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周末花時間讀了這篇論文:提出投資者應終生持有100%全球多元化股票組合

(2025-05-25 15:08:45) 下一個

Beyond the Status Quo: A Critical Assessment of Lifecycle Investment Advice》一文由Aizhan Anarkulova、Scott Cederburg和Michael S. ODoherty撰寫,挑戰了傳統的生命周期投資建議,提出投資者應終生持有100%全球多元化股票組合。以下是該觀點的總結:

1. 挑戰傳統投資觀念
文章質疑兩個傳統生命周期投資原則:(i) 投資者應在股票和債券之間進行多元化投資;(ii) 年輕時應持有更多股票,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減少股票配置。研究表明,這些傳統策略在長期財富積累、退休消費支持、資本保值和遺產留存方麵表現不如全股票投資組合。

2. 推薦全球多元化全股票策略
作者提出,最優投資組合為33%國內股票和67%國際股票,0%債券和0%短期國債,終生保持固定比例。這種策略通過全球多元化降低了國家特定風險,並利用股票的高預期回報,顯著優於基於年齡的股票-債券組合(如目標日期基金或60/40組合)。研究表明,這種全股票策略在財富積累、退休收入和避免破產風險方麵表現更佳。

3. 數據支持與方法論
研究使用1890年至2023年涵蓋39個發達國家的曆史數據,通過百萬次塊狀自舉模擬(block bootstrap)分析長期投資結果,捕捉資產回報的時序和跨國特性。結果顯示,全股票組合在各種情景下(包括最差情景)均優於傳統策略,即使在市場低迷時期,國際股票的多元化也能比債券更好地對衝風險。

4. 對債券的重新評估
研究發現,債券在長期投資中並非有效的避險資產,尤其是在市場下行時,債券與股票的相關性削弱了其多元化效益。相比之下,國際股票的低相關性提供了更好的風險分散效果,降低了最大回撤和破產概率。

5. 經濟影響與實踐意義
作者估算,采用全股票策略可為美國退休儲蓄帶來數萬億美元的福祉增益。研究還表明,即使在退休期,100%股票組合(50%國內+50%國際)比目標日期基金更安全,破產概率更低,支持更高的安全提款率(如3.4% vs. 目標日期基金的2.3%)。

6. 對風險和行為的考慮
盡管全股票組合可能麵臨更大的短期波動(如平均50%的最大回撤,相較於目標日期基金的38%),但其長期回報和較低的破產風險使其更適合能夠承受波動的投資者。研究強調,全球多元化有助於緩解單一市場風險,適合長期投資者的風險偏好。

總結

該文主張,投資者應摒棄傳統的股票-債券混合及隨年齡調整資產配置的策略,轉而采用終生100%全球多元化股票組合(33%國內+67%國際)。這一策略在財富積累、退休支持和資本保值方麵表現優異,挑戰了目標日期基金和60/40組合的現狀。盡管麵臨短期波動,全球多元化的全股票投資通過更高的預期回報和更低的長期風險,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好的生命周期投資選擇。

注意:雖然研究結果具有說服力,但投資者需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財務目標和市場環境謹慎評估。作者的結論基於曆史數據和模擬,實際應用中需考慮個人情況及市場變化。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