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寬容、平和、妥協
平靜的美國生活讓我戒掉了賭博的嗜好,轉而養成了上網的習慣。回到中國來,上網的感覺自然沒有在美國那般愜意,不單是網速慢很多,有的網站也被屏蔽掉。本不是什麽妖言惑眾、危言聳聽的末世警言,卻偏偏弄得緊張兮兮。雖然有一些破口大罵的粗鄙文章,但那不過是罵街的潑婦,其實並不得人心。
令人欣慰的是也看到一些未曾瀏覽過的國內網站和博客,辦的挺不錯,讓人耳目一新。其中一些剖析中國曆史的文章,借古喻今,意在“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有自豪於中國悠久曆史的成分,也有言辭犀利的見地:讓國人引以為豪的貞觀之治、康乾盛世,不過是漫漫封建長夜裏轉瞬即逝的一縷亮光。
靜下心來,更深一步地分析中國曆史,真有點讓人不寒而栗。中國五千年的曆史,無非是一個王朝代替另一個王朝的惡性循環的曆史。如何跳出這惡性循環的窠臼,也許需要眼光向外,作一些橫向分析,難怪先哲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浴血奮戰、衣衫襤褸的北美軍隊贏得獨立戰爭後,並沒有把英國殖民者千刀萬剮,而隻是在接受製服整齊的英軍投降時,用一曲樂章「The World Turned Upside Down / 乾坤已扭轉」來表達勝利的喜悅。經過慘烈的南北戰爭後,得勝的北方也沒有對投降者反攻倒算,而是一紙大赦令,讓士兵和將軍都解甲歸田。對於戰爭的反思,美國人唯一的祈願是不要讓國家再陷入戰爭。
相信你看到了美國人的寬容(中國也有同樣的古訓,叫做“以德報怨”)。寬容不是讓邪惡逃避懲罰的藉口,但的確是跳出惡性循環的良方。信奉以牙還牙的中國人傾向於用一種極端對付另一種極端,殊不知形式雖然不同,極端的本質都一樣。
寬容才能平和,平和才能協商。如果你喜歡看描述美國家庭的電視劇,你會發現即使是對於少不更事的小孩子,美國家長也習慣於講“Let’s talk.(讓我們談一談。)” 寬容平和的心態是協商的基礎,妥協的態度則是以最小代價解決分歧的法寶。可能是因為妥協這個詞帶有貶義的色彩,擬或是人們誤把妥協理解為怯弱,一向推崇中庸之道的中國人卻沒有學會妥協,於是乎結局總是冤冤相報、兩敗俱傷。
妥協是相互雙向的行為,但主動權在於強勢一方。對於弱勢群體的關注和妥協才能維持社會的平衡,保護各方利益,也包括既得利益者。因為從來社會動蕩都是從底層開始的,而一旦動蕩開來,全體社會成員都要受連累。並且受教育程度相對偏低的社會底層更容易被仇恨支配,更難於學會寬容平和。
美國人的寬容平和為什麽在中國就紮不下根?基督思想是重要因素。背負原罪來到這個世界的人們,現世的一生就是為了贖罪。一個勤於懺悔(在中國叫做“反躬自省”)的人更趨於理性寬容。美國有不少專職的神職人員,但絕大多數美國人也跟你我一樣,不可能從早到晚手捧《聖經》。基督教義的浸潤是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態度,進而改變言行舉止。再加上倉廩實而後知禮儀,所以當你跨出國門,你會發現在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會有這麽多謙謙君子。
宗教從思想層麵上約束人,法製在現實生活中管束人;兩者相輔相成,共同對抗人性中惡的成分。作為思想動物的人類,注定需要物質食糧和精神食糧兼而有之。非常遺憾的是,作為社會潤滑劑的基督精神,在中國卻偏偏沒有。
