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0日美國億萬富豪大衛•洛克菲勒在美國紐約州的家中安詳逝世,享年101歲。這位世界最年長的億萬富翁出生於1915年6月12日,是美國“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John D.Rockefeller)最後一個孫子。19世紀下半葉,大衛•洛克菲勒的爺爺約翰·洛克菲勒創辦了美孚石油公司,通過石油生意積累了巨額財富,也奠定了洛克菲勒家族的基礎。洛克菲勒家族成為美國最為顯赫的家族之一,傳承六代從未引發爭產風波(和華人社會儒家倫理支配下的豪門爭產形成了鮮明對比),在美國的曆史上影響巨大,標準石油公司、大通銀行、洛克菲勒基金會、洛克菲勒中心、芝加哥大學、洛克菲勒大學、現代藝術博物館以及在“9·11”中倒塌的世貿大樓等等都有著洛克菲勒家族的身影。
大衛的去世看似是一則頗為平淡的新聞,在中國卻激起了更深的回響。在大衛辭世次日,代表中國現代醫學界之尖端與前沿的北京協和醫院在其微博上公開發文紀念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家族最大一個海外慈善項目就是在20世紀初的中國建立北京協和醫學院,播下一顆西方醫學教育的種子。1917年,當刻著‘民國六年’字樣的巨大奠基石沉穩落地的那一刻,一所承載了太平洋兩岸科學夢想的醫學院,由此誕生。感謝洛克菲勒家族對中國醫學的貢獻!”
這段文字雖然簡短,卻透露了巨大的信息,告訴我們一個鮮為人知的曆史事實。原來北京協和醫院有著非凡的曆史出身,它是由美國的洛克菲勒家族捐助建立的,到今年整整有一百年曆史了。對此很多媒體跟進做了諸多報道,有的挖掘洛克菲勒家族企業管理的運行機製(為何沒有出現中國式的爭產風雲),有的探究洛克菲勒家族的成長曆史和傳奇色彩(為何能跳出“富不過三代”的中國式曆史宿命),有的關注洛克菲勒家族的慈善事業和諸多善舉等等。最讓人感動的是,洛克菲勒家族對中國做出的諸多貢獻,這一點恐怕很少有人知曉。
1914年,以推動慈善事業為目標的洛克菲勒基金會剛成立不久,就向中國派出了考察團,對當時中國的教育、衛生、醫學校、醫院等多方麵社會狀況進行了細致專業的考察。考察團在兩年時間裏一共進行了三次考察,最終讓洛克菲勒基金會下定決心,在中國的首都北京創辦一所集教學、臨床、科研於一體的高標準醫學院,這就是後來鼎鼎有名的北京協和醫學院,並由此開啟了一個西醫東輸的傳奇時代。
1921年北京協和醫學院正式建成開學,約翰·洛克菲勒的兒子小洛克菲勒不遠萬裏,專程從美國乘坐輪船,曆經一個多月的海上航行,趕到中國並出席開學典禮。小洛克菲勒在演講中指出“這個學校的主要任務,是培養有前途的男女學生成為高質量的、將來可以做領導者的醫師、教員和科學家。”而且,他對中國人以後進行管理的能力充滿了信心和美好的期待:“顯而易見的是,無論西方醫學能為中國提供什麽援助,對中國人民來說用處不大,除非它被中國人接管,並成為中國國民生活的組成部分。讓我們攜手朝著這一目標向前邁進,這將使西方所能提供的最佳醫學永遠紮根於中國的土壤。”此後,協和醫學院以高標準嚴要求培養出了像林巧稚(廈門鼓浪嶼人,也是基督徒)、吳階平等一批頂尖名醫,在中國建立起了培養現代醫學人才的優質教育體係,為日後中國現代醫學的發展和公共衛生的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因此,北京協和醫學院成為洛克菲勒家族和中國第一個連接點,這也是洛克菲勒基金會在海外單項撥款數目最大、時間延續最長的慈善援助項目。除了對中國醫學的巨大援助外,洛克菲勒基金會還斥資捐助了民國時代中國13所綜合性大學,以幫助提高教學水平,而這個過程整整持續八年之久。在這其中最大的資助對象便是當時中國堪為世界級一流大學的燕京大學。
在此稍微插播一下,中國近代醫學文明的進步是由來華的宣教士們開啟的,他們本著基督的愛來到中國,看到中國的貧窮落後和愚昧,深感痛心,率先引進先進的醫學理念和醫療設備,布道到哪裏就建醫院在哪裏,不僅僅是拯救中國人的靈魂,也要拯救中國人肉體的病痛,結果使得中國人也能分享到現代醫學的文明成果。這也是為什麽今天的中國醫院普遍以紅色十字架作為標記的原因所在。而宣教士們的資源則是來自母國無數基督徒源源不斷的愛心奉獻。
