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87塊買入了CoreWeave,現在希望它能突破100。為什麽我看好它?主要有幾個原因:
首先,CoreWeave在GPU雲服務領域的定位非常獨特。它是第一家大規模部署英偉達最新Blackwell Ultra芯片的雲廠商,性能相比上一代提升數十倍。換句話說,CoreWeave幾乎總是能在第一時間提供最強的算力資源。
其次,和英偉達的關係極為緊密。英偉達本身持有CoreWeave的多數股權,這意味著它在GPU供應、價格和資源分配上具備優勢。在當前AI大模型需求爆發的背景下,這種資源優先級極具價值。
第三,業績增長驚人。2022年收入隻有1600萬美元,2024年已經飆升到近19億美元,2025年一季度 alone就達到9.8億美元。甚至還拿下了和OpenAI傳聞價值120億美元的長期合約。這樣爆炸式的成長在雲計算行業非常罕見。
整體來看,我的邏輯是:如果甲骨文這種傳統廠商能在AI熱潮中找到增長空間,那麽CoreWeave這種專注AI雲、手握最新GPU資源的公司,未來表現應該會更強。
所以,突破100並不是沒有可能,關鍵還是要關注未來幾個季度的營收增速和客戶結構的變化。
雖然CoreWeave的收入增長極為迅猛,但它目前仍處於持續虧損階段。根據公開數據,2024年公司營收接近19億美元,但全年淨虧損卻超過15億美元。2025年一季度,營收達到9.8億美元,虧損依然在3億多美元。
造成虧損的原因主要有幾個:
硬件投入巨大
CoreWeave的業務高度依賴英偉達GPU,而這些高端GPU價格極高。為了保持算力優勢,公司不斷追加投資,包括收購數據中心、擴容服務器集群。這些前期資本開支導致成本高企。
客戶集中風險
微軟和OpenAI貢獻了超過七成的營收。為了維係這些大客戶,公司在價格和服務上投入極大資源,毛利率受到壓縮。一旦主要客戶議價或調整需求,盈利能力會受到更大挑戰。
擴張過快帶來的運營開支
CoreWeave正在快速擴展數據中心和人員規模,還計劃收購Core Scientific來降低未來租賃成本。這種激進擴張在短期內難以盈利,反而擴大了虧損。
行業競爭壓力
除了傳統雲巨頭(AWS、Azure、Google Cloud),英偉達自己也在加大DGX Cloud的投入。為了保持市場份額,CoreWeave不得不持續砸錢提升算力和服務。
換句話說,CoreWeave目前屬於高增長+高虧損的典型AI雲企業模式。投資者看重的是未來市場地位和長期盈利潛力,而不是當下的賬麵利潤。
因此,即便股價走勢樂觀,仍需警惕:若未來盈利轉正進展不及預期,市場可能會快速調整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