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晨隱隱約約聽到小妹叫我起床看雪山頂,我飛機上睡的少,等我起來的時候,乞力馬紮羅的山頂已是雲霧繚繞了。
今天第一項活動是爬山。乞力馬紮羅是非洲最高峰,海拔5895 米,1987年列為聯合國教科文化組織世界遺產名錄,是坦桑頂級的旅遊資源之一。第一次知道乞力馬紮羅是看了海明威的短片小說“乞力馬紮羅山的雪”,小說倒敘了主角(一個作家,世人猜測以海明威為原型)的生平,提到乞力馬紮羅山頂馬賽語意思是上帝的殿堂(house of god), 結尾作家死的時候靈魂飛到了殿堂,那我們是否也需要死才能到達山頂?小插曲:小說發表於1936年8月,同年電影走出非洲裏Karen 的前任Blixen第三次結婚,他和新太太去了古巴和巴拿馬度蜜月,而他們的旅遊夥伴就是海明威和他的第二任太太Pauline pfeiffer。1951年,海明威打電話給Pauline講述了他們的小兒子因闖進女衛生間而遭到逮捕一事,Pauline不勝驚嚇休克死亡。抱歉,扯遠了。
乞力馬紮羅登頂並不需要很多技術含量,所以每年吸引了全世界眾多徒步愛好者前來朝奉。我們既來到了山區,那肯定要爬。H導介紹說登頂有7條線路,最容易的叫coca cola, 即marangu route,最難的叫whiskey(威士忌)線,即machame route,從山的南側上山。H導說我們選的是whiskey,隊友們都很踴躍,來都來了,當然要挑戰最難的。再說了,這年頭誰喝可樂呀?
公園入口處叫威士忌門(Machame gate),靜悄悄的,人不多,可能還不是旺季吧。等H導買票的時候,旅長和兩年輕人聊上了,女孩子四川人,男孩子來自廣州,他們在網上認識,搭伴登頂。女孩子長發梳成髒辮,男孩子剃了半個光頭,頭頂也編了髒辮,看起來挺酷的。旅長憑她的色牛本領打聽到他們雇了一個9人團隊準備花7天的時間登頂,吃的喝的睡的甚至連便攜式廁所都會由團隊背著上山。登山路經雖然不難,但高山反應會很厲害,所以需要團隊幫助,而且要慢慢爬,他們編了髒辮就是準備一個星期不洗頭的。OMG,趕緊找H導確認,還好,我們今天的目標不是登頂。我們在羨慕年輕人勇氣的同時也慶幸我們可以每天洗頭。年輕人拿出準備登頂的五星紅旗和我們在入口處拍了個合影,看起來倒像是登頂凱旋歸來一樣,以後騙騙孫子孫女應該沒問題吧。
H導解釋說,今天的計劃是在山裏徒步2小時,然後隨行的廚師會給我們埋鍋做飯,讓我們一邊欣賞無敵山景一邊享用不一樣的野炊,然後下山。聽起來好煽情,團裏一大半的隊友都是徒步高手,互相噴了各種防蚊蟲藥,塗了防曬油,帶了帽子墨鏡,紮緊了褲腳,換上深齒的登山鞋 (我隻有耐克運動鞋),穿上好幾層衣服,帶上水和零食(旅長還有少奶奶沒出發之前已經發了一輪零食了),大家興致勃勃地出發了。
剛開始山路挺寬的,大家說說笑笑,好不熱鬧。山裏植被很茂密,參天的大樹,青藤纏滿了樹幹,地上各類植物長得蓬蓬密密綠油油的,以厥類為主,看不到泥土,我們周圍上下左右都被綠色包圍。這景色和咱溫哥華的山裏相似,不過乞力馬紮羅潮濕悶熱多了,典型的熱帶雨林。越往裏走,路開始崎嶇陡峭起來,有時隻能一人通過,有的地段需要用手支撐,大家話也少了,埋頭爬山,帽子戴不住了,開始脫衣服。H導不時地招呼大家:pole, pole, 當地語言慢走慢走的意思。走了大概一個小時,山路變得非常狹小,茂密的植被遮住了天空,我們好像在綠色的隧道裏前行,5月中旬雨季剛過,地麵很潮濕經常打滑,陪同我們的當地導遊遠遠走在前麵,大家零零散散地在後麵跟著,看此情形,旅長果斷叫停,在得知如果繼續往上爬,景色和現在差別不大。旅長征求大家意見是否繼續,大家不約而同地舉手同意:下山吧,拍個照,乞力馬紮羅我們算是爬過了。因為我們爬的高度不夠,園區不讓生火做飯,所以我們別樣的高山野炊隻能改成山腳野餐了。
第三天下午:阿魯沙(arusha)買坦桑藍
午飯之後驅車前往阿魯沙。科普一下,阿魯沙是坦桑第三大城市,有60多萬人,又稱非洲的日內瓦 ( 東非共同體總部位於阿魯沙)。阿魯沙見證了坦桑很多重大的曆史事件。1961年在阿魯沙英國簽署了坦噶尼喀 獨立的文件,1967年大名鼎鼎的阿魯沙宣言也是在阿魯沙簽署。阿魯沙宣言是坦桑革命黨重要的建國綱領,提倡社會主義和自給自足的經濟政策,地位相當於美國憲法,中國第一屆政協簽署的共同綱領, 或者孫中山的建國大綱。 1993年盧旺達政府和盧旺達愛國陣線在阿魯沙簽署了阿魯沙協約,正式結束了長達3年的盧旺達內戰。
