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城》自創立以來,便以開放、多元和包容的內容風格著稱。它允許用戶發表各種觀點,涵蓋從文學創作到時事評論的廣泛話題。由於其言論自由的特點,許多在中國大陸難以發表的觀點和文章在《文學城》上找到了展示的平台。這種特性使得《文學城》成為許多海外華人以及一些翻牆過來的大陸國人了解和討論中國內外事務的重要平台。
從國內政府的角度來看,《文學城》被視為“反動”網站。因為網站上存在大量批評中國政府政策、揭露社會問題、討論政治體製等內容。這些言論被政府視為不利於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此外,該網站為海外華人提供了一個了解和討論中國事務的渠道,被認為會導致信息外流或傳播謠言,從而泄露“國家機密”,並被“境外反動勢力”利用。而且,網站上有很多對中國威權政府的質疑和批評,這在嚴格控製輿論的環境中,被視為對政府權威的直接挑戰和攻擊。
中國政府對互聯網內容的控製非常嚴格,任何可能引發社會不穩定或挑戰政府權威的網站都有可能被封鎖。對於《文學城》而言,其允許用戶發表的多樣化、甚至是批評性的言論,自然引起了中國政府的警惕和抵製。國內封閉《文學城》可以被視為政府維護網絡空間“純淨”、防止“有害信息”傳播的常規舉措。
另一方麵,關於《文學城》是“大外宣”的傳聞也不絕於耳。這種觀點認為,《文學城》實際上在發揮宣傳中國的作用,甚至有些人懷疑其背後有官方的支持。這是因為,在某些欄目和文章中,確實可以看到一些對中國發展的正麵報道和評論。這些內容被認為是在向海外華人傳遞中國的正麵形象。還有人懷疑《文學城》通過文化、曆史、文學等軟性內容,向海外華人和國際社會傳遞中國的軟實力,塑造正麵的國家形象。此外,《文學城》也發布一些支持中國政策和發展的文章,在提供一種相對平衡的視角的同時,引起了不少人的反感和質疑。
《文學城》究竟是“反動”網站還是“大外宣”,沒有一個絕對的答案。它的性質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觀察者的立場和角度。客觀而言,《文學城》是一個複雜的綜合體,既包含了對政府的批評和反對聲音,也有傳播中國正麵形象的內容。它既不完全是一個“反動”網站,也不完全是一個“大外宣”平台,而是一個多元化的言論平台,反映了海內外華人社會的多樣聲音。正是這種複雜性,使得《文學城》在不同人群中有著不同的定位和評價。
我們當然不排除《文學城》中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文學城》這一開放平台,刻意地將其“打造”成一個“反動”網站,或者是將其作為“大外宣”的工具。但這隻是極少數,可以忽略不計,任其折騰,那叫做是“泥鰍掀不起大浪,跳蚤頂不起被窩”。
《文學城》於1997年由幾位旅居美國的華人創立,初期主要以提供文學作品和文化交流為主。網站的名字也反映了這一點,旨在打造一個“文學”的“城堡”。早期的內容以原創文學、詩歌、散文、書評等為主,吸引了許多文學愛好者和寫作愛好者的關注。
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加,網站逐漸擴展了內容範圍,增加了新聞、時事評論、生活資訊、健康養生、投資理財等多個板塊,成為一個綜合性信息平台。之後,《文學城》開始引入更多的用戶生成內容(UGC),用戶可以投稿、發帖,增強了互動性和社區感。
後來,網站進一步加強了社區功能,推出了論壇、博客、評論區等互動模塊,用戶可以在這些平台上自由發表意見,交流信息。從此,《文學城》形成了一個活躍的在線社區,用戶遍布全球,特別是在北美、歐洲和亞洲的華人圈中具有較高的知名度。
2015年後,為適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文學城》推出了移動端應用和多媒體內容,用戶可以通過手機和其他移動設備訪問網站。網站也加強了視頻內容的製作和傳播,增加了新聞視頻、訪談節目等多媒體內容,豐富了用戶體驗。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文學城》的訪問中,80%以上來自美國和加拿大,而且,80%以上是使用手機等移動終端訪問。
在此,要做一個特別聲明:以上關於《文學城》的介紹和統計均來源於網上查詢信息。本作者隻是來城中閑逛的一個普通博客,不認識城中的任何一名“高官”或“城管”。我嚐試想了解多一些這座“城”的信息,但看到這個“城”的官網上“文學城簡介”的更新時間是10多年前的“11/04/2013”,“聯係我們”欄目的更新時間也是10多年前的“01/08/2013”,聯係方法更是簡單粗暴到隻有在線表格和郵箱,沒有地址,沒有電話,沒有人名。
唯一可以查詢到的是,《文學城》在美國注冊的公司名稱是 WXC, Inc.。這個名稱表明該公司在美國正式注冊,並以此身份運營《文學城》網站。由於《文學城》是一個私營企業,其股東信息未公開,所以具體的股東姓名和背景信息不詳,《文學城》盈利情況和財務支持的信息也不公開。
《文學城》作為互聯網媒體和社區平台,主要盈利模式依賴廣告收入和商業合作。由於具體的財務數據沒有公開,我們無法確定其當前是否盈利。然而,從《文學城》的網站架構、更新維護、美工設計、論壇管理、廣告規模等等綜合因素來考量,《文學城》僅僅可以勉強拿到及格分。連自己家門上的“文學城簡介”和“聯係我們”都要拖個10多年還不更新,由此可以推想,《文學城》在經濟上捉襟見肘,運營上人手短缺。
37年來,不管發生了什麽變化,《文學城》可以這樣一路艱難走來,實屬不易。更加不易的,是要左右逢源,兩邊討好,這是難上加難。敝以為,《文學城》“不忘初心”,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客觀公正,維護了公平合理,保障了言論自由。當然,經營者在運營《文學城》時,總不可避免地摻雜了主觀偏向和個人情緒,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人經營,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有時顯得“反動”,有時表現成“大外宣”。這些都情有可原,城中的民眾應該加以理解和諒解。
甚至,假設《文學城》某個時期、某個事件、某個人物接受了某股“境外反動勢力”或者“境內革命勢力”的資助或支持,說了一些偏向的話,做了一些違心的事,也是可以接受和理解的。不能一棍子打死,直接定性為“現行反革命”或者“五毛黨”。《文學城》至今沒有成為一個完全商業工具或商業模式,還能磕磕碰碰地走下來,在相當程度上保障了言論自由和客觀公正,已經十分難得。
有人在我的博文上留言質疑我為何短短時間內成為“熱門博主”?言下之意是有城中的高官或“城管”偏袒和支持我。我的回答是一加一個字再加一個符號:沒有!
