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魚看世界

隨筆記下用自己的眼睛看見的世界
正文

親曆四行倉庫保衛戰—姥爺的故事

(2025-09-06 05:26:38) 下一個

發小金同學的姥爺,對我們這些從小在交大一村長大的孩子是都不陌生的老人,清晨滿頭白發的老頭抱著一把細竹紮的大掃把,掃馬路,操場……,文革中大字報上打著的名字,左臂帶著寫著曆史反革命的白袖章,胸前掛著反動軍官牌子出現在一次次批鬥會……,後來被趕出一村,在不遠農村的臨建土房子裏安生……我也記得老人在門口空地,一絲不苟地打著太極拳;在土房子前的點點空地種上花草,裝點盎然生機……硬是把屈辱的日子活出花來,生生熬到平反。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姥爺終於摘掉了曆史反革命的帽子,重新搬回了樓房。作為愛國人士,姥爺被聘請為西安市碑林區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撰寫員。

這位飽受磨難的老人叫高玉瓏,曾為黃埔軍校三分校的地形教官,抗戰期間的國軍中校參謀,他以103歲的高壽告別精彩人生。我對姥爺滿是崇敬,他的長壽格言“勤動身康健,常樂壽自高”至今掛在我家的牆上。我對姥爺也充滿好奇,想了解他的傳奇故事。好在姥爺一生喜歡碼字,他記錄的《七字史》正是他早年人生的寫照,也是活生生的史實。

得知姥爺曾在淞滬抗戰時的中校參謀,是四行倉庫保衛戰的聯絡官,特地從金同學那裏摘錄了姥爺關於這段曆史的記錄。

淞滬抗戰是中國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前最重要、規模最大的戰役之一,發生在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是蔣介石組織的一次戰略性戰役,其目的是要打擊日軍的囂張氣焰,開辟第二戰場,扭轉日軍攻擊的大方向。戰場主要集中在上海及其周邊地區。中國軍隊投入了包括德械師在內的精銳部隊,與日本海軍陸戰隊和陸軍展開激烈巷戰。上海當時是中國的經濟中心和國際都市,戰鬥不僅關乎軍事,更是為了向世界展示中國抵抗侵略的決心。淞滬會戰曆時三個月,中國軍隊雖然最終因裝備差距和空海支援不足而被迫撤退,但在戰役中付出了巨大犧牲,也極大地消耗了日軍的兵力和士氣,也打破了日本“速戰速決”的企圖,為全國持久抗戰奠定了基礎。

四行倉庫保衛戰是淞滬抗戰中最具象征意義的一幕。1937年11月初,上海已基本陷落,國民革命軍第88師的524團一個加強營約400餘人,在營長謝晉元率領下,堅守位於上海北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這裏地勢開闊、倉庫堅固,對岸就是當時的英租界,西方記者和上海市民都能近距離目睹戰鬥。守軍麵對數倍於己的日軍炮火與衝擊,仍堅持抵抗四晝夜,打退多次進攻,甚至展開短兵相接的巷戰。但這場“孤軍堅守”的壯烈行動,震撼了中外輿論。

當時姥爺在淞滬會戰中做聯絡參謀。在淞滬會戰的四行倉庫保衛戰中,作為聯係指揮部與前線將士的姥爺,出生入死穿梭在戰場之中。在這場中日戰爭中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戰役中,姥爺和全體國軍將士浴血奮戰死守上海,他們為國家爭取了時間,扭轉了日本由北向南的戰略,打破了日軍速戰速決的妄想,粉碎了日軍三個月亡我中華的狂言。



關於這場戰役,在姥爺的《七字史》中我們看到了這樣的記錄:“初設情報收集站,負責聯絡前後方,又任交通管製所,指揮車輛免擁塞。搶修公路與橋梁,地區遼闊路線長,戰況特殊空襲烈,夜間行動不畏難,路麵炸得坑連坑,橋梁轟毀修又修,一身工任事物繁,滿腔仇恨不怕險!重炮隆隆響不停,敵機投彈晝夜轟,炸彈附近時常落,死耗傳來天天多,屍橫遍野含淚對,斷頭截肢腰斬慘,難民流離死載道,深仇大恨怒火燒,愛國救亡身何惜,殺敵製勝死如歸。事物造化常僥幸,死戰留得慶生還,電話最後一次通,得令轉移長官部,轉到蘇州第二天,驚聞鄰駐憲兵耗。”姥爺在下麵的注釋裏寫道:“長官部在蘇州,這時前方部隊完全轉移,電話隻通一次,我得令轉回蘇州,再叫電話就斷了。第二天日寇大軍竄到我駐地,鄰駐一連憲兵全部犧牲。”姥爺在文中還寫道:“上海戰役是爭取持久的防禦戰,但無險可守。故日寇已經侵入長江口和黃浦江,陸海空等集中攻擊,戰況異常激烈,死傷慘重!”

讀了姥爺留下的文字,我們由衷地敬佩我們的姥爺,姥爺是抗戰的勇士,他和千千萬萬國軍將士們一起奮戰在抗日救國的沙場上。所以姥爺無法接受說國軍不抗戰的批判,記得我們小的時候就經常聽到姥爺念叨:我們是抗戰的!我們是抗戰的!

 據金同學說姥爺從來沒有跟他們敘述過那場的刻骨銘心的四行倉庫保衛戰,似乎姥爺的這段曆史已被埋沒,還好有姥爺的《七字史》,非常難得的親曆者記錄下的第一手資料,從中我們看到戰鬥的慘烈,姥爺的經曆……成者為王敗為寇,過去的幾十年,否定國軍的抗日作用,像姥爺這樣的英勇的國軍將士,非但沒有得到應有榮譽和尊重,反而帶上曆史反革命的紅字,曆經磨難。

抗日戰爭勝利已經整整八十年,在這個偉大的勝利日,此文僅祭奠所有為抗日戰爭貢獻青春熱血的,又被遺忘的真正的英雄,姥爺高玉瓏正是他們中間的一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fonsony 回複 悄悄話 軍人非常英勇無畏生死,但中央指揮大大的蠢蛋,
shaoning 回複 悄悄話 國軍抗戰屢戰屢敗,也算是一將無能累死千軍吧。今年的93閱兵也請了台灣的國軍老兵,不過受台灣當局的威脅,不知道去的有幾個。後人怎麽看曆史,也是此一時彼一時。對於抗戰,國內文革時期傾向於抹掉國民黨的貢獻,海外直到現在也有很多聲音在試圖抹掉共產黨的貢獻。美國都在公開說美日共同結束太平洋戰爭了,意圖不要太明顯。時代大潮下,個人的榮辱顯得微不足道,隻有身邊的親人好友紀念了。
覺曉 回複 悄悄話 感謝分享抗日英雄事跡!以前讀到四行倉庫最後被俘的國軍有被日軍押送新幾內亞的戰俘營。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