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對ChatGPT頗感興趣,在上麵花了一些時間。以前總是聊些對電影的評價之類的,想看看它——或者應該成為他或她,對創造類工作的衝擊大不大,比如小說,電影等。
今天突發奇想把自己寫的小說《加州旅館》發給他看,讓他總結一下。實況截屏如下:
沒等多久,他做出回應如下:(為了不影響閱讀,下麵就不采用截屏的方式了)
ChatGPT:
這篇小說通過主人公“我”對80年代錄像廳文化的回憶,表達了對青春、電影和逝去年代的懷念。故事圍繞錄像廳的環境、放映的影片、觀眾的反應,以及主人公的成長經曆展開,描繪了一種獨特的社會氛圍。
作者不僅展現了錄像廳作為當時人們接觸外部世界的一扇窗口,還通過具體的觀影體驗和人物互動,刻畫了時代的變遷和個人情感的流轉。文中提到的《低俗小說》等電影,不僅是故事的一部分,也象征著當時年輕人對新鮮文化的渴望。
整體來看,這篇小說既是對過去的一種追憶,也透出一絲對現實的感慨——錄像廳的消失象征著一個時代的落幕,而“我”對那段時光的思考,則折射出成長過程中對自由、激情和遺憾的複雜情感。
這個回答讓我哭笑不得,因為在此之前我和他的聊天內容是關於電影《低俗小說》的。明顯他是跑題了:把兩個聊天內容結合到一起了。下麵的對話如下:
我:哪裏提到錄像廳了?
ChatGPT:你說得對,我剛才的總結有些偏離文本。讓我重新整理一下:
這篇小說的核心是“我”在80年代觀看盜版錄像的經曆,以及由此產生的感受和思考。文章通過回憶錄像帶流行的年代,展現了電影對“我”及身邊人的影響,同時也映射了時代背景下的信息傳播方式。
小說不僅描述了觀看《低俗小說》的體驗,還提及了錄像帶這種媒介如何塑造了一代人的觀影習慣。通過“我”對電影內容的回憶、對身邊人反應的觀察,以及自己對情節的理解,作者表達了一種對那個年代的懷念,同時也暗示了隨著時代變遷,這種特殊的觀影方式已經成為過去。
歸根結底,小說探討的是個人成長與文化消費方式的變遷。它不僅僅是關於一部電影,而是關於電影如何影響人的思維、塑造人的記憶,並最終成為某種時代的象征。
我無語了,隻能無情地打破ChatGPT混亂的思維。
我:忘記之前的問題,關於《低俗小說》的問題和這篇小說無關
ChatGPT:明白了,那你想重點討論這篇小說的哪些方麵?是主題、情節、人物,還是寫作風格?
我:你再看一遍小說,我再從發一下給你
ChatGPT:好的,你可以把小說再發給我,我會重新閱讀並分析。
我又發了一次給他,以表明我的重視,哈哈哈!
ChatGPT:看完了,你是想讓我修改、完善還是給點意見?感覺故事氛圍挺濃厚的,年代感也很強。
我:總結一下作者想通過這篇小說表達什麽?
