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夢人

創新,是我生命的底色;發明,是我靈魂的詩篇。
正文

參觀費城藝術博物館(二)

(2025-01-21 11:22:13) 下一個

參觀費城藝術博物館(二)

Tu Xiang Zheng (塗向真)

費城藝術博物館中最受矚目的珍品之一便是梵高的《向日葵》,因此來到繪畫館時,參觀《向日葵》自然成為首選。這幅作品創作於1889年,描繪了花瓶中十五朵鮮豔的向日葵。乍看之下,這似乎隻是簡單的靜物畫,但當你深入觀察時,整個畫麵如同燃燒的火焰般生動,呈現出絢麗、熱烈、和諧的美感。梵高用堅定而奔放的筆觸,極致地表達了向日葵的豐盈光澤與立體輪廓。在他眼中,向日葵不僅是花朵,更是象征著太陽的光芒,是光與熱的象征,是他內心情感的熾熱呈現。

藝術的衝擊力和感染力深深吸引著我,讓我思緒飛揚。究竟是什麽成就了這幅無價之寶的美?梵高自己曾回答:“真正的真實不僅存在於外在世界,也存在於心靈。若不觸及心靈,僅捕捉到外在的真實,無法呈現整體的全貌。”梵高既在向日葵中發現了自然之美,也在內心探索出自己的深情。他的《向日葵》不僅僅是一幅畫,更是心靈的象征,是美的藝術境界的極致體現。

梵高以心靈體驗自然、以心血鑄造藝術,他的創作之路也讓我聯想到自己在高科技創新發明中的追求。想起常在我家院子中采粉的小蜂鳥,我也曾仔細觀察它。蜂鳥不僅能靈巧地在空中飛翔、懸停,還能迅速調整飛行姿態。作為科學家,雖然我不能像畫家一樣描繪蜂鳥的姿態,但我將蜂鳥的靈活性融入我的MEMS陀螺儀研究中。蜂鳥通過快速振動翅膀維持空中定位,我借鑒這一原理設計陀螺儀,實現對各種自主運動設備的姿態控製與遠程操縱。

蘇軾在《定惠院海棠》中寫道:“自然富貴出天姿,不待金盤薦華屋。”向日葵的美是天然的、絕對而永恒的,而梵高筆下的《向日葵》則是人類眼中不可否認的藝術之美。與向日葵的天然美相比,它也許隻是水中月、鏡中花。梵高一生多次創作向日葵畫作,如今流傳下來的有七幅,除了在費城的這一幅,其餘分別收藏於德國慕尼黑新美術館、英國倫敦國家畫廊、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以及日本東京的東鄉青兒美術館等地。

    為何梵高不斷地描繪向日葵?每幅作品都是他在特定環境下對向日葵美的全新發現與感悟。環境變化讓他產生新的靈感,創作出獨具一格的向日葵係列。這也讓我體悟到,藝術的美是不受時間、空間限製的,與創作者的身份地位無關。無論古典還是現代,歐洲、亞洲或美洲,每種藝術美都反映了大自然的偉大之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北京_01link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分析透徹,感悟深刻。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