進“城”來逛的人,主要是來關心國家大事天下大局,但更多的在一些感興趣的話題和論壇上湊熱鬧。作為“城”裏人之一,我看到的是,進“城”的人,雖然不少熱衷政治,但更多的是熱愛生活。譬如,我的時政博文《為什麽海外華人依然對中國心存恐懼?》瀏覽量不到3千,但我的美食博文《西安美食之油潑麵》累計瀏覽量輕鬆破萬(看本文附圖)。由此可見,熱愛生活的“城”裏人遠遠比熱衷政治的多得多。
我們都是“圍城”裏的人,我們都熱愛生活,也關心時政。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反動”也好,“大外宣”也罷,我首先代表我自己感謝《文學城》提供了一個學習和交流的平台,同時鼓勵大家趁《文學城》還沒有被徹底“收買”或“叛變”、被最終定性或被裁決為“反動”或“大外宣”平台之前,添油加醋,各抒己見,滿足自己口味的同時,也提升一下自己的品味,更多地回味和思考。
誰成想如今真出名了
你說的太對了。現在文學城這批外宣的狗兒猴兒,完全學習國內和前蘇聯造謠生事的前科,自己寫幾個掛羊頭賣狗肉的餿文,用假的點擊量來招搖過市。不斷在它們認為是反黨恨國的博文下留言打擊新老博主。這些技倆很潑婦和潑皮,很有土匪風範。
那個Covid謠言……城內上了年紀的人應該都有點印象吧?80年代蘇維埃解體之前散播過一個AIDS的謠言——除了換了個病毒名稱外,其餘的乾脆就是一模一樣——連那個Fort Detrick的字眼都沒改動。
嗎。。。誰叫五毛粉紅們99.9%是本世紀出生的(也難怪BJG想冒充年輕人呢)
嗬嗬
油翁的評論是針對我的回複的吧?
我認為共產黨幹得不錯,有以下的理由
1. 經曆過反右文革等一係列錯誤以後,進行了撥亂反正,並搞改革開放,現在國家發展的不錯。老百姓的總體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城市建設也很不錯。當然是同以前比,同美國比那還差200年。
2. 沒有像蘇聯那樣崩潰掉,國內一直穩定,建國後沒有發生內戰。現在的俄烏戰爭,其實同內戰差不多。說明中共幹得比前蘇聯好,也比現在的俄羅斯好。
中國即使采用美國同樣的製度,也是無法趕上美國的。
再說我們作為海外華人,共產黨能夠幹到60分,我們就應該滿意了。他們幹到90分,中國發展太快,不也是會有矛盾嗎?
中國共產黨掌權,是曆史發展的結果。如果現在換掉共產黨,就能保證中國不亂嗎?
換了中國就能更好嗎?
中國更好了,美國不會打壓嗎?
大外宣的網站和報紙在國外,或者在國內起個外國名字,都是國內不翻牆或者稍微翻一道牆就能看到的,是專門喂給國內那些想追求真相的小粉紅,他們以為看到的那些國外網站,都是真的外國人辦的。我的親戚兩個粉紅,成天拿俄國的中文網站內容來作為證據,比如說看到新館病毒絕對是美國什麽堡實驗室做出來的。
在得到這個認識之前,不可能寫出真正有價值的關於中國問題的文章。
回複 '野彪' 的評論 :
愛國不愛黨就是五毛了?那我是鐵定的五毛啊。我愛國,也覺得共產黨幹的不錯。
不過我不是黨員,連團都沒有入過。但我同輩人中,有一個是黨員。
也隻有他對共產黨恨之入骨,其他非黨員的,都不反黨。
我們感謝文學城,因為它給了我們一個網絡空間和媒介渠道,但也別把它說的太高尚,畢竟它的目的是盈利,而不是免費服務。聽網站的老用戶說過,剛開始文學城最有名的是幾個有顏色的論壇(美人風姿什麽的),大部分人就是因為它們才過來的,所以不要用道德的標準來評判它。
擧個例子:我的屬性屬於最反動的那類category,我存在。BeijingGirl1屬於最大外宣的category,BeijingGirl1也存在。
Simple as t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