洛克菲勒家族為何如此熱心公益慈善,而且是麵向貧窮落後的第三世界的國家投入巨額資金,背後的驅動力來自哪裏?答案是來自基督信仰!洛克菲勒家族第一代掌門人約翰•洛克菲勒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對待使用財富的價值觀完全來自於《聖經》和耶穌的教導。19世紀末期,已經成為全球首富的老洛克菲勒就開始撥巨款興辦醫學事業,多方麵致力於公益慈善事業。之後他對中國這個人口眾多而貧窮落後的大國產生了興趣,他認為“中國正在發生巨大變化,出現了機會,空前絕後”。1914年老洛克菲勒先後三次派出考察團前往中國開展社會調查,並專門撥款成立了中華醫學基金會,負責在中國的辦學事宜,最終促成了協和醫學院的建立,成就了一番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業。據美國《時代》周刊的統計,從1913年開始的十年內,洛克菲勒基金會總共花費了近8000萬美元。其中,超過一半的錢用於公共衛生和醫學教育,在這其中“最大的單筆禮物是給了北京協和醫學院”。在那個時代這是一筆巨額投入。
北京協和醫學院經曆了抗日戰爭日本侵略者的考驗,到了1951年,新政權宣布把北京協和醫學院收歸國有,小洛克菲勒於同年4月4日給朋友寫了一封信,表達了遺憾,更蘊含了一種美好的期望:“我們不應認為這將意味著,這所學校的用武之地提前終止了,其實不過是換了一種管理而已……讓我們希望、祈禱和相信,所有一切必將有最完美的結果。”
按中國過去的階級劃分標準來看,洛克菲勒家族無疑是美國的大資本家,卻這麽熱心公益,而且是麵對貧窮落後的國家開展慈善項目,傳遞現代醫學理念,共享現代文明成果,造福一方百姓。他們創造了巨額財富,卻沒有變得貪得無厭,更沒有揮霍浪費,而是選擇慷慨地捐助有需要的人,並不分國籍和種族。他們是聖經所說的“好撒瑪利亞人”(源自路加福音10:25-37耶穌講的一個故事)!
而洛克菲勒家族對中國的貢獻不過是近代以來美國對中國眾多幫助的一個縮影。且不說美國設立庚子賠款償還機製多方位捐助中國(特別是用於教育事業),也不說抗戰期間美國對中國的巨大援助,單從北京協和醫學院的創建和發展,你就能看到美國人對中國的幫助有多大,不論是來自政府層麵還是來自民間層麵。不幸的是,因著冷戰期間意識形態的偏見和“一邊倒”(新中國外交完全倒向前蘇聯陣營),無數美國人(他們基本上都是基督徒)對中國人的付出和所做出的貢獻被有意無意地埋沒了,他們甚至被宣傳為“敵對勢力”(可笑的是今天很多達官貴人紛紛把子女家屬送往敵對勢力的美國,而不是俄羅斯更不是朝鮮)。
而今天北京協和醫院能站出來公開發聲,對美國的洛克菲勒家族表達感謝,實在是一大曆史進步!多年前那個曾被刻畫為“反動派小醜”的司徒雷登先生——曾經的燕京大學校長——終於回歸故裏,他的骨灰漂洋過海重新安葬在中國的杭州,也是他的出生地。這也是曆史的進步吧!
無論是洛克菲勒,還是司徒雷登,他們都是美國人,也是基督徒,他們是許許多多曾經無私幫助過我們中國有恩於中國人的美國人裏的傑出代表。麵對當時積貧積弱的舊中國,他們是無私地奉獻自己的智慧和財力,推進公益慈善事業,在中國播下現代文明的種子,努力推動中國社會的進步,並造福無數中國人,而不求任何回報。他們比中國一些土皇帝、縣太爺和暴發戶們更愛中國人。他們的舉動隻能讓中國的那些人汗顏!中國人常講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但他們對中國給予的愛何止是“滴水之恩”!
他們曾經被汙名化,但曆史是公正的,隨著真相的逐漸浮出,曆史會還他們公道的!而我們豈不該正視曆史還原真相並懷有一顆感恩之心嗎?我想,這也是中國要成為自信而負責任的世界大國所要學習的基本功課吧。
——有感於北京協和醫院對美國洛克菲勒家族的致謝,此文轉自鹽約之聲
愚民政策更便於獨裁統治
比不懂感恩更荒誕的,是認賊作父。就是八國聯軍唯一笑到最後的強盜,至今占領幾百萬平方公裏,搶光遠東沿海的那個
八國聯軍攻打北京的借口是義和團殺洋人,但是洋人到中國傳教建教堂圈地, 並不是中國政府請他們來的。 就如同英國在中國走私首開鴉片。 清廷愚昧,國弱民不智,就像世界列案板上的肥羊。
好事壞事都沒少做
沒有美國人早年支持日本,日本如何強大以至於出兵中國?
還要看多少美國人在各種害中國,特別是當代眼前。
====================
彼此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