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幻方、蘇菂與 Deepseek:資本、技術與意識形態的交匯
梁文峰是資本市場上的高手,他的私募基金 九章幻方 成立於 2008 年,憑借高頻量化交易,從最初的兩億元資本擴展至千億規模,短短十幾年間完成驚人積累。從一台筆記本電腦起家,到投入數億元建造占地如兩個籃球場的機房,九章幻方成為中國量化交易的代表。然而,隨著監管層對量化炒股的嚴查,2023 年市場風向突變,那些屢教不改的量化公司紛紛受到重罰。幻方則嗅覺敏銳,迅速調整策略,華麗轉身投向 人工智能(AI) 領域。然而,其 AI 投資規模遠超其後期宣稱的六百萬美元,真實投入至少上億美元,這種自我美化與市場包裝,不禁讓人懷疑其“科技轉型”是否真的如宣傳般光鮮,抑或隻是另一種套利模式。
蘇菂的“民族英雄”敘事與現實
在另一條科技戰線上,北京的蘇菂在社交媒體上公開展示他走私英偉達顯卡的“壯舉”。他深知這種行為違反美國法律,卻以“這隻是違了美國的法,而不是中國的法”自我辯護,並將其包裝為“振興中華”的行動,甚至獲得了一部分輿論的支持。更諷刺的是,蘇菂曾多次受到央視報道,被冠以 “車庫咖啡創始人”、“You+公寓聯合創始人”、“昆侖巢創始人” 等多個頭銜,被塑造成一位推動科技創新的民族英雄。
然而,這樣的“英雄”敘事背後,實則充滿矛盾:一方麵,他依賴灰色交易甚至非法手段獲利,另一方麵,又披上“科技自主”和“民族振興”的道德外衣。這種兩麵性,正是某些商業精英在當下環境中操縱輿論、遊走於規則邊緣的生存策略。
Deepseek:意識形態框架下的 AI
相比於九章幻方的資本騰挪和蘇菂的“民族主義牌”,Deepseek 體現的是中國 AI 發展的另一種困境。作為一款本土 AI 模型,它受限於嚴格的內容審核,在涉及曆史、政治乃至某些社會話題時異常敏感,甚至無法展開有效對話。其內容篩選機製,使其更像一個經過層層過濾的“安全 AI”,而非真正的智能助手。
這一現象並非個例,而是中國科技產品在全球化與意識形態約束之間的矛盾縮影。AI 原本應當成為思維拓展的工具,而在特定環境下,它卻可能淪為維持“正確敘事”的工具,削弱了其作為獨立智能體的價值。
結語
九章幻方的高頻交易、蘇菂的走私 GPU 以及 Deepseek 的受限 AI,看似分屬不同領域,實則共同折射出 資本逐利、技術封鎖與意識形態約束 三者交織下的複雜現實。在這樣的環境中,真正的科技創新,究竟是突破封鎖、開辟新路,還是僅僅是利用政策縫隙、重新包裝套利?這或許才是最值得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