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方的夢與念

開通文學城博客,記錄日常的生活與遐想。
正文

媽媽走了,媽寶男真的自由了嗎?

(2025-05-18 17:53:27) 下一個

我還在中國,前幾天和家裏的領導通話,她順便說了一個讓我心頭一震的消息:我一位好朋友的媽媽去世了。按理說,我該為她的離世感到悲傷,畢竟我也認識這位媽媽。但讓我意想不到的是,我的本能反應竟是一種釋放,一種從內心深處湧出來的鬆一口氣的感覺。

這位朋友,說白了,是個媽寶男。尤其在處理母親和妻子的關係上,完全偏向母親,幾乎事事聽她的。他母親太為兒子感到驕傲了,於是從兒子結婚起就對兒媳不怎麽友好,而他在母親麵前,也從未真正站在妻子這邊。母親說什麽就是什麽,他從來不反駁。妻子的感受和立場,他基本上都放在一邊。

他是獨生子,父母退休後在國內生活了一段時間,後來父親去世,他就把母親接到美國。幾年以來,母親長期臥床不能自理,他除了全職工作,還每天照顧她,從擦身到喂飯,親力親為,照顧得極其周到。

但他跟一般印象中的媽寶男不太一樣。他聰明、能幹,事業發展得也不錯,經濟上完全獨立。他不是那種在生活上處處依賴母親的人。可一到涉及妻子和母親之間的關係,他就完全丟了魂一樣。母親的話,他當命令;妻子的意見,他當耳邊風。偏偏他母親又對兒媳有很強的排斥感,這樣一來,夫妻之間的關係自然也就越來越緊張。

他三十出頭出國,那時父母還在大學任教,隻是偶爾假期來美國住上一陣子。但每次母親來了,他們夫妻的關係就出問題,幾次差點離婚。到後來,母親決定長期住下來養老,他們就徹底分居了。雖然沒有辦離婚手續,但已經是事實上的兩家人,各住各的,各過各的,連經濟也完全分開。說實話,如果不是因為母親的強勢介入,如果他不是這樣一個媽寶男,他們夫妻應該是很般配的。妻子性格比較溫和、能力一般,家裏的大事小事全由他拿主意,原本沒有太多矛盾。隻是因為母親這個變量,才讓這個家一步步走向破裂。

他對母親確實非常孝順,非常人所能及,這一點沒人可以否認。問題不在於孝順,而在於把“孝”變成了“順從”。他對母親全盤接納、毫無保留,卻從來沒想過,結婚之後,家庭就不隻是他和媽媽了。按照《聖經》裏的話說:“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也就是說,結婚之後,最重要的關係應該是夫妻,而不是原生家庭。但在他這裏,這個順序始終沒調整過來。

現實中,婆媳之間本來就容易有矛盾,是天敵。在同一個屋簷下生活,更是衝突不斷。這個時候,丈夫的態度就格外重要。一個成熟的丈夫應該懂得如何平衡和引導,而不是把所有的問題都推給妻子,自己退到母親那邊躲清靜。如果一個男人還沒真正斷奶,還是一味聽母親的,那這個家的裂痕幾乎是注定的。

我一直覺得,如果哪天母親和妻子一起掉到水裏,他大概率會先救媽媽,至於還救不救妻子,還得看媽媽同不同意。所以,他家庭的破裂,說到底,是他的媽寶心態一步步造成的。

我身邊也有很多孝順的朋友,有的處理得很好,有的就會有不少摩擦。其實關鍵不在孝不孝,而在能不能分得清。與父母分開住是一個好辦法,但朋友是獨子,又特別孝順,再加上有媽寶傾向,根本舍不得把母親送去養老院,更別提找護理人員分擔。他自己把所有的擔子扛起來,最後,不但拖垮了自己,也把家庭壓垮了。

本來是一個挺讓人羨慕的家庭,我們跟夫妻倆關係都不錯。但就是因為母親一次又一次地跨洋而來,把他們的關係一點點推向崩潰,最後真的散了。而這種裂痕,也波及到了他們的兩個孩子,對他們的成長帶來了明顯的影響。

我真心希望,像我朋友這樣的男人,能認認真真地想一想:你和妻子的關係,難道不應該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嗎?妻子才是你要共度一生的人,是你新家庭的另一半,而不是你媽媽。長大成人的男人,不是不孝,而是要學會獨立於母親,讓自己成為為自己家庭負債的男人。

孝順和婚姻之間,是需要界限和智慧的。不是誰錯誰對的問題,而是一個成熟男人必須要麵對的人生功課。

我的朋友的媽媽走了,高壽,近百歲。但她的存在,也在某種意義上,把兒子的婚姻慢慢拖垮了。她太愛兒子,不肯放手;兒子太敬母親,不懂拒絕。兩個深愛彼此的人,卻沒能真正讓彼此自由幸福。遺憾的是,家庭的傷痕,已無法彌補。

2025.5.1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hulong 回複 悄悄話 人家家務事外人看不明白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