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魚看世界

隨筆記下用自己的眼睛看見的世界
正文

美東都市遊1

(2025-11-21 07:17:53) 下一個

老妹踏上美國土地來旅遊了。退休近十年,終於放下還在做的工作,丟下照顧兒孫的日常,一個人來美國了。老姐招呼她在加州一帶遊玩,並加入旅遊團,去美西的幾個經典國家公園,一路馬不停蹄……10/2日來到位於印第安納州的我家,休整3-4天後再次出發,去了紐約,費城,華盛頓DC和巴爾的摩,美國東部政治,文化,經濟最發達的都市圈,途徑紐約,新澤西,賓夕法尼亞,特拉華,馬裏蘭和福傑尼亞六州,耗時2周。

時隔三姐妹上次聚會已有九年,正值中秋佳節,回想一起吃月餅賞月恐怕至少過了半個世紀。可惜那天下雨,好在十四晚上月亮就很圓了,我們一起在月光下漫步,在湖邊看水中倒影,頗有詩情畫意……

這次旅行也是探親訪友的旅行,我們有幾個親戚,發小老友散在我們要去的地方。原計劃在紐約停留4日,再租車前往其他城市,沒想到各位親朋好友的熱情接待,迎來送往,一站一站好似接力,駕我們去曼哈頓遊覽觀光;帶我們去國家公園看紅葉,去長木園林看珍奇植物;送我們去華盛頓DC National Mall的紀念場地;到Ocean view 的度假屋,看大西洋,吃螃蟹……我們一直沉浸在親情友情之中,被寵愛著,使得我們完全沒有了自駕到機會。 

我們出行期間正好是政府停擺的日子,所幸我們的飛機沒有一次延誤,公共交通運轉正常,國家公園照常開放,唯一的遺憾,也是很大的遺憾是DC的博物館全部關門……

還是老規矩,我的遊記重點是記錄感受最深的,最不能忘記的地點,人和事。

紐約

紐約以前去過,這次為陪老妹重遊,又有新的收獲。在網絡發達的今天,我們在網上訂票,由AI設計最佳參觀路線,Google Map導航,四部手機,既各司其職,又常為行走方向爭執不休,倒是別有情趣。紐約我們的住法拉盛的酒店,地鐵站僅十分鍾,進城去博物館非常方便。同齡的小長輩凱還開車帶我們去了曼哈頓,他常帶來訪的朋友逛紐約,非常熟悉道路,且技術高超,總把我們留在景點觀光,再通過電話聯係接我們上車。讓我們節約了寶貴的時間和體力。

印象最深的是新世貿大廈,高大的玻璃幕牆在陽光下熠熠閃光,原雙子塔遺址的大水池,被一圈遇害人的名字包繞,走到這獨特的地方,眼前立刻浮現出飛機創上高樓的畫麵,淚水不由湧入眼眶。記得那時正在倫敦醫院上班,突然聽到這個無法置信的消息,先生給我電話,讓我盡快回家,倫敦可能是下一個襲擊目標。要知道我們醫院正對著大本鍾啊!當我處理完工作走到火車站,站台上都是被告知撤退的通勤人們,好不容易擠上可以和文革大串聯一樣擁擠的火車,車廂沒有一個人閑談,僅有偶然響起的手機鈴聲和短促的應答。911徹底改變了世界,也讓我們認識到歲月並不靜好……

整整24年過去了,不遠的新修的交通樞紐站,從外麵看宛如一隻白色的大鳥,鋼鐵的羽翼從地下伸起,象征希望和重生。走進大廳,內部空間高聳明亮,電梯連接著幾層平台,有商店,食肆,最下層地下連接著數條地鐵和通向新澤西的火車,由於我們是中午時分到達,盡管人來人往,但環境非常寧靜,不能想象清晨通勤時間的繁忙。 

這次到紐約感到盡管地鐵站還是老舊空間狹小局促,但車站和車廂比以前幹淨整潔,運行準時。去了華爾街,時報廣場,洛克菲勒中心,比起十五年前,如織的遊人裏明顯少了華人旅遊團。這次在老姐的堅持下,我們登上自由女神島,和以前坐船運眺舉著火炬的女神塑像感受還是很不一樣。島上還有博物館,展覽著1886年製作的過程。從語音解說中得知塑像是由薄銅片製成,為了保持其穩定,空心的塑像中央樹立著一個類似艾菲爾鐵塔的鋼架。而女神的一襲綠衣則是銅鏽的顏色。從跨海輪渡上看曼哈頓的摩天大樓群,也是另一番風景。

得知有公交運營在紐約和費城之間,馬上決定乘坐公交去費城,以節約朋友來紐約接我們的時間。當在網上買好車票,心裏又在打鼓,根據地址從衛星圖上看,又不像一個公交車站。提前一個小時就到了地點,看到前一班大巴,和工作人員確認後才放心。登上大巴之前,飄起菲菲細雨。再見了紐約,感謝晴好的天氣。 

費城

大巴沿著95號公路向南行駛,路過新澤西,進入賓夕法尼亞。不到2小時就到達費城。強烈推薦這類公交,大巴座位寬大舒適,準時且票價便宜。當我們到達市區,老姐以前的工友已到停車點來接我們了。

這位失聯多年剛剛接上頭的老工友,現在的退休周教授,他的兒子曾是我兒子幼兒園的同班小朋友,我們之間有著太多共同的熟人朋友。他請我們在中餐館吃茶點,席間我們興奮地談笑,以各種組合照相,引的服務員,其他顧客駐足。

費城是美國獨立的誕生地,1776年在獨立宮簽署了獨立宣言,並製定憲法。我們冒著小雨前去,不料因政府停擺而關門,一群人排起長隊,等待透過窗戶和獨立鍾合影。遠遠地和獨立宮合個影,當即決定去賓州大學博物館,那裏有陝西昭陵六駿中的兩塊石碑。

汽車駛向賓大,途中收到老爸學生的短信,告知賓大醫學院就是抗戰期間印緬戰場美軍20總醫院,老爸曾在那個醫院工作學習過近一年。他還並貼心地附上老爸87年在醫學院門前的留影。我以前聽老爸講過,也期待有一天我可以看看這個和我家有點淵源的醫學院。在結束了賓大博物館的參觀後,我們按照老照片上的線索找到John Mongan Building,也算了了一個心願吧。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