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前月季夢中仙》
塗向真(Tu Xiang Zheng)
春意正濃,我家門前的月季花又迎來了盛開的旺季。那一朵朵金黃色的花瓣,在陽光下如流金瀉地,層層疊疊,綻放著華麗的喜悅。花香濃鬱,隨風四溢,仿佛將整個小院變成了一個香氣繚繞的夢境。
我站在花前,仿佛不小心闖入了另一個世界——那是月季的世界,是花的國度。眼前,片片花瓣化作仙裙,簇簇金黃化作冠冕,無數花仙子翩然起舞,在光影間輕吟淺唱。那香氣,不再隻是鼻尖的感受,而成了可以看見的絲絲縷縷,如煙似霧,飄向空中,繚繞四方,化作王母娘娘禦花園中最尊貴的馨香。
曾幾何時,這樣的花園,這樣的天地,是我幻想中理想的世界;而今,低頭一看,現實正如夢境——門前這片花海,便是我心中的人間仙境,溫柔了歲月,也點亮了生活的光彩。
月季花作為中國十大名花之一,風姿綽約,花色嬌豔,不畏嚴寒,堅忍不拔,氣質出眾,因此受到文人墨客的熱情謳歌,曆代關於月季的詩詞也是不勝枚舉。
中國北宋文學家蘇軾的《月季》:
花落花開無間斷,春來春去不相關。
牡丹最貴惟春晚,芍藥雖繁隻夏初。
唯有此花開不厭,一年長占四時春。
這首詩從四季轉換來描寫,揭示出月季花一年四季都會盛開:隻有月季花好像忘記了時間,永遠也不會厭倦,從春天到冬天花開花謝,卻總沒有結束,總有新的花朵次第綻放,供人們觀賞。月季花表現出頑強不屈的精神,能在惡劣的條件下破土而出,無論酷暑嚴寒都能在一年四季盛開。
美國詩人對玫瑰(rose)的鍾情,堪稱文學傳統中最持久而華美的花卉意象。而“月季”雖在英文中常譯為 China rose 或 monthly rose,但在美國詩歌中,通常也歸入 rose 一詞之中。
托馬斯·摩爾(Thomas Moore)的《The Last Rose of Summer》(《夏日最後的玫瑰》)是19世紀美國最流行的詩與歌曲之一:
Tis the last rose of summer,
Left blooming alone;
All her lovely companions
Are faded and gone;
這首詩以“最後一朵盛開的玫瑰”寓意人生的孤獨、時間的流逝與愛情的凋謝,是一首極具哀婉之美的經典,在美國廣為傳唱,連林肯總統也曾引用其句。
英國詩人埃德蒙·沃勒(Edmund Waller)的《Go, Lovely Rose》堪稱英國文藝複興後“玫瑰抒情詩”中的巔峰之作,被譽為最具音樂感的玫瑰頌詩之一:
Go, lovely rose—
Tell her that wastes her time and me,
That now she knows,
When I resemble her to thee,
How sweet and fair she seems to be.
這不是對玫瑰花本身的頌揚,而是借玫瑰傳達愛情的柔情與感傷。他將玫瑰當作愛的使者,希望它傳達自己對美人如花般短暫的憐惜。結尾句“Then die—that she the common fate of all things rare / May read in thee”,更將玫瑰花短暫的生命升華為哲理:美雖短暫,但因短暫更顯珍貴。
當我佇立在門前,凝望著這片燦爛如霞的月季花海,心中泛起的,不隻是對美的驚歎,更是對生活的感恩。人間有花,歲月有光;四季流轉,而花開不敗,仿佛是自然賜予我們的一份恒久的希望。願我心中的這方小花園,永遠蔥蘢芬芳,也願每一個走過平凡日子的人,都能在微風花影之間,遇見屬於自己的溫柔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