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作為戰略要地和重要軍工產業所在地的烏克蘭,成功繼承了大量先進軍事裝備和優秀軍事技術,從而吸引了許多國家前來購買。
烏克蘭當時擁有:約3700餘枚核彈(當時全球核武第三大國),1200餘枚洲際導彈,300多艘艦艇,2000餘架飛機,7000餘輛坦克,以及配套的工業基礎。
其實力遠遠強於當時的中共國。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烏克蘭繼承的主戰坦克是7000輛T72,而中共國當時的主戰坦克是6000輛59式中型,還有部分62式輕型、63式水陸兩棲。
59式坦克是20世紀50年代參考蘇聯T-54A中型坦克仿製並大量裝備的一種中型坦克,比T72整整落後了20年的技術水平。直到2023年才全麵退役。
而中共國鑒於當時國產軍事工業,發展水平較為落後的現實情況,也先後從烏克蘭引進了大量的軍事技術和裝備,使得兩國之間的軍事貿易額一度僅在,中共國與俄羅斯的規模之下,而在中共國買來的裝備、技術中,有些鼎鼎有名,有些默默無聞,甚至有些被認為價值極大的裝備,卻從未被海空軍考慮,在這種抉擇和對比之中,可以一窺國內軍事領域的發展思路。
▲“遼寧”艦是國內從烏克蘭獲得的最知名裝備
在烏克蘭剛剛獨立時,擁有的各型先進軍事裝備堪稱是琳琅滿目。包括一批先進核武器、“瓦良格”號大型航母、“烏克蘭”號重型巡洋艦、圖-160戰略轟炸機等大批重型武器。其中,核武器作為烏克蘭並不能負擔的武器,很快在大國的參與下被銷毀,船台上的半成品“烏裏揚諾夫斯克”號航母,也被美國想盡辦法拆成廢鐵。使得“瓦良格”號大型航母、“烏克蘭”號重型巡洋艦、圖-160戰略轟炸機成為碩果僅存,也是外界輿論長期關注的重型裝備。
▲圖-160是很讓人心動的
其中“瓦良格”號航母,在1998年被中國以2000萬美元拍得,最終在大連涅槃重生,轉身變為“遼寧”號航母。而“烏克蘭”號重型巡洋艦,雖然一直是國內輿論時不時就提及的野望,但國內海軍似乎從未對這艘巨艦感過興趣,使得這艘巨艦一直沒有進入中國。而中國海軍真正在90年代,與烏克蘭達成協議並引進的,是名氣遠比“烏克蘭”號小,但意義遠比“烏克蘭”號大的UGT-25000燃氣輪機。
▲如今凋零不堪的“烏克蘭”號巡洋艦
國內在80年代,曾從美國引進了LM-2500型燃氣輪機,但隨著中共偽政權六四大屠殺後,兩國關係變化,後續引進已經沒有可能。因此,在1991年前後,國內與烏克蘭接觸,希望從烏克蘭引進大型軍艦動力。從日後來看,烏克蘭當時提供的是一款成熟動力方案:UGT-15000+UGT-6000,這是在蘇聯海軍已經應用成熟的配置,通過大小兩台燃氣輪機實現推進和巡航的不同需求,也就是全燃推進的模式。但國內在權衡之後,比較少見地選擇了一條更加冒險的道路:UGT-25000。
▲“無畏”級大型反潛艦就是全燃推進
UGT-15000+UGT-6000的組合,優點在於性能成熟,但核心的UGT-15000是60年代的設計,隻是在80年代經過改進,原始設計有些落伍。而UGT-25000是蘇聯海軍未完工的新型號,潛力很大,但並未成熟,這種放棄成熟設計追求高性能的做法,對當時資金並不充裕的國內海軍來說,是有些冒險的。按照雙方之後達成的協議,由烏克蘭轉讓絕大部分技術資料,並提供相應技術支持,同時生產10台原裝UGT-25000供國內仿製和上艦。1998年,UGT-2500設計定型,國內開始接收烏克蘭提供的資料,並正式開始仿製。
▲搭載原裝UGT-25000的蘭州艦
烏克蘭提供的10台原裝UGT-25000,後來成為了兩艘052B和前兩艘052C的動力。國內最終在2004年仿製成功,並命名為QC-280,經過6年多的檢驗之後,QC-280性能成熟,成功搭載到第二批建造的4艘052C,以及後續052D和055驅逐艦上。因此,憑借敏銳的眼光和堅實的基礎,再加上烏克蘭提供的資料比較完整,海軍在2011年之後,就徹底解決了大型軍艦的動力問題,和當時空軍裝備的殲-10B、以及日後的殲-10C、早期殲-20仍然使用俄製AL-31F發動機的窘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殲-10B仍然使用AL-31F發動機
而海軍除了引進優質的UGT-25000之外,還從烏克蘭獲得了“野牛”大型氣墊登陸艇的技術資料,這也同樣是國內很少提及的領域,畢竟相比較於戰鬥機和主戰艦艇而言,“野牛”看起來確實不甚起眼。而事實上,國內近年來批量建造的071型船塢登陸艦和075型兩棲攻擊艦,在執行登陸作戰任務時,除依賴運輸直升機空中投送之外,氣墊登陸艇也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其能夠在海麵上高速航行,並直接將主戰坦克送上灘頭的特性,是直升機永遠無法取代的,實際上是在垂直登陸作戰中,與直升機並列的重要裝備。