沿路看見有人擺攤賣蔬菜水果,有些是簡易的櫃台,有些幹脆鋪塊布放在地上,看起來品種不太多,家家都差不多,蔬菜是西紅柿洋蔥青瓜包菜土豆胡蘿卜,水果是西瓜木瓜橙子香蕉菠蘿,顏值一般,估計是百分百的有機食品。有一樣食材很讓人驚豔:牛油果。非洲牛油果個頭大,是北美的三倍。H導見我們好奇,下車買了牛油果還有紫皮香蕉讓我們品嚐。香蕉和一般香蕉無異,牛油果超好吃,水分多,吃起來沒那麽油膩。
我們問H導推薦一些坦桑特產。H導說非洲木雕石雕工藝品很不錯,價格很親民,但到處都有,一不小心可能是義烏製造,但有一樣東西隻能出自坦桑Manyara(曼雅拉)地區並以坦桑命名,坦桑藍!我脫口而出,這個我熟,蒂芙尼Tiffany坦桑藍項鏈在我的購物籃裏放了很久。坦桑藍寶石的顏色介乎於藍和紫之間,顏色深邃迷幻,有人說它像伊麗莎白泰勒的眼睛。坦桑藍從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光線下可以看到不同的顏色,非常神奇。全世界隻有在坦桑乞力馬紮羅山腳下,一塊長4千米、寬2千米的區域裏,才有這種寶石出產。它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礦石,但被發現並成為商業寶石卻隻有幾十年的曆史。坦桑藍的科學名字叫blue zoisite, 這和英文藍色的自殺(blue suicide)音相近,不太吉利。1968年,Henry Platt, 美國珠寶公司蒂芙尼創始人Charles Tiffany的玄孫給這種古老神秘的寶石取名為坦桑藍,並開始推出坦桑藍首飾,它的廣告詞是:隻有坦桑尼亞和蒂芙尼才有坦桑藍。旅行團女性隊員一下子熱鬧起來,都說得看看。少奶奶大手一揮,說:這麽好的石頭,一定要弄幾個。老公,帶錢了嗎?專家趕緊大聲表態:卡都帶著呢。接著小聲地解釋說道:坦桑藍硬度比較低,莫氏硬度6-7,隻能算半寶石,所以坦桑藍首飾容易被劃傷。它的主要成分是矽酸鹽礦物質,和玻璃的成分差不多。專家說話聲音小,少奶奶估計沒聽見,自顧自地跟著H導去首飾店看石頭。首飾店(house of germs ) 在我們去阿魯沙的路上,主打坦桑藍,有切割好的裸石(loose stone)也有加工好的首飾,H導說坦桑藍比較軟,買裸石價格好但自己加工對工藝要求比較高。少奶奶有兩個兒子,當即出手拿下兩個小掛件,準備送給兒媳婦。一邊的旅長強烈要求認少奶奶為婆婆,被拒。買完石頭,大家皆大歡喜,少奶奶看中的是坦桑藍美麗的外表,專家看到的是石頭的化學分子式,裏裏外外都看清楚了,是個好買賣。
我們在阿魯沙參觀了阿魯沙文化遺產中心(The Arusha Cultural Heritage Centre),裏麵展覽了大量非洲的藝術品,不過看看而已,沒見到讓隊友們動心的東西。
到了阿魯沙,入住今晚的酒店Arusha Serena. Serena 酒店是一個酒店管理公司,屬下有30多家高檔酒店,分布在東南非洲和南亞。我們這次出遊會入住4家Serena酒店,家家都很有特色,家家都讓我們驚喜,阿魯沙是第一家。酒店占地很大,就像一個大花園,花草樹木點綴其中,每個客房都是獨立的圓形茅草屋,分布在花園各處,客房一麵是落地窗,外有露台,花園的景色青青蔥蔥一覽無餘,從我和小妹的房間望出去,隻見大自然,看不到任何建築物。酒店大堂和餐廳頗有殖民時代咖啡莊園的風格,古樸典雅。晚飯之前我們在花園裏閑逛,見到了第一個野生動物- 藍猴(blue monkey)。藍猴個頭不大,4-5公斤吧,尾巴特別長,幾乎和它的身體一樣長。藍猴並沒有藍色的毛發,隻是它的臉沒有毛,看起來顯得有點藍。它們一家大約有幾十隻,對我們的出現毫不在意,該幹什麽幹什麽,我們也不打攪它們,在遠處觀察拍照。我發現,以後幾天看到的野生動物對我們人類的態度都是如此,相看兩不厭,世界大同,也是極好的。
酒店晚餐出奇的好,是點餐的,我點了素食咖喱,隊友點了炸魚,牛排,都不錯。發現炸整條非洲鯽魚在非洲很常見,也是非洲唯一的烹飪河魚的方式。同時知道了團裏兩大挑的特殊愛好:班長不吃兩條腿的東東,旅長不吃牛羊肉和有殼的海鮮,而且奶製品過敏。我至今還沒想出這兩大挑的口味除了豬肉魚肉之外還有什麽交集的地方。第一次領教了班長對魚頭的愛好,他包攬了所有人的魚頭。你說他這是挑還是不挑呢?
在阿魯沙下榻在著名的“七十七國集團賓館”,因在1979年2月在此召開了七十七發展中國家第四次會議,通過了聞名的阿魯沙宣言。該處皆為平房,各種設施齊全,據稱分別專有為七十七國代表設計的住處而命名。
四十多年過去了,一切也都會今非昔比。一定變化很大。
攀登乞力馬紮羅得雇當地的guide,cooker, porter 等人組成的團隊協助,7天登頂。文中的兩個小青年登頂是認真的。登頂下來後發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