歎息之餘,又一次體會到自己的軟弱渺小,又多一分理解為什麽美國人喜歡在儀式結束時說上一句“God bless America.(上帝保佑美國。)” 我也抬起頭,仰望天空,希望尋找救世主的蹤影。保佑了美國這麽多年的上帝應該也會保佑中國,因為人們都在頌揚他信實公義。
February 2014
Shanghai, China
(二)Contrast / 反差
有朋友問我:你在美國呆了這麽久,你覺得美國究竟哪些方麵好,哪些方麵不好。看似簡單的問題,我卻答不上來。時而碰到來出差或旅遊的中國人,他們倒能分析出優劣來。這才弄明白,呆得久了,反而忘了差別。不過仍然依稀記得,初來美國之時,還是頗多感慨的。
第一次來美國之前,碰巧去過一趟新疆,飛機經停蘭州,在降落前降低高度飛行的幾分鍾裏,透過舷窗看下去,黃土蒼茫,寸草不生。第一次坐旅遊大巴去大峽穀,對比積累的印象,心裏在感歎,這美國的沙漠一路都是耐旱植物,還有動物飛鳥,根本就不是名副其實的戈壁沙漠。經過改良的自然環境,讓這裏整個國家就是一座大花園。
第一次看到拉斯維加斯的夜景時,還是頗為震撼。不僅在於城市的繁華,更感歎這繁華的城市居然硬生生從沙漠中間拔地而起。當時還在想,就算別的比不上,如果要比沙漠的麵積大,美國可是遠遠趕不上中國,什麽時候中國是否也能夠將沙漠改造成宜居之地。
回到中國來,第一個不同是嘈雜。這也難怪,人口太多,你難得找到一方靜/淨土。不過聽在日本生活過的朋友講,雖然日本的人口密度比中國更大,卻比中國更安靜清潔許多。因為鄉村太不宜居,讓中國人都擁堵在城市;而國外的人們卻喜歡散居郊外,享受田園靜謐。
第二個不同是吸煙的現象。國外受過良好教育的群體(醫生、律師、會計師、IT從業人員、企業主、公司職員、等等)罕見有人吸煙,幾乎可以講,吸煙者就是素質低的個體。回到中國時碰巧幾個軍醫大學的老同學相聚,發現少有人不吸煙,其中不乏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嗜好吸煙尚可理解,從醫幾十年的同學中吸煙比例如此高,讓人意外。
中國人吸煙的比例高過國外,再加上人口眾多,所以煙民數量龐大。更惱人的是很多人在室內公共場合吸煙,再加上插隊現象和大聲喧嘩等其它惡習,讓我心中生出一分困惑:古語講倉廩實知禮儀,中國經濟高速發展這麽多年,為何國民的思想狀態在很多方麵比較我十餘年前出國之時,似乎並無進步。也許物質決定意識有一個比較長的滯後期。
意識形態的滯後還體現在電視、報刊、網絡等各種媒體方麵,與十餘年前相比較,似乎毫無改觀。政府官員的行蹤報道和會議發言仍然占據重要位置,各級政府部門網站和大企業網站都能看到“黨的建設”之類 Manipulation(意識形態的人為控製)內容,不少非國有企業也不能潔身自好。美國也能看到報道總統或州長的文章,不過數量程度的不同已經引致了質的變化。
娛樂方式也一如從前,酒足飯飽之後便是麻將。我對打麻將已經興趣索然,記得問過旁邊的同學,為何不上網打發時間。他歎息答複,網絡上不是阿諛奉承,就是攻擊謾罵。這讓我回憶起有一次在美國看到的網上留言,當時正在建設網站,很多時候上網搜索問題。係統在留言的後麵都加上了時間,有個問題是兩年前提出(A方),直到兩年後才有人回答(B方);之後C方留言略帶嘲諷地說這個回答可能太晚,幾天後D方留言指出互相幫助是論壇的生命力,這個回答可能對A方太晚,對於其他人可能正好及時;兩、三天後C方又留言,對自己先前的留言表示道歉。當時就讓我感歎,即使在網絡這個虛擬的世界裏,美國人也要講究禮儀道德。
回國之前我就提醒自己不要抱怨,可能是與朋友討論這些事情時多了一些比較的成分,無意識間讓別人聽來有抱怨在其中,朋友們都安慰我這是中國特色、初級階段。生活要求我們隨遇而安,同時支撐我們今天隨遇而安的,是明天會更好的希望。
