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AMD近一步縮小了與NVIDIA的差距

(2025-11-11 01:40:18) 下一個

AMD 仍是半導體行業關鍵參與者,且有望持續從英偉達(NVIDIA,NVDA)手中搶占市場份額。

AMD 第三季度業績超預期:營收達 92.5 億美元,同比增長 36%;調整後每股收益(EPS)為 1.20 美元,高於市場普遍預期的 1.17 美元。

接下來,將探討繼續看好 AMD 的原因,以及數據中心業務並非推動公司前進的唯一關鍵增長動力。

數據中心仍是

AMD 的核心業務板塊

盡管研發支出增加,但 AMD 第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 36% 至約 92.5 億美元,運營利潤率從 2024 年第二季度的 11% 升至 14%。受此推動,淨利潤增至 12 億美元,較 2024 年第三季度的 7.7 億美元同比增長 61%。

數據中心業務仍是公司的核心板塊,占總營收的近 47%,且其貢獻的盈利能力超過其他所有板塊之和。

據公司披露,這一強勁的同比增長由 CPU 和 GPU 業務共同驅動 服務器和 AI GPU 兩大品類均實現擴張。正如 AMD 首席財務官讓.胡所言,服務器 CPU(EPYC)業務的增長略高於 AI GPU 業務:整體趨勢相近,但服務器業務表現稍好。

公司盈利能力的另一關鍵驅動因素是客戶端與遊戲板塊的顯著營收增長:該板塊營收達 40 億美元,同比增長 72%,運營利潤率從 2024 年第三季度的 12% 提升至 2025 年第三季度的 21%。其中,遊戲板塊表現尤為亮眼,營收達 12.9 億美元,同比激增 181%。

在分析師看來,遊戲板塊會加劇業績的季節性波動,主要原因有兩點:

1.遊戲行業通常在假日季前後迎來銷售高峰,因此分析師預計該板塊在 2025 年第四季度將保持強勁營收增長;
2.新遊戲發布是季節性波動的另一驅動因素,新遊戲往往需要更強大、更先進的圖形處理解決方案。

AMD 在遊戲行業擁有良好的業績記錄,分析師預計其長期將保持積極發展態勢。不過,分析師認為當前的高增長率難以在中長期持續,但該板塊仍將在未來幾個季度為公司整體營收增長提供支撐。

展望未來,AMD 預計 2025 年第四季度營收將達 96 億美元,這一指引體現了公司維持強勁增長勢頭、把握主要來自數據中心市場的旺盛需求的能力。

該指引超出了分析師預期的 92 億美元,這並不令人意外 此前 AMD 已宣布與 OpenAI 和甲骨文達成兩項數十億美元的合作協議。

總體而言,AMD 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和不斷上升的市場需求,主要驅動力來自數據中心板塊,其次是客戶端與遊戲板塊的卓越增長(後者主要受益於遊戲半導體的季節性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嵌入式板塊營收為 8.57 億美元,同比下降 8%,但環比增長 4%,顯示出企穩和潛在複蘇的跡象。

ROCm 7縮小與 NVIDIA 的差距

盡管 AMD 在數據中心板塊及整體業務上實現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增長,但在 AI 市場仍落後於 NVIDIA。值得注意的是,NVIDIA 占據了數據中心 AI GPU 市場 94% 的份額,而 AMD 僅占 6%。不過,AMD 提供極具競爭力的產品,結合旺盛的市場需求,其仍保持著穩健的增長軌跡。

但需注意的是,AMD 仍主要被視為 芯片製造商,而 NVIDIA 通過 CUDA 提供了完整的 AI 生態係統,讓開發者能夠更輕鬆、高效地運行 AI 工作負載。

AMD 正將 ROCm 推廣為 大規模 AI 開發的開放平台,通過對新模型和框架的 零日支持,簡化工作負載從 CUDA 向 ROCm 的遷移。理論上,這有望幫助 AMD 逐步從 NVIDIA 手中搶占市場份額。ROCm 本質上是一套運行在 GPU 上的軟件棧,能夠讓計算機處理繁重的 AI 工作負載。

AMD 首席執行官蘇姿豐表示:我們在 ROCm 上取得了巨大進展。ROCm 7 在性能和所支持的各類框架方麵邁出了重要一步。對所有最新模型提供零日支持、對所有最新框架提供原生支持,這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我想說,現在選擇 AMD 的大多數客戶,在將工作負載遷移到 AMD 平台時都擁有非常順暢的體驗。當然,我們還有更多工作要做。

在分析師看來,盡管 ROCm 7 的推理性能較 ROCm 6 提升了 4.6 倍,訓練性能提升了 3 倍,但仍落後於 CUDA。

專家在對比 ROCm 7 與 CUDA 後指出,ROCm 不僅是一個替代選項,在某些 AI 工作負載中還能與 CUDA 展開競爭。雖然 ROCm 7 尚未達到 CUDA 的成熟度,但它已是一個取得顯著進步的主要競爭對手。

