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黃金太猛了,還能上車嗎?

(2025-10-17 11:34:05) 下一個

近來黃金太猛了目前已經飆到4234多美元/盎司

看著噌噌上躥的價格很多人心裏都癢癢的一邊琢磨著要不要趕緊上車一邊又怕這會不會是最後的瘋狂

看不清現在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曆史上世紀70年代那場波瀾壯闊的黃金大牛市以及後來悲慘的結局

那是一個瘋狂的年代金價十年漲了23倍。

時鍾撥回到上世紀70年代

1971年發生了一件大事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鬆單方麵宣布美元跟黃金脫鉤

這是什麽意思呢

簡單說以前美國向全世界承諾你們手裏的美元隨時可以來我這兒按35美元一盎司的價格換成真正的黃金

這就是著名的布雷頓森林體係也是美元信用的基石

但尼克鬆這麽幹等於把這個承諾給撕了大家突然意識到手裏的美元成了一張沒有黃金背書的綠紙

恐慌開始了

人們瘋了一樣地拋售美元買入黃金金價就像掙脫了韁繩的野馬從35美元的官方定價開始一路狂奔

再加上那十年裏兩次嚴重的石油危機讓全世界物價飛漲通貨膨脹高得嚇人錢越來越不值錢人們越來越焦慮

還有當時美蘇冷戰越南戰爭中東衝突世界不太平

印鈔放水 + 惡性通脹 + 局部戰爭這套組合拳下來黃金成了那個時代的信仰

從1971年到1980年初不到十年的時間金價從35美元一路衝到了曆史性的高點850美元/盎司

漲了超過23倍

那是一個屬於黃金的狂熱年代

當時在紐約的黃金交易所擠滿了情緒激動的人每個人都相信黃金會漲到10002000美元誰要是敢說黃金會跌一定會被當成傻瓜

是不是跟現在有點像

然後呢然後就是長達20年的漫漫寒冬

就在金價衝上850美元的巔峰之後暴跌開始了僅僅兩年後金價就跌回了300美元附近

但這還不是最可怕的

最可怕的是從1980年的那個高點算起黃金開啟了一場長達20年的漫長熊市一直到2001年金價還在260美元附近徘徊

這意味著什麽

如果你是在1980年的山頂上因為害怕通脹而把全部身家換成了黃金那麽在接下來的20年裏你不僅追不上通脹還承受了巨大的虧損那種絕望和煎熬足以摧毀一代人的投資信念

那麽當年那場黃金盛宴是怎麽散場的呢

原因很複雜但最最核心的一點是因為當時的美聯儲來了一個狠人保羅沃爾克

麵對國內失控的通貨膨脹沃爾克做了一件事情大幅加息

他把美國的聯邦基金利率一度提高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20%

20%是什麽概念

就是你什麽都不用幹把錢存銀行裏一年就能拿到20%的利息你買美國的國債也能拿到百分之十幾的無風險收益

一邊是把錢放銀行穩穩當當每年拿20%的利息另一邊是持有一個不會生蛋不會分紅還得花錢租保險櫃的黃金

當持有現金的收益變得如此誘人時黃金這個不能生息的資產瞬間就失去了所有的吸引力資金大規模地從黃金市場逃離回到銀行體係

高利率就是刺破黃金泡沫的致命武器

當時美國政府的家底還很厚1980年美國的國債占GDP的比重大概隻有30%左右這意味著美國有能力承受這種暴力加息而不用擔心自己會先破產

強大的央行和健康的政府財政聯手穩住了美元的信用秩序一旦重建黃金這個混亂時期的王者自然也就褪去了光環

說完曆史我們回到今天

現在的情況和當年確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全球性的通脹壓力沒完沒了的地緣衝突大家對紙幣信用的擔憂這些都和70年代很像

但是如果你仔細看會發現今天的牌局核心的變量已經不同了

一是高利率回不來了

因為今天的美國政府已經欠了一屁股債它的國債總額占GDP的比重已經超過了120%是1980年的四倍

這意味著美聯儲絕對不可能再把利率加到20%了別說20%就是加到10%美國政府每年要付的利息都能讓它的財政當場休克

美國已經被自己的債務徹底綁架了它再也沒有能力像沃爾克那樣用無限的利率來捍衛美元的信用

二是牌桌上的玩家變了

70年代買黃金的主力是歐美的普通人和投機者他們快進快出情緒化嚴重

這一輪最大的買家成了全球各國的中央銀行

央行買黃金可不是為了下個星期能漲10%他們是在為未來國家金融安全配置壓艙石他們的購買是戰略性的長期的對價格波動並不敏感

這個超級買家的存在正是這波金價上漲最重要的邏輯

所以雖然舞台的布景很像但台上的主角和導演都已經換人了當年的劇本很難在今天原封不動地再演一遍

說了這麽多是不是意味著現在的黃金就沒風險可以閉著眼睛買了

當然不是對於任何資產價格高就是最大的風險

短期內金價漲得太快太猛積累了大量的獲利盤任何風吹草動比如某個地緣衝突出現緩和都可能引發一場 踩踏式回調這種下跌又快又狠足以讓所有追高的人套在山頂上翻不了身

當然金價也可能不會大跌但它會進行長達數年的寬幅震蕩它不漲也不跌就是來回拉鋸對於期待快速賺錢的人來說這種時間成本也是一種巨大的煎熬

圖片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