,黃金正重新奪回貨幣屬性:
一是央行儲備激增。2025年各國央行持續增持黃金,僅8月就淨購入15噸。美國銀行測算,當外匯儲備中黃金配置比例從20%升至30%,需增購1.8萬噸黃金。
二是流動性媲美國債。黃金OTC市場日均交易額達1450億美元,買賣價差僅2.2個基點,優於30年期美債的3.3個基點。
亂世之中,避險價值凸顯:年內金價暴漲約60%,創1979年來最佳表現。摩根大通CEO戴蒙直言:金價可能漲至5000甚至1萬美元。
當美元信用體係遭遇衝擊,黃金正成為全球信任的終極載體。
02 科技巨獸:英偉達的AI帝國
英偉達的4.7萬億市值則建立在人工智能的想象之上。這家公司正以驚人速度編織AI生態網。
2025年以來,英偉達瘋狂押注賽道,2025年參與50筆風投交易,超2024全年總量。向OpenAI承諾投入1000億美元,同時染指xAI、Mistral等競爭對手。
公司投資數據中心(Nscale)、雲服務商(CoreWeave)、能源公司(核聚變企業Commonwealth Fusion),打造GPU印鈔機生態,構建算力閉環。
然而,英偉達在中國市場遭遇陣痛。受美國出口管製影響,中國市場份額從95%驟降至0%,2026財年Q2中國收入縮水9億美元。
當黃仁勳宣稱100%退出中國市場時,英偉達的估值神話已埋下隱憂。
03 估值邏輯:貨幣與科技的本質分野
將黃金與英偉達直接對比,如同比較海洋與高山它們遵循完全不同的定價邏輯:
黃金的估值錨定在全球貨幣體係重構上。若30%國際貿易用黃金結算(年貿易額33萬億美元),其市值仍有翻倍空間。而英偉達70倍市盈率,需滿足三大假設:AI需求持續爆發、技術代際優勢永固、競爭格局不變曆史證明,這三者幾乎不可能同時成立。
04 未來路徑:命運軌跡或將分化
黃金與英偉達的命運軌跡正在分化。
黃金呈現階梯式上漲。在地緣政治危機、貨幣體係變革節點實現跳躍式定價。當黃金儲備超過美債成為央行首選,其價值重估才真正開始。
英偉達則麵臨考驗。股價隨財報波動的同時,公司正在麵臨技術迭代與競爭格局雙重挑戰。中國市場的退出更暴露其地緣政治脆弱性。
05 文明壓艙石與科技探路者
當黃金總市值突破30萬億美元,英偉達市值徘徊在4.7萬億時,我們看到的不是泡沫競賽,而是兩種價值範式的終極對決。
黃金的高估是偽命題作為人類文明的信任錨,它的價值重估才剛剛啟程。
英偉達的高估是現實題在技術革命的浪潮之巔,它需要證明自己能穿越周期,而非成為又一個科網泡沫的注腳。
投資者需要回答的終極問題是:你願意為千年不變的信任付費,還是為日新月異的創新下注? 當潮水退去,答案自會浮現金色沙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