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我現有持倉,買進rational,經驗和教訓第一部分

(2025-08-27 02:55:21) 下一個

先從我持倉時間最長的蘋果說起. 在買IPhone一代手機之前,我自己從來沒有自掏腰包買過手機也沒有付過手機月費. 一進金融公司公司就配了手機,第一個手機隻能打電話和發短信,到2002年換了黑莓手機,能夠上網了,但黑莓界麵實在難用,迫不得己才會用它上網. iPhone的橫空出世振驚了所有人包括我,在蘋果店把玩一代IPhone, 立刻愛不釋手.Iphone 在多個關鍵領域比當時的競爭對手(如諾基亞、黑莓等)具備壓倒性優勢: 革命性的多點觸控界麵 (Multi-touch) 是 iPhone 最大的殺手鐧. 其次它還擁有顛覆性的用戶體驗:集成了音樂播放器、相機、網絡瀏覽器和個人助理等多種功能。雖然第一代 iPhone 沒有 App Store,但它通過 iTunes 提供了內容下載、同步和管理的一站式服務。即使不是完全需要第二個手機而且還要自掏腰包付月費,我還是亳不猶豫買下第一代Iphone手機,用了一個星期越來越震撼,才想起來好好研究這家公司和喬布斯這個人. 從2007年1月9日史蒂夫·喬布斯首次宣布第一代 iPhone 的消息,到同年6月29日正式發售,蘋果公司的股價上漲了大約60%。等到Iphone上市後再買進實際上已經錯過了最佳買入時機. 我仔細研究了市場,雖然2007年美國手機普及率已有75%但大部分是諾基亞、摩托羅拉和三星的翻蓋或滑蓋手機。與今天相比,2007年智能手機的普及率非常低。2007年智能手機在美國手機市場中的份額約為10%到15%。這意味著,當第一代 iPhone 橫空出世時,它麵對的是一個絕大多數人都還在使用傳統手機的市場。iPhone的推出正是利用了這個巨大的潛在市場,通過其革命性的用戶體驗,快速吸引了那些尋求更先進、更強大設備的用戶. 通過分析這些數據我認定蘋果這個公司大有作為. 除了潛在市場分析,我還仔細研究了喬布期這個人,把能找到的關於他的公開信息全部讀了,印象深刻的有幾點,蘋果這個公司產品的簡單易用,在讀博士時用過實驗室MAC電腦和PC比用戶體驗不錯,這與喬布斯強調的極簡主義與極致美學有關. 他堅持“少即是多”的設計哲學。他認為,好的設計不僅僅是外觀上的美,更是一種功能上的簡化和易用。這在iphone上也反應出來. 我同時也驚歎於喬布斯的遠見卓識與市場創造. 喬布斯最驚人的能力之一是他的遠見卓識。他不像其他公司那樣隻滿足於改進現有產品,而是敢於創造全新的市場。IPhone發布之前的iPod 就重新定義了音樂產業,將成千上萬首歌裝進了人們的口袋。IPhone上市後讓我進一步意識到

喬布斯的偉大不僅在於他是一個天才的發明家或商業領袖,更在於他是一位夢想家、美學大師和變革者。作為蘋果公司本身當時在電腦市場上所占的市場份額也不大,IMac做的也沒有現在亮眼,當時之所以在半年漲了60%後還堅持買進蘋果股票主要還是看重iphone作為智能手機的潛在市場,完全沒有預料到後來蘋果ecosystem成為更大的cash cow. 

我2007年七月買進蘋果股票到2012年3月賣出3/4持倉,這期間蘋果股票漲了20倍. 喬布斯2011年10月去世後,因為不看好繼任CEO Cook我賣出大部分持倉,這個決定正確還是錯誤很難說,因為2012年3月到現在蘋果股票又累計漲了1125%,一方麵低估了Cook的運營能力同時也低估了蘋果ecosystem的威力.而後來買進的特斯拉及亞麻遜同一時間段回報也不差.

 

下麵再了聊一聊我唯一在IPO後就馬上買進的兩個股票Mastercard和穀歌. 