靜下來我問自己:“怎麽會有這種無意識的抱怨?難道思想準備得還不夠充分?” 一時之間還找不到答案。一個朋友(在日本生活十多年,七、八年前定居上海)的安慰讓我驀然打開心結:“有點兒不習慣,是吧?很正常,因為你從未來倒退回現在。” 有意思,也真難怪,試想你從現在倒退回過去……,那是我記憶中的童年。
April 2014
Los Angeles
(三)GDP、物價和生活品質
按照聯合國的統計數據(不同來源的統計數據略有差別,另三者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2013年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是16.768萬億美元,中國的GDP是9.181萬億美元,第三名日本4.899萬億美元。縱向比較無疑是巨大進步,不過因為人口眾多,人均GDP仍然排名落後。
考慮到中國社會由來已久的城鄉二元結構,如果單獨計算城市人均GDP,則排名會大幅前移。再考慮到目前中國社會嚴重的貧富差距,中等及偏上收入者所占比例小,但絕對人數已經很多,他們的收入已經不亞於發達國家的人均收入。
以我在國內念書時的大學和研究生同學為例,多數人月收入在兩、三萬元人民幣,換算成美元也有四千美元左右(稅後收入)。即使放在美國,也可以過得上比較閑適愜意的生活。他們當中很多人都有出國旅行或短期停留的經曆,他們自己也體會到,生活品質無法與國外同等收入的人群相提並論。
我們的上海辦公室所在的商務樓兩、三年前才落成,算不上富麗堂皇,當然也不寒酸。底樓大廳是落地窗,有三、四處帶景觀的旋轉門,不過隻有一處旋轉門開放,其餘都擋住,甚至上了鎖。暫不說緊急情況下的安全顧慮,三、四處景觀旋轉門都為GDP作出了貢獻,並且貢獻比非旋轉門來得更大。
如果舉一反三,再考慮到令人心驚的爛尾樓和各種浪費,以及物價虛高、統計水分等對GDP的影響,就不難理解,相當多的GDP沒有產生實際的效用,自然就不能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
GDP這個概念太宏觀,物價水平更實在。換算成同種貨幣作絕對值比較,上海的物價(其它城市的物價隻是小幅而不是顯著低於上海)總體上略低於洛杉磯,同時商品或服務質量差一大截。隱含的蘊意是,如果調整為同質量的商品或服務作比較,上海已經比洛杉磯更貴。
那麽花費比美國更貴的價錢是否就能享受同等的生活品質?不能,因為得不到(Unavailable)。高收入家庭可以把居室裝修得很華貴,但窗外的景致不可避免地仍然是發展中國家。周末時間在美國,很多時候可以看到一些敞篷老爺車徜徉出行享受生活;中國的空氣汙染和交通混亂(噪音、搶道、停車的煩惱)讓開車出行也不是享受現代化的成果。大環境的改善需要全民努力,政府不再缺位。
互聯網已經成為必需品,上海上網的費用略低於洛杉磯,但網速更慢。中國大陸無法用穀歌(Google)搜索引擎,競價排名已經讓百度不再是名副其實的搜索引擎,而是變相的廣告。有時候很讓人費解,中國的很多行業裏,即使是領先者也不能提供高品質的產品或服務,自然國民也就享受不到高品質的生活;反過來,不能提供高品質產品或服務的企業為何在中國能成長壯大?
最近看到一名美籍華人在博客上講,終於忍受不了中國而又再度移居美國,原因之一是在中國大陸不能用穀歌。人們的生活滿意度總是因環境而不同,絕大多數中國人對於能不能用穀歌搜索引擎無動於衷。在中國人看來,能否用穀歌與生活品質搭不上關係。是因為沒有需求才讓企業惰於提供高品質的產品或服務,還是因為沒有供給才讓中國人簡化了對生活品質的追求?
