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橋,可以是連接,也可以是切斷。2024年6月,在世界局勢風起雲湧的背景下,朝鮮與俄羅斯悄然敲定一項令人瞠目的協議:在圖們江上再建一座公路橋,緊挨著那座早已讓中國“圖們江出海夢”碎成齏粉的老舊鐵路橋。這座預計修建一年半、橋身僅距水麵7米的新橋,與其說是交通基礎設施,不如說是一把鐵鎖,徹底鎖死了中國最後一條、也是最夢幻的“出海小徑”。
在官方話語中,這是“加強戰略夥伴關係”的標誌,是“促進跨境流通”的利好。可在現實的地緣格局裏,這分明是一場遮遮掩掩卻下手精準的地緣製約。俄羅斯和朝鮮,兩個在外交上對中國大唱“同誌加兄弟”的國家,此刻卻在中國東北邊境的咽喉之地,合力搭起一道地緣封鎖的新長城。
圖們江,是一條看似普通的小江,卻是中國地緣戰略上的“針眼”。它的出海口雖小,卻是中國東北唯一通往日本海的可能。理論上,中國若能經由圖們江出海,不僅可以縮短部分東北貨運路線,減少對大連、營口等港口的依賴,還能在俄日、朝韓、美日等東亞複雜勢力棋盤上多添一枚靈活機動的“棋子”。
但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俄羅斯(當時為蘇聯)與朝鮮就在圖們江上築起了一道“封喉鐵索”——俄朝友誼大橋。名字溫情,作用冷酷。鐵路橋橋身低矮,淨空僅約8米,根本無法通過大型船舶。其本質並非交通需要,而是對中國的一種地緣壓製。這種“你不要指望從這兒出海”的潛台詞,已經響徹了整整半個世紀。
如今,曆史重演——不,應該說是加碼了。新建的圖們江公路橋,僅7米橋身淨空,比原鐵路橋更低。這不是“疏忽設計”,而是明確的“技術鎖喉”。它直接卡死了任何通過疏浚、加深航道等技術手段開通圖們江航運的幻想。
你可以造千噸級挖泥船,你可以投入億萬資金,你甚至可以召喚全球最頂尖的水利專家,但在橋下這7米的“鐵門”前,所有夢想都得低頭。試問,這種“兄弟情”,難道不是披著革命友誼外衣的地緣提防?難道不是地緣博弈裏最熟悉的背刺?
如果說橋的建設本身是一種“封鎖行為”,那麽更令人生氣的是,這一切竟發生在中國高調援助朝鮮、堅定聲援俄羅斯的同時。中國長期以來對朝鮮施以援手,糧食、能源、基礎設施援助不斷;在聯合國場合下,盡量為其外交鬆綁;在半島問題上,堅持勸和促談,避免其被西方徹底封死;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期間麵對西方全麵製裁,誰是仍與其貿易往來的最大經濟體?中國;誰在國際舞台上呼籲“不過分製裁俄羅斯”?還是中國。
可就是這兩個“同誌”,一個在北,一個在東,竟然像商量好了似的,在地緣關鍵點處,合力給中國戴上“項圈”。真兄弟,會掐住你咽喉,不讓你呼吸嗎?真同誌,會在你身後悄悄加鎖,然後對外高喊“我們是一家人”嗎?這不是盟友,這是地緣競爭對手。區別在於,他們不敢正麵撕破臉,卻樂於在背後加幾把鎖。
有人會說:圖們江水淺流小,根本不具備通航價值。誠然,圖們江目前的自然條件並不理想,航道彎曲、泥沙淤積、水位不穩,這都是事實。但技術是可以改造自然的。荷蘭能從海裏填出國土,埃及能在沙漠裏造新城,難道中國不能在圖們江挖一條深水航道?技術不是問題,關鍵在於合作。圖們江是界河,屬於多國共管區域。中國若要開通航運,必須朝鮮、俄羅斯兩國點頭,尤其是下遊部分——正好是朝俄兩國“合力築橋”的地方。
這就像你家後門有一條通向大街的小道,但鄰居硬是在你門口砌了兩堵牆,並且告訴你:“我們是在修景觀工程,是為了加強鄰裏關係,不是封你的門。”諷刺嗎?圖們江的橋梁,竟成了俄羅斯、朝鮮“聯手友誼”的標誌,卻成了中國地緣出海夢的絞索。
朝鮮與俄羅斯的行動並非孤立個案。朝鮮一直與中國保持微妙距離,其對中不即不離,對俄熱情洋溢,是公開的態度。俄羅斯雖表麵親近中國,但其在中亞、東北亞的每一個動作,處處設防。2023年俄朝加深軍事合作,2024年又共建橋梁,這些看似局部的行為,其實反映出一個全球格局的深層邏輯:俄羅斯需要朝鮮作為在東亞的地緣支點,朝鮮則利用俄羅斯對抗美國和緩解孤立,兩者在圖們江聯合設限,是符合雙方國家利益的。
而中國,仍在堅持一種“舊式外交浪漫主義”,幻想“革命友誼能超越地緣利益”,繼續大談“戰略夥伴”,繼續在國際上為“兄弟國家”說話。可現實早已無情撕破幻想。地緣政治從來都是零和博弈。你軟,它就硬;你讓,它就堵。你給了情麵,它回你冷箭。
圖們江的兩座橋,像是兩把鑰匙,卻都不掌握在中國手中。圖們江出海口,不隻是地理上的一個小河口,更是中國東北對外開放戰略的一種象征,一種夢,一種未竟的布局。今天,這條出海小徑再次被封鎖,封鎖者卻是你曾無數次力挺、扶持、嗬護的“同誌兄弟”,這不能不令人深思。
中國外交不能再自欺,中國戰略不能再軟弱。地緣政治沒有兄弟,隻有利益。朝俄共築圖們江之鎖,不啻為一堂生動的國際關係教育課:若你不先把自己當成國家利益的捍衛者,別人就會把你當成工具或踏腳石。圖們江不寬,但足夠揭示整個東北亞的地緣真相;一座橋不大,卻足以暴露“同誌加兄弟”的幻象本質。而我們,不能再裝作沒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