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喬楠 - 痛並快樂著,來自加拿大的故事

外表堅強,內心脆弱,深受抑鬱症折磨,但從未放棄尋找光明的卑微靈魂--命運多舛,雙麵人生的旅途中,發現最治愈的是身邊那些“小確幸”。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愛的教育-一碗剩米飯 (寫於2016年)

(2024-04-25 10:30:49) 下一個

我這兩天重裝電腦,翻出來好多以前寫的小雜文,隨筆。為了不丟了,撿有意思的Post上來。

不知道別的有祖孫三代的華裔雙職工家庭是怎麽處理吃飯問題,特別是中午飯問題。

有句古話:”民以食為天“,貌似簡單的一件事,其實是非常有挑戰的。

 

大的分:我家有東西兩個胃:爺爺奶奶,老公,我,還有大妞都屬於中國胃。兩個小的因為出生,上幼兒園的原因口味兒都較加拿大化。再往細裏分:爺爺因為胃病的緣故,要吃有營養易消化的,奶奶偏清淡口味兒,老公正值壯年雖說對吃不是太挑剔但如果隔三差五沒頓大魚大肉就會“嘴裏淡出個鳥來”。最沒法克服的是關中人對一海碗“穰麵”的依賴,拌上一大勺油潑辣子倒上香醋拌上才能找到吃飽的感覺。

不過因為麵條必須現煮現吃,我們倆上班緊張中飯時間有限,99%的時間我們都是帶前一天晚上做好的米飯跟中式炒菜。

婆婆自去年來了以後就承擔起了做晚飯的責任,既要讓我們能進門就吃到熱乎乎的飯菜,又要考慮第二天帶飯的方便,還有兼顧兒子吃麵才能飽的要求(他中午就吃米飯,晚飯還吃米飯,有時他沒胃口的寧可餓著也不想動筷子)。這樣的工作量以及對時間的把握,對飯菜的搭配,幾個灶頭火力的控製都會給人造成很大的壓力,別說對一個老人,就是對我來說都要把統籌安排應用到最極致才能勉強做到。她心髒不好,呼呼呼的抽油煙機的聲音,壓麵機嘩拉拉拉響的聲音對她來說都會像是一把把的錘子重重的砸到她的心上。

然而我的問題在於我的一貫嬌傲,自大,虛榮:上中學的時候表麵要做出一副閑散不在乎的樣子,哪怕私下刻苦用功的熬到深夜,就是為了在老師跟其他同學麵前造一個“天才”的假象。還因為資源的有限,我會把周圍所有人當成競爭對手,因為害怕被碾壓而不自覺的去碾壓別人。所以說話一定要說最後一句,一定要占理。當周圍的親人朋友都變成“假想競爭對手的時候”,一個人的內心該是多孤獨多沒有安全感。人格上就會折射出自大,自卑,寬容,多疑,熱情,封閉這些矛盾性格的交替出現。

這種習慣性思維影響著我的一切行為,包括做飯這些日常生活:在我掌管廚房的很長的一段時間裏,雖然很多時候我是緊張的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開著好幾個爐頭,一邊燒菜,燉湯,一邊洗切下一道菜,不是手指切了就是胳膊被燙了。但是我從來不說,就是要營造那種“怎麽可能這麽短時間能搞定”那種能滿足我虛榮心的氛圍,同時我還要擺出“這對我來說就是信守拈來,不值一提”的姿態以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滿足感不自覺的碾壓周圍的人,包括家人。

久而久之,我會忘記了事情的本質到底是什麽樣的。我父母上次來探親時我和爸爸發生的一係列矛盾90%發生在廚房裏-就因為老頭自許為二級廚師,我感到“被碾壓”了,所以會經常挑他菜沒洗幹淨,鹽放太多太早,搭配不合理。。。因為是自己的親爹,所以表達上也毫不忌諱,直接指責。忙了半天還要挨罵,放到誰都會生氣,矛盾由此而升。不過因為父母的寵愛嬌慣,很快就會過去,我們又會和好如初。我從來沒有機會深層次反思自己的思想跟行為,一直抱著自己是對的這樣成見。甚至忘了原來一日三餐其實對我們這個生活老少三代的移民家庭來說其實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尤其是經常晚上兒子還有空手道,遊泳等一係列的訓練對吃飯時間上有嚴格要求。

我忘了事情的本質,也忘了感謝感恩, 形成了習慣。

 

婆媳關係,總是一道難題。

上個月婆婆心髒病犯了,整整一個月連下樓都困難,再不要說做飯了。這個月她身體好了些就又把做飯的任務拿回去了,我也理解她其實也是個內心驕傲要強的人,讓她完全不幹活兒,她會感到沮喪挫敗。

我自認是一個知書達理,心地善良,決不推卸責任的人。我對婆婆代替我掌管做飯這件事上始終非常矛盾, 甚至有負罪感,焦慮感。所以雖然我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在認知上卻充滿了造成誤解的可能。

事情的本質是:婆婆看到我們的辛苦也是出於對兒子的愛,每天竭盡全力的盡量兼顧大家在口味上的不一致,我應該感恩並且把我的感激說出來。但是加上我的焦慮就有可能變成了:都說不要你做飯了,你幹嘛非要做呢?還做米飯,麵條兩種飯?和麵要和很硬的麵,揉起來多費勁呀.壓麵機的聲音那麽吵, 你那個身體,我爸那個身體,要是再病倒了可怎麽辦呀?再說你老這麽慣著你兒子,等你們回去了,我下班時間晚,我怎麽才能做到呀,到時候還是我落埋怨。

雖然是出於愛,但是卻充滿了埋怨跟負能量。

上周的一天,老公的關中胃作怪,晚飯蒸了一鍋米飯他就吃了兩口,加上兩隻小崽子有樣學樣的跟著“節食”,結果剩了一大碗。

我想那第二天晚飯就別米飯了,給他們換“麵條”吧。可是我下班晚,和麵現壓根本來不得,婆婆還在恢複中,不要勞累。於是折衷的辦法就買了半成品給大家做“炒麵”。可是等我下班路上把麵買回家卻發現婆婆出於母愛已經把麵壓好了。

 

我買的麵是半成品,不能久放,我們當天決定把婆婆壓好的麵凍一部分,大家先吃”炒麵“.