GDP在增長,物價上漲得更快,教育、醫療、養老等生活壓力大,因此生活品質也就難以提高。這一點從中國人的浮躁和怨怒也能看出來,因為心態平和、心境舒暢本身就是生活品質的指標。改革也好,革命也罷,民眾關心的是如何提高生活品質。在一個充滿浮躁和怨怒的社會裏,富人和窮人都不能放鬆身心享受生活,所有人都成了受害者。要等到何時,中國人才能在自己的國度裏過上西方人那樣高品質的生活。
December 2014
Shanghai, China
(四)互聯網上中文信息缺乏
互聯網上中文信息缺乏早已不是什麽新鮮的話題,準確的說法應該是互聯網上有用的中文信息缺乏,垃圾信息倒是有一大堆。在海外生活過或是常看英文的華人可能會感覺更明顯,因為對比之下就一目了然。
因為建設和維護網站和網店,我時常瀏覽各類中文和英文的網站,同業的網站早已經看遍。在翻譯相關的英文資料的時候,經常強烈地感受到互聯網上的中文信息缺乏。就哺育嬰兒方麵的文章而言,因為需要很多專業知識,所以相關的英文資料大都在專業的協會團體網站上,或是由專業人士執筆;而中文的相關資料大都是業餘寫手東拚西湊,其中不乏斷章取義、誤導他人的內容。
事實上各個領域的中文資料在互聯網上都隻是差強人意。依稀記得初來美國之時,仍然因循在中國時的習慣,碰到什麽事情的第一反應就是問身邊認識的人。有老移民熱心地告訴我,美國是個公開透明的信息社會,有不懂的問題就打開穀歌。
顯然這不適合中國,因為在中國打不開穀歌。即使暫時不論中文資料遠遜於英文資料,我比較過用同樣的中文關鍵字在穀歌和百度搜索,百度顯示出來的更多的是一堆垃圾。很不理解中國政府屏蔽掉穀歌的舉動,因為穀歌隻是工具,一件優秀的、不可多得的工具。就算是對政治敏感的內容不合意,那麽隻需屏蔽掉不合意的政治內容,犯不著把工具都扔掉,因為飯菜不合口味就拒絕進食(類似於因噎廢食)。
互聯網上缺乏中文的各種專業信息資料,現實生活中缺乏有格調、有深度的文化思想作品。漢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但是由於集權的壓製,當前中國的狀況是文化匱乏(多的是媚俗和頌聖)、思想平庸(主流是惟利是圖、急功近利)。在文化和思想方麵的探索與天文數字般的十多億人口極度不成比例,實在是漢語言和華夏民族的不爭氣。缺乏文化底蘊的群體自然就沒有向心力,沒有誠實信用的契約精神;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的國民始終擺脫不掉奴性意識,欺下媚上,搖擺逢迎。
文化匱乏、思想平庸是抽象的概括,具體表現在生活中就是人人相互提防、以鄰為壑,冷漠自私又好攀比炫耀;對權貴阿諛奉承,對同儕排擠傾軋;意識上缺乏公德之心,自然言談舉止就粗俗狹隘:室內外公共場合隨意抽煙、廣場舞及其它噪音擾民、各種粗鄙言行不勝枚舉、各樣偽劣摻假橫行無忌、特權階層則自行享受特供商品;受教育程度低的群體以能哄會騙為榮,有公私官職者則沉浸於高人一等的優渥幻象。雖然華人中不乏傑出人才和正直人士,但整體肯定是從多數來定義。由於缺乏人文思想的熏陶、平等互敬的觀念、法製嚴明的環境,所以中國人整體上在外被西方人鄙視,在內則欺詐敷衍、損人利己(參見《中國在誠信測試中排名最後》)。
幸好互聯網沒有國界,世界各地的中文讀者可以分享不多的中文信息,雖然中文的資料和作品理應更多地由中國大陸人士來創作。仍然以哺育嬰兒方麵的文章為例,借助穀歌的強大功能,我變換不同的關鍵字搜索,又找到些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出資整理編寫的內容。因為引導頁是英文,很多華人讀者看不太懂,於是我將引導頁翻譯成中文放在我們的網站上(見《最佳起步資源中心》)。中文讀者在閱讀這些文章的時候,記得在心裏對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說聲感謝。Thank you.
April 2018
Los Ange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