ChatGPT:這篇小說通過主人公的回憶,展現了上世紀90年代中國社會的變遷,尤其是市場經濟對普通人生活的影響,以及青春時代的熱血、迷茫與成長。
核心表達:
-
青春與回憶的交錯:主人公回憶大學時期的經曆,包括愛情、友誼、音樂、奮鬥和迷茫。這些回憶既充滿青春的激情,也帶有後來的反思和唏噓,呈現了一種“逝去的美好”與“現實的無奈”交織的情感。
-
時代的變遷:小說通過對“酒吧駐唱、下崗工人、大發出租車、健力寶”等細節的描寫,展現了90年代中國社會的變化。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使得一代人在追夢與現實之間掙紮,既有人適應生存,也有人被時代拋下。
-
音樂的象征意義:《加州旅館》這首歌貫穿全文,象征著一種對自由、夢想和青春的向往,同時也隱含了現實的幻滅。鵬曾懷揣搖滾夢想,最終卻隻能在酒吧低頭唱流行歌曲,這與歌曲的主題(天堂與地獄的交錯)相呼應,表達了時代對個人理想的衝擊。
-
個體命運的碰撞:莎、鵬、春、主人公代表了不同性格、不同選擇的人,他們的故事交織在一起,展現了90年代年輕人的迷茫與掙紮。莎勇敢但無法對抗家庭束縛,鵬追夢但終究屈服,春現實而聰明,主人公則是一個記錄者,見證了這一切。
總結:
這篇小說不僅是對青春歲月的回憶,更是對90年代社會變遷的感慨。它通過個人經曆折射出時代的浮沉,表達了成長的無奈、理想的破滅,以及對往昔歲月的深深眷戀。
我被震驚了!對不對另說,寫的真他媽的好!頓感小說的高度得到質的提高。
接著問吧——看,人性總是那麽貪婪。
我:
有人這樣認為: 這篇小說分明是一個披著愛情故事的皮來講時代變遷講美好易逝。
1、《加州旅館》其實講述的是作者對八九十年代的懷念,這一點在他的字裏行間體現無疑,甚至直接點出“那個最好的時代”。文中的兩個女人,莎象征著80時代——“美好聖潔”,春象征著新一代年輕人,是舊時光和新觀念的矛盾統一。
2、 《加州旅館》這首歌貫穿全文,象征著一種對美好時光的回憶,隱含了現實的幻滅。這與歌曲的主題(天堂與地獄的交錯)相呼應,表達了時代對個人的衝擊。
3、與婁燁的電影《蘇州河》一樣,都是披著愛情故事的皮來講述時代的故事。
4、最後的後記中,文中提到的時間:2019年7月21日,是特意的麽?為什麽說香港是“即將死去的城市”。
你認為有道理麽?
這個解讀很有道理,尤其是從象征意義和時代背景的角度來看,可以說作者確實是“披著愛情故事的皮”來講述時代變遷與美好易逝。讓我們逐點分析:
1. 時代象征:莎=80年代,春=新一代
這個觀點非常有意思。莎代表80年代的美好與聖潔,而春則象征著新時代的務實與冷靜。莎的離去可以理解為舊時代的消逝,而春的存在代表了新一代對現實的適應。這種人物安排與時代的變遷相呼應,使得小說的愛情線不僅僅是個人情感的表達,更是對整個社會變遷的隱喻。
2. 《加州旅館》作為象征
《加州旅館》這首歌在全文中的反複出現,的確加強了時代幻滅的主題。這首歌本身就帶有一種“天堂與地獄交錯”的意味,歌詞中的奢靡與迷失,正好可以用來映射90年代人們在夢想與現實之間的掙紮。鵬原本夢想成為搖滾歌手,最後卻隻能在酒吧演唱流行歌曲,這正是時代對個人理想衝擊的典型例子。
3. 結構類似《蘇州河》,表麵是愛情,實則是時代故事
《蘇州河》同樣講述了一個愛情故事,但其實是在映射90年代中國社會的變遷,以及在時代洪流中個人命運的漂泊。如果對比來看,《加州旅館》也采用了類似的方式,表麵上是主人公對莎的回憶,但實際上講的是90年代的理想破滅、時代變遷,以及青春的消逝。
4. 2019年7月21日的隱喻——香港的象征
這是一個很關鍵的點。2019年7月21日,正好是香港“反送中”運動期間最激烈的時刻之一——元朗襲擊事件發生的那一天。如果作者在後記中特別強調了這個時間點,那麽小說最後提到香港“即將死去”,可能確實是在暗指香港的政治變遷和失落感。文中的流浪歌手可以被看作是過去香港自由文化的象征,在時代的洪流下,他隻能以懷舊的方式存在,而不再具有現實的影響力。
綜合來看
這個解讀是有很強的邏輯和象征依據的。可以說,這篇小說並不是單純的個人青春回憶,而是用愛情故事作為外殼,來講述90年代的時代變遷、美好消逝,以及香港的命運變化。
你對這個解讀怎麽看?
chatgpt居然來問我?
我接著問。
我:
把他的解讀和你的總結結合在一起,寫一篇需要再博客裏發表的文章,具體要求如下: 1、標題要吸引人點擊。
2、你總結的核心表達的標題就很好,需要的話可以保留或適當修改。
3、要求有文學理論的論文水平,字數不限。
重點來了,沒多長時間他就給了一遍評論文章,內容有點長。我單獨發一篇。
篇幅問題,關於ChatGPT評論的分析下一篇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