兩者的差異在於,NVIDIA 擁有規模大得多的市場和生態係統,更多開發者熟悉 CUDA;而 AMD 正試圖通過開源的 ROCm 以及與 OpenAI 等大型 AI 實驗室的合作來擴大用戶基礎。AMD 仍處於向 AI 係統公司 轉型的過程中,而非僅僅是一家芯片製造商。當公司不僅以芯片製造商,還以 AI 生態係統提供商的身份吸引客戶時,有望獲得更高的客戶粘性、交叉銷售機會,並最終實現更高的利潤率和盈利能力。

許多投資者可能會疑惑,AMD 何時能在 AI 軟件領域與 NVIDIA 形成真正的競爭力。答案是,這一進程已經開始。

AMD 首席執行官表示:我認為我們所有的大型客戶都在為我們整個軟件棧的拓展和深化做出貢獻。與 OpenAI 的合作顯然是其中之一,我們計劃在硬件、軟件、係統以及未來路線圖上進行深度合作。

在分析師看來,OpenAI 通過提供真實工作負載的反饋、測試和優化,間接幫助 AMD 提升 ROCm 的成熟度,使其更具競爭力。這一合作表明,ROCm 已超越 概念驗證 階段,目前正被領先的 AI 客戶積極使用和改進。與 OpenAI 的合作提升了 AMD 在 AI 生態係統中的可信度。在 OpenAI 等合作夥伴的支持下,ROCm 有望在未來 1-2 年內成為 CUDA 的商業可行替代方案。

總體而言,AMD 在數據中心市場和 AI 軟件生態係統方麵均落後於 NVIDIA。但通過 ROCm 7 的重大改進以及與 OpenAI 的合作,AMD 有望進一步完善其軟件棧,吸引新客戶。分析師預計,其 AI 生態係統將成為未來幾年的主要增長動力,進一步推動營收增長。重要的是,憑借 ROCm 7,AMD 已經開始縮小與 NVIDIA 的差距。

估值與風險

與行業相比,AMD 在幾乎所有估值指標上都顯得高估。分析師最關注的市盈率相對盈利增長比率(PEG)也顯示該公司被嚴重高估。

所有估值指標都是特定季度的快照,增長預期亦是如此。具體而言,分析師預計未來幾年 AMD 將實現令人印象深刻的營收增長。但分析師認為,這些增長預期並未充分反映公司的潛力。更具體地說,隨著 ROCm 7 軟件的推出,AMD 已定位為 AI 市場的主要參與者,而非僅僅是 次優選擇。

如上所述,ROCm 7 並未 擊敗 NVIDIA 的 CUDA 軟件,但它顯著縮小了兩者之間的差距。

AMD 首席執行官表示:展望未來,隨著 2026 年下一代 MI400 係列加速器和 Helios 機架級解決方案的推出,客戶 momentum 迅速積累,我們的數據中心 AI 業務正進入下一個增長階段 因此,總的來說,我認為隨著我們在 2026 年下半年至 2027 年推出 MI450 和 Helios,公司已做好充分準備實現顯著增長。

在分析師看來,受 Helios 機架係統及其下一代 AI MI450 GPU 的推動,公司管理層有望從 2026 年下半年開始實現進一步的營收增長。

需注意的是,迄今為止,AMD 的客戶僅購買 GPU,且必須自行設計機架(即物理搭建 GPU、冷卻係統、網絡和協調 GPU 的軟件)。通過 ROCm 7 和 Helios,AMD 旨在提供一套完整的機架解決方案,包含 GPU、CPU、網絡和液冷係統,客戶無需進行任何設計,這與 NVIDIA 的全麵 AI 解決方案類似。

在分析師看來,真正的風險在於 AMD 能否與 NVIDIA 的全麵解決方案展開有意義的競爭。如果 AMD 希望在 AI 行業搶占更多市場份額,就需要在數據中心市場提供端到端解決方案,而不僅僅是 CPU/GPU。ROCm 7 或 Helios 的延遲推出或性能不佳,將直接影響公司的增長和盈利能力。

AMD 已經在軟件方麵(ROCm 7)取得了重大改進,並準備通過 Helios 推出其首款完整機架係統。因此,投資者需要密切關注兩者的性能和效率,以準確評估公司的增長潛力。

基於 AMD 良好的業績記錄和重要的合作夥伴關係(如 OpenAI 和甲骨文),分析師認為其風險回報比仍然具有吸引力。對於目前未持有 AMD 股票的投資者,分析師建議為潛在的價格回調或獲利了結做好準備,但從長期來看,分析師堅信該公司有望跑贏市場。

結語

總而言之,盡管 AMD 擁有誘人的長期營收潛力,但真正的增長將在 Helios 和 ROCm 7 縮小與 NVIDIA 全麵解決方案的差距時到來。誠然,無論是 AMD 還是其他任何芯片製造商,都無法 擊敗 NVIDIA 的完整解決方案,但分析師預計 AMD 將成為 NVIDIA 最主要的真正競爭對手,其端到端解決方案具有搶占市場份額的現實潛力。

ROCm 7(尤其是 Helios)的效率相關風險仍然存在,但分析師有信心 AMD 能夠提供高質量、高效的解決方案。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