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魚看世界

隨筆記下用自己的眼睛看見的世界
正文

做一個聰明的病人

(2025-09-13 05:02:51) 下一個

受一個朋友的邀請為紐約社團的中老年朋友做一個高血壓的健康講座。高血壓病作為一個常見的慢性病,大家都不陌生,盡管它的預防,管理和控製還差強人意。但講高血壓的發病機製,分級,健康的生活習慣,藥物治療,難免又是老生常談,很難有新意。所以決定把重點放在做為一個病人應該做什麽,才能和醫生更好溝通,確實做好高血壓的管理,預防並發症的發生,提高生活質量。

高血壓,這裏指原發性高血壓(Primary Hypertension,也稱本態性高血壓)是最常見的高血壓類型,占全部高血壓病例的約 90%95%。它的特點是血壓長期升高,但找不到明確的單一病因。在發病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多在查體時發現。故稱是無聲殺手,當部分患者可出現:頭痛、頭暈、心悸、耳鳴、乏力等症狀時,往往是已經有一段病程,高血壓可能已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心、腦、腎、眼等靶器官。隨著年齡增長,血管逐步硬化,高血壓的發生率也隨之增加,國際上統計,65歲以上可超過三分之二的人患病。

一次兩次測量血壓升高(>=140/90)是不能診斷為高血壓。有許多因素影響血壓,如運動後,心情緊張,生氣激動,睡眠不足,暴飲暴食……都會出現血壓升高,還有到診所測量出現血壓升高的白大衣高血壓,和隱匿性高血壓也需要重視。而且人體一天血壓是有波動的,清晨腎上腺素分泌,往往出現晨峰。晚上睡眠時一般血壓最低,然而有睡眠呼吸暫停的病人,則會夜間血壓升高。所以歐洲高血壓聯盟提出,隻有做了24小時連續血壓檢測的患者才能確診高血壓。

我強烈推薦家裏備一個電子血壓機,上臂袖袋式(腕式的精度不好)。經常自己在家觀測血壓。規律測量:每天固定時間(早晨起床後、睡前),保持安靜 5 分鍾後測量。建議把每次測量的血壓數據記錄下來,下一次就診時給醫生一個完整一目了然的數據,醫生會非常高興,根據這第一手資料,醫生能夠很快做出判斷。

自測血壓有幾個問題需要提醒,坐姿臥姿都可以,血壓計要置於心髒水平;測量期間保持安靜,平穩呼吸;第一次測得結果往往不準,棄之不用,記錄之後3次的平均值。另外血壓計之間讀數可能有係統誤差,家庭觀測血壓,主要是觀察血壓變化趨勢,不必是準確的讀數。建議去診所測血壓時,帶上自己的血壓計同時測1-2次,標定一下,了解自己的血壓計的係統差異。

對於診斷了高血壓,經過一段時間生活方式幹預,包括限鹽,減重,戒煙,運動……血壓依舊無法控製的情況下,藥物治療就不得不進場了。現在常用的有四大類幾十種藥劑。在剛開始服藥或調整藥物時,也需要記錄血壓的變化和自身感覺,和醫生密切溝通,選擇最合適的藥物和劑量,把血壓控製在理想的水平。

古話說是藥三分毒,所以很多病人恐懼吃降壓藥,或者血壓下降就立即停藥。這是不對的,相比吃降壓藥後,血壓控製帶來的好處來說,降壓藥的效果是肯定的。高血壓病人基本都需要終身服用降壓藥,而且是每天定時服用,不能等血壓高了才吃。服藥時注意不要於牛奶同服,牛奶中鈣鎂離子和藥物結合,生成難溶性複合物,降低藥物在腸道中的吸收率。西柚和西柚汁裏含有一種物質,能抑製腸道中分解藥物的 CYP3A4 酶。一旦這種酶被抑製,藥物在體內的濃度會 升高,就可能帶來副作用或引發體位性低血壓。酒精會擴張血管,飲酒會引起一過性血壓下降,服降壓藥的病人也要注意。

高血壓是慢性病,可防可治,需要終生管理。但是任其發展,會導致冠心病,腦中風,腎衰,視網膜病變。說實在的,如果一下死了倒也好說,如果偏癱失語,失明致殘,生活質量就談不了。盡管發達國家都有家庭醫生製度,醫生會有病患的完整病史記錄,然而一個醫生麵對一群病人,很難記得細節,所以自己記錄血壓變化和服用的藥物,對醫生都是很有幫助的。

蘇醫生提到拿到新藥方時,用ChatGPT 查一下藥物的作用及副作用也很重要,做到心中有數。我以為看病前後,也需要做點家庭作業,現在網上有大量信息,知道一點基本知識,和醫生溝通也就更為順暢。總之一個聰明的病人就是自己要上心,要學會和醫生交流,真正成為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