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長候選人 Zohran Mamdani 最近提出一項新的稅收計劃:
對年收入超過 100 萬美元的個人征收額外 2% 所得稅,
並將企業稅從 7.25% 提高到 11.5%。
他說這是為了“讓最富有的紐約人支付他們應有的一份”,
用於教育、住房、交通和社會服務。
聽起來很公平,實際上卻讓企業家和投資人更加堅定一個決定: 離開。
過去幾年,大家都在用腳投票。
IRS 數據顯示,2021–2022 年間,佛州淨流入人口超過 12.5 萬人,
帶來了 380 億美元的應稅收入;
而紐約同期淨流出超過 10 萬人。
高稅收、治安差、通勤貴、政策左轉……
紐約市越喊“社會正義”,越把納稅人往南推。
結果呢?
邁阿密成了贏家。
Citadel 把總部遷到 Brickell,正在建 120 萬平方英尺的摩天總部大樓。
Blackstone、Thoma Bravo、SoftBank、Point72、Founders Fund、Icahn Enterprises……
一個接一個南遷。
根據邁阿密經濟發展局的數據,過去三年已有 50 多家金融與科技企業 遷入或擴張,
創造了超過 15,000 個高薪崗位。
邁阿密的billionaire 富翁也在暴增。
《福布斯》2024 年數據顯示,邁阿密–棕櫚灘地區已有 67-70 位Billionaire 富翁,
總資產超過 3300 億美元,是全美增長最快的富豪聚集地。
Jeff Bezos 賣掉西雅圖豪宅搬到“億萬富翁島”;
Ken Griffin 把 Citadel 總部遷來;
Carl Icahn、Paul Tudor Jones、Dan Loeb、Barry Sternlicht……
一個接一個地在佛羅裏達落腳。
為什麽?
沒有州所得稅,沒有遺產稅,沒有政治口號。
陽光、自由、資本、效率, 這是新的吸引力。
邁阿密如今不僅是度假天堂,更是美國第二金融中心,
對衝基金、風投、加密貨幣、科技創業在這裏交織生長。
而紐約呢?
還在談“公平”、“再分配”、“打土豪分田地”。
聽起來像理想,結果是資本外逃、稅基流失、就業縮水。
聰明的錢往陽光走,固執的錢留在陰影裏。
未來的華爾街,不在華爾街,
而在佛羅裏達的陽光下。
歡迎來佛羅裏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