▲氣墊登陸艇的意義長期被低估
相比之下,圖-160也一度是中共希望空軍能夠引進的裝備。然而,對於這款戰略裝備,俄羅斯的關注度很高,在後來烏克蘭與俄羅斯達成的協議中,除了有部分圖-160交還俄羅斯修複,重新服役之外。剩餘的圖-160都被暴力摧毀成碎片,不具有修複和學習的可能。而國內空軍真正從烏克蘭獲得的,是三架伊爾-78大型空中加油機,這是當時國內向俄羅斯采購伊爾-78失敗之後的替代項目。最終以其為技術基礎,在國產運-20戰略運輸機上,成功衍生出了運油-20大型空中加油機。就更不用說,國內曾經從烏克蘭獲得了一架T-10K-3,最終成為殲-15重要技術來源的例子。
▲從烏克蘭獲得的伊爾-78
應該來說,除了“遼寧”號航母之外,國內從烏克蘭獲得的先進軍事裝備或技術,都不是那麽有名氣。事實上,國內在引進裝備或技術時,對其單一性能並不是特別關注,畢竟許多裝備,都是在蘇聯軍隊中才能徹底發揮性能的存在,而國內考慮的,是必須與國內的發展道路相符合。理論上來說,即使烏克蘭成功將部分圖-160保留下來,國內空軍實際上也不太可能采購,這個道理與不買 “烏克蘭”號重型巡洋艦其實是一致的。圖-160的單機性能很強,時至今日比起國內最先進的轟-6N都要高出一籌,然而在國內空軍的裝備體係下,圖-160並不能成為下一代隱身轟炸機的技術基礎,國內也沒有仿製大規模生產的可能,事實上,圖-160這種非隱身戰略轟炸機,對我國空軍來說,地位非常尷尬,在引進必然要付出大量資金、資源和時間的情況下,實際上是得不償失的。
▲當時的圖-160
因此,雖然民間一再關注像圖-160、“烏克蘭”號這些極富蘇聯色彩、威風凜凜的大型裝備,但最終飛入中國的卻恰恰是 UGT-25000、伊爾-78及“野牛”這些不甚起眼的裝備。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恰恰是這些不甚起眼的裝備,對國內海空軍的發展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055型首艦“南昌”號前往俄羅斯聯合軍演時,表現出比 “光榮”級巡洋艦更勝一籌的性能時,是否意識到中國海軍選擇引進UGT-25000,而不是“烏克蘭”號的意義呢?
最後總結一下:
烏克蘭迅速崛起為世界第三大武器出口國,僅次於美俄,其軍工產品的質量與蘇聯時期不相上下。
這一時期,中國軍工整體水平相對落後,急需引進先進技術來實現跨越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中烏雙方建立了密切的軍事技術合作關係,烏克蘭以低廉的價格向中國轉讓了大量關鍵技術。
1、提供瓦良格號航母,助力中國擁有第一艘航母
烏克蘭向中國轉讓的最重要的軍事裝備就是瓦良格號航母。該艦原是為蘇聯海軍建造的航母,烏克蘭繼承後由於經濟困難無法完成建造。1998年,中國商人徐增平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從烏克蘭購得該艦,經過改造,瓦良格號成為中國第一艘航母,命名為“遼寧艦”。
這艘航母的獲得,讓中國由“無航母時代”進入“有航母時代”,對中國海軍能力建設影響深遠。
烏克蘭不僅將航母本身轉讓給中國,還提供了完整的設計圖紙,這為中國自行研製航母奠定了基礎。
2、轉讓多項關鍵技術,推動中國軍工跨越發展
除航母外,烏克蘭還向中國轉讓了多項關鍵軍事技術,涵蓋艦船、航空、坦克等多個領域。比如艦用燃氣輪機技術,極大地解決了中國海軍動力係統的短板;航空發動機技術,助推中國國產教練機的研製;“野牛”大型氣墊登陸艇,增強中國兩棲作戰能力。
3、派遣專家支持中國軍事裝備研製
烏克蘭在轉讓技術的同時,還派出大批技術專家來到中國,配合中國技術人員共同研製相關裝備。這些烏克蘭專家對中國研發人員極為友好,兩國科研人員之間建立了深入合作。在烏克蘭專家的直接指導下,中國團隊對所學技術的掌握更加全麵和深入。烏克蘭專家的加入,事半功倍地推動了中國相關裝備的研發進程。
可以說,沒有烏克蘭專家積極的技術支持,中國許多武器裝備的研製過程都會大大延長。
航空工業是烏克蘭的重要優勢領域,中烏雙方在航空裝備技術合作密切。烏克蘭向中國轉讓的航空動力技術,對中國自主研製各型飛機發動了重大作用;烏克蘭還向中國出口艦載機原型機,推動中國艦載機的發展。
1、轉讓渦扇發動機技術,助力中國航空工業起步
