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澤東時代初期,中國政府對黃、賭、毒現象的打擊確實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並對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 打擊“黃”(色情)
在1949年之前,中國大城市如上海、廣州和天津的色情行業非常龐大。例如,在上海的舊區內,僅妓院就有數千家之多。1949年時,僅上海一地約有2萬名妓女,其中包括以賣淫為生的青樓女子和街頭流動妓女。從1949年到1951年,政府在全國範圍內對色情行業進行了大規模的取締。據統計到1951年年底,全國範圍內關閉了約25,000家妓院,逮捕、改造了數十萬名相關人員這其中包括妓女、皮條客以及其他從事相關行業的人員。在北京,政府采取措施關閉了包括妓院、歌舞廳在內的450多家色情場所,並對5000多名相關從業人員進行了改造教育。
從1953年起,全國各地基本杜絕了公開的賣淫和色情活動,色情場所幾乎銷聲匿跡。被改造的妓女通過勞動和思想教育,逐漸融入普通社會生活,這一成果成為毛澤東時代的“淨化社會”標誌性成就之一。
2. 取締“賭”(賭博)
在舊中國,賭博活動非常普遍,尤其是在農村和城市邊緣地區。比如,上海在1949年解放之前有各類大小賭場700多家,每天吸引大量市民參與。在1949年後的兩年內,全國範圍內對賭博展開了“嚴打”,大規模取締了賭場,銷毀賭博工具。許多曾經的賭場老板被逮捕,參與賭博的民眾也被抓捕批評。在廣東、福建、雲南等賭博活動較為活躍的地區,政府采取了多次集中打擊行動,短短幾年內關閉了所有賭場,數萬賭博參與者和組織者被拘留或判刑。據公安部當時的數據統計,在1951年,全國清理了約60萬賭博場所,從業人員和參與者接受了勞動改造或批評教育。至1953年,全國各地的賭場幾乎全部取締,賭博行為基本消失。
政府通過宣傳和發動群眾監督的方式,使賭博現象長期得到控製,至1960年代,公開的賭博場所和活動在全國幾乎不再存在。
3. 禁“毒”運動
在清末和民國時期,中國的鴉片問題非常嚴重。鴉片貿易給社會和經濟帶來巨大的負麵影響。據統計,到1949年,全國約有1000萬人染上了毒癮,鴉片種植、製造和販運在一些地區已經形成產業。1950年到1952年,政府在雲南、貴州等毒品產地采取大規模禁毒行動。特別是在雲南,罌粟種植麵積從數十萬畝銳減到接近為零。約50萬人參與種植和販賣的人員被逮捕、判刑或送往勞動改造。全國清理出超過3,000個毒品加工場所,銷毀了數千噸毒品原料和製品。據公安部統計,到1953年,全國超過700萬名吸毒者被強製戒毒,約40萬毒販、毒品製造和販運人員被判刑或處決。
1955年,毛澤東政府宣布“毒品已基本絕跡”。到1960年代,毒品問題在中國大陸幾乎完全消失,尤其是鴉片和其他主要毒品被禁止流通,這一成就在全球範圍內也引起了廣泛關注。
毛澤東時代對黃、賭、毒的打擊政策,采取了全麵而徹底的措施,許多“惡習”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得到了有效的根除。從社會角度來看,這些措施在較短時間內淨化了社會環境,降低了犯罪率,提升了公眾的健康水平。禁毒的成就尤為顯著,幾乎在全球範圍內樹立了“禁毒典範”。
不過,這種政策的執行手段也引發了一些爭議。由於打擊過於嚴厲,一些無辜者也受到牽連,而改造勞動和思想教育中的高壓手段,也導致部分人員心理壓力較大。此外,毛澤東時代對黃、賭、毒的高度控製,在一定程度上壓製了社會的正常娛樂活動,也造成了日後“改革開放”時期這些問題的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