本來剩米飯是給第二天帶飯做炒米飯的。但是”炒麵“還有剩餘,所以幹脆就沒再做炒米飯,第二天大家又全帶了炒麵,這樣這碗米飯就又剩了一天。

我們小時候都是家境清貧,老一代還經曆過”大饑荒“,所以,浪費糧食在我家是決不會被允許的。作為家庭主婦,我第三天特地下班路上買了魚,心想配著好點下飯的”菜“這碗米飯總可以被消滅了吧。沒承想,老公先我到家已經給自己把”麵“煮上了。好在四個灶頭,我用另外三個以最快的速度,燒了魚,炒了青菜,做了湯。間隙裏,我連想也沒想把一整碗米飯放進微波爐打熱就為了飯菜湯同時熱乎乎上桌。但是我忘了飯可能還是熱多了。飯如果又沒吃完,這樣反複熱肯定不好,所以婆婆就說:你一下子把那一大碗全熱了,怎麽吃得完?我雖然心裏也這麽想,但是就是不肯承認:這碗飯已經剩兩天了,不能再剩了,今天吃多少算多少,剩下的要倒掉。

老人聽說要浪費糧食總是不高興的 ”如果吃多少播出來熱多少,怎麽就不能第二天中午吃了?“我雖然沒有再說什麽但是臉上肯定是帶出了不以為然,而且還拚命吃米飯,平時隻吃小半碗飯,那天我吃完一碗還接著盛第二碗。也許是我內心作怪,我還覺得婆婆饒有風趣的看著我吃:勸二子多吃兩口,二子不肯,哄小妞多吃兩口小妞不肯的,明顯的事實就是單憑我自己怎麽也吃不完這碗飯,她等著做最後發言。但是我當時的小脾氣就是不想聽”最後發言“。

老公這幾年成熟多了,也會察言觀色了。雖然他已經一大海碗麵下肚早就飽了,看到我們的表情,二話沒說把剩下的米飯全巴拉吃光了。我知道對他一個“痛恨”米飯在已經很飽的情況下又塞下一大碗飯的感覺是多麽不舒服。但是作為一個兒子跟丈夫,他用自己的方式化解了我們婆媳之間可能產生的不快。

晚上我拉著他出去散步消食。模著他還鼓鼓的肚子。我跟他說:謝謝你,我知道你今天吃多了全是為了我。

他白了我一眼:你才知道?就你那個小心眼兒!

我的感激立刻被委屈所代替:“我怎麽就小心眼兒了?我處處小心還不是希望大家都滿意?

你倒好,想吃什麽吃什麽,沒有大局觀念。。。”

“我不就是吃口”麵“嗎?我不抽煙不喝酒,沒有不良嗜好,就是為有吃飽的感覺有錯了?我怎麽沒有大局觀念了,沒大局觀念撐成這樣。。。”

結果我們鬧的不快而歸。

這兩天,聽了一個道理:杯茶禪理

一位學者向「南隱」問禪,南隱以茶相待。他將茶水倒入杯中,茶滿了但他還是繼續倒。 「師父,茶已經漫出來了,不要再倒了。」 「你就像這隻茶杯一樣,裡麵裝滿了你自己的看法、想法。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對你說禪?」

學了兩個繁體字的寫法:

繁體字”聽” : 左邊是“耳”下麵一個天幹中表示“九”的“壬”,右邊“目”上麵是數字”十“,下麵是”一心“一意。

用”九“個”耳朵“,“十”隻眼睛去關注,一心一意的去做才是 ”聽”

這裏哪有口-嘴巴的事,而且還是“斤斤計較”。心裏滿滿的,哪裏裝得下別人,嘴裏說個不停,唇槍舌劍的哪裏是在聆聽?

繁體字” 愛” 的寫法:

古人有“同門曰朋,同誌曰友”的定義,可見友的境界是很高的。

上麵“爪”一隻手把“蓋子”拿掉,下麵是一顆“心”, 去除隔閡,坦誠相待才能交到“友”。

古今書法,愛在寫的時候,都要把那一撇寫到心的裏麵:想愛就要準備受傷,愛經常伴隨著割心之痛,這一撇,雖然痛心,但卻很逼真。

我的家人都是有心有愛的人:婆婆因為有心有愛才會不顧病痛幫我接過做飯的責任。

我因為有心有愛才會考慮到婆婆的身體考慮到丈夫的口味下班路上衝到超市買自己認為合適的食材。

老公因為有心有愛才會才會在吃飽之後又加一碗飯緩解我們之間可能會引起的誤會。

但是,愛有時也會有傷痛,因為太在意,因為太過用力…對這一點我們顯然估計不足。

”聽” 顯然就是背道而馳,無數個理由,無數種努力的要去說服別人,唯獨沒有準備耳朵,眼睛,心意想要了解別人。

心裏裝滿了臆想,假設,推理,預射結論,水裝的滿滿的,哪裏還放得下別人?

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 但是幾個彼此關心彼此相愛的人卻有可能相互誤會,這將是一件多麽讓人遺憾和惋惜的事呀。

解藥從來就在那裏:倒出心裏的水,清空自己的先入為主,但是這真的不簡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