20世紀90年代,中國航空工業整體水平較為落後,無法完全自主設計並批量生產先進的航空發動機。
為突破這一關鍵技術瓶頸,中國從烏克蘭獲得了多項航空發動機技術。比如AI-25TLK渦扇發動機技術,這直接推動了中國國產教練機K-8的成功研製;還有AI-222渦扇發動機技術,使中國得以自主研發出性能優異的高級教練機L-15“獵鷹”。可以說,如果沒有來自烏克蘭的航空發動機技術支持,中國的航空工業起步之路將更加艱難。
2、提供原型機,推動中國艦載機研製
殲-15是中國第一種國產艦載機,它的研發過程中,烏克蘭提供的原型機發揮了重要作用。2000年,烏克蘭向中國轉讓了蘇-33的原型機T-10K-3,這架原型機為殲-15的設計奠定了基礎。中國技術人員通過反複研究T-10K-3結構,大大減少了殲-15飛機設計難度。
3、出口空軍裝備,補充中國空戰力量
除航空動力技術外,烏克蘭還向中國大量出口了空軍作戰裝備,比如導彈和加油機等。這些裝備的引進,極大地補充了中國空軍當時的作戰力量。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R-27空空導彈的批量引進,使中國殲擊機第一次裝備上性能優良的中遠程空對空導彈,空戰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烏克蘭對中國海軍力量形成具關鍵作用
除了航空領域外,中國和烏克蘭還在海軍軍事裝備領域展開了廣泛合作。
1、轉讓艦用燃氣輪機技術,解決中國海軍“心髒病”
上世紀80年代末,中國海軍麵臨艦船動力係統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的嚴峻形勢。為解決這一“心髒病”,中國從烏克蘭獲得了DA-80艦用燃氣輪機技術。這項技術的轉讓,使中國終於掌握了大功率艦用燃氣輪機的生產能力,國產化產品QC-280型燃氣輪機,開始大規模裝備各新型海軍作戰艦艇,基本解決了中國海軍的“動力短板”,對推動中國海軍裝備現代化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2、提供大型補給艦,增強中國遠洋供給能力
海軍的遠洋運作能力,補給保障能力是重要標誌。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從烏克蘭獲得了一艘未完成的大型艦隊油料補給艦,這就是中國海軍最大補給艦“青海湖”號。這艘19500噸級的超大型綜合補給艦為中國海軍提供了強大的遠洋補給保障能力。獲得這艘艦隊補給艦,對增強中國海軍遠洋機動作戰能力產生了重大影響。
3、出口大型氣墊船,提高中國兩棲作戰能力
2009年,中國從烏克蘭進口了4艘“野牛”級大型氣墊登陸艇。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氣墊船,單船可以搭載3輛主戰坦克和大量部隊,具有強大的近海登陸作戰能力。獲得這一型號氣墊船之後,中國陸戰隊的運輸登陸能力得到大幅提升。這種大型氣墊船的引進,極大增強了中國海軍陸戰隊的兩棲作戰能力。
烏克蘭軍事合作推動中國軍業整體飛躍
烏克蘭向中國轉讓的大批先進軍事技術和裝備,對中國國防工業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它推動中國軍工整體實現跨越式發展,為中國走向建設世界一流軍事強國奠定了基礎,而且烏克蘭向中國轉讓的很多先進技術都是當時俄羅斯不賣給中國的。通過與烏克蘭的技術合作,中國獲得了諸如艦船動力、航空發動機等多項關鍵核心技術,解決了長期製約中國軍工發展的技術瓶頸。這些技術的獲得,使中國實現從不能研製到能夠自主研製的突破,大大增強了軍工整體自主創新能力。在吸收烏克蘭技術的基礎上,中國逐步掌握了航母、航空發動機等前沿技術,初步建立起世界一流的軍工產業體係。這為中國在更高起點上持續自主研發新一代更先進武器裝備奠定了雄厚的工業基礎。
此外,通過烏克蘭的技術轉讓,中國軍工企業了解到了世界先進武器裝備的設計思路和製造工藝。這為中國製定軍工發展路線圖,明確強軍目標提供了寶貴借鑒。
在這個意義上,烏克蘭的技術轉讓與合作,對中國實現強軍夢目標起到了重要啟迪作用,而那個時候的烏克蘭,可是比俄羅斯慷慨十倍都不止。
那麽,中共偽政權在俄羅斯全麵侵略烏克蘭之際,為什麽主動提出發展“上不封頂、下無底線”的友好關係呢?
這是因為中共偽政權本身就是蘇聯一手炮製、長期豢養、最終成功扶植到中國的。俄爹給的是江山,烏克蘭人給的僅僅是先進武器,對維護黨國統治、威懾屁民有作用,但對比江山就顯得渺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