 

Mastercard即萬事達卡在上市之前我就看好它,主要因為下麵幾個原因: 

 

獨特的商業模式:坐收“過路費”

Mastercard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其作為“支付網絡”的角色。簡單來說,它就像一個全球性的高速公路收費站。當你在任何地方用萬事達卡刷卡消費時,Mastercard會從中收取一筆極小的“過路費”(即交易手續費)。

沒有信貸風險:萬事達卡本身不向消費者發放貸款,也不承擔信用卡逾期還款的風險。它隻負責處理支付交易信息,收入非常穩定且安全。

收入隨交易量增長:隨著全球經濟發展、消費者支出增加以及電子支付的普及,每一筆交易都為Mastercard帶來收入。它的盈利能力直接與全球消費總量掛鉤,這是一個長期增長的趨勢。

高護城河:Mastercard和Visa共同占據了市場的主導地位,它們之間雖然存在競爭,但這種競爭更多是良性循環,共同擴大無現金支付的市場份額。

規模效應:隨著網絡效應的增強,越多的人和商戶使用萬事達卡,其網絡的價值就越大,吸引更多人加入,形成良性循環。

其於以上幾個方麵的分析,上市第一個星期我就買進,直到2020年3月賣掉換倉,累計漲幅6500%.

 

下麵再來說一下穀歌,穀歌在搜索領域的領導地位上市前毋庸置疑, 2004年時上網搜索任何東西都幾乎用穀歌,當時唯一的疑問是商業模式,通過搜索帶來廣告費用模式沒有現在成熟,唯一優勢是它的壟斷地位和生活中缺一不可,所以雖然有一定風險但風險不大,這個也是在IPO之前就確定要買. 穀歌股票從2004年8月上市後買進到2020年3月賣出累計漲幅2600%,當時賣出一個是換倉另一個原因穀歌2015年後成長進入一定瓶頸.

 

下麵來說一下兩個熱門股票特斯拉和亞麻遜.

 

當初買進特斯拉純屬偶然發現,2013年有公司同事買了Model S的車,我試開了一下,非常震驚,顛覆了所有想像,一眼認定這就是未來,馬上研究馬斯克這個人,搜集閱讀了所有報紙雜誌和書有關他的報道,非常看好他作為一個企業家的創新精神和韌性,果斷以12.31的價格買進,現在看起來回報很高,實際上2014-2019一分錢不賺,2021高點407到2003年低點123跌了70%. 最後堅持持有還是獲得豐厚的回報(接近3000%). 亞麻遜股票買的太晚,這麽好的公司早就應該持有. 我2015年才以均價33賣進持有至今10年累計回報460%. 這中間20-50%的回調有多次也還是堅定持有,另外買進的時候股價已經很高,這也說明好的公司任何時候買進都不遲. 遲遲沒有買進亞麻遜是因為覺得股票已經漲得太多了,錯過了不會再有高速成長,這個觀點是完全錯誤的,好公司任何時候買進都不晚.

 

最後來總結一下上麵這些公司的共同點: 

 

首先要看公司的Founder或CEO. 最成功的企業家都具有下麵幾個特質:?洞察未來,敢於冒險,保持專住,善於從失敗中學習,自信而且堅韌不拔.?馬斯克,喬布斯,貝佐斯就是這樣的傑出企業家. 選對企業家隻是第一步,這些企業家還要在正確的時間進入正確的行業. 真正傑出企業家的判斷力幫助他們做到了上麵一點. 選股第二個關鍵點是看一個企業是否在一個極具潛力有大發展的賽道上並具備competitive advantage而且通過持續創新不斷維持這種行業優勢,長時間走在行業前列. 同時要明白再優秀的企業發展過程也不可能一帆風順,會有很多高光時刻也會有坎坷,這就意味著股價一定會有波動,但這並不影響公司長期發展的走勢以及股價的長期超額回報. 一但選擇好了公司,就應堅定相信創始人或CEO, 長期持有股票5-10年以上. 這裏涉及到好的公司股票永遠有溢價,總有人怕買貴了. 但放長維度看,如果持有5-10年以上,不在乎買貴幾塊錢最後賺的看這貴的幾塊錢都可以忽略不計,所以任何時候都不晚,關鍵是選對公司而不是什麽時候買進股票. 一個個股投資者常見的問題是難以忍受股票的波動,追漲殺跌最後投資回報還不如指數基金. 要知道再好的公司股票都會有波動,放長維度看這些都是noise.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