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記和隨想

我的兩個兒子常常聽我講自己兒時的故事。他們建議我寫下來,說很有趣。
正文

高中記憶 —— 入學

(2025-08-04 04:14:26) 下一個

入學

大概是1992年7月下旬,我住在高家峪村。鎮上中學的老師輾轉通知我考上了石家莊一中。我對一中知之甚少,但也感到些許激動。隻聽誌強說過,一中的升學率很高,仿佛已經有一隻腳邁進了大學的校門,可以開啟人生的無限可能。

爸爸在針織廠工作,有些工友聽說我考上一中,見到我時就說些讚美和恭喜的話,我很開心。記得那次回家的路上,我坐在爸爸摩托車的後座上,爸爸說:“你不應該上高中,考個警校或者中專,那該多好。”我心裏一沉,沒有接話。爸爸則繼續說,家裏一個親戚考上警校,畢業後工作待遇很好等等。

我記得通知書上寫著,住宿生要在八月三十一日報到。家裏沒人知道石家莊一中在哪裏,但既然叫“石家莊一中”,自然是在石家莊沒錯了。臨行前兩天,媽媽為我準備好了鋪蓋,但我們始終沒法把它打包得結實,擔心路上散開,不便攜帶。爸爸當過兵,最後是他下班回來後幫我把鋪蓋打好,既緊湊又結實。

鋪蓋裏,還塞著我初中時買的一本很厚的《現代漢語詞典》。

八月三十一日,爸爸帶著我和打好的鋪蓋來到針織廠。針織廠在公路邊上,有往返井陘礦區和石家莊火車站的203路公交車經過。那天爸爸去上班,是二姐在廠門口把我送上了公交車。公交車票不貴,我記得是五角錢,或更少。車輛不大,很破舊,車廂裏擠滿了人,也很髒,混合著汽油和各種體味。我擠上去後,哐當一聲,折疊門關上。我透過窗戶和姐姐告別,內心興奮,一路站著,看著窗外的風景。

公交車到了獲鹿縣,馬路變得寬敞起來。我知道公交車最終停在石家莊站。前文提到,我曾因參加拉花表演比賽來過石家莊站,因此我記得石家莊站的模樣。從石家莊站下車後,隻能向路人問路。那時,我根本不知道市內還有公交車,更不知道怎麽找站台,或是買張地圖尋找學校位置。臨行前,媽媽告訴我,說話嘴巴要甜,遇人就問,總有好心人會幫助你的。下車後,我背著鋪蓋,拉著一個大包。這個大包是參加拉花比賽時縣裏發的禮物。

我開口問路,行人聽不懂我說什麽,匆匆而過。我倒也沒太尷尬,這才意識到——我得說普通話。在井陘,各地都有方言,鄉下人隻說“土話”。每當我去市鎮趕集,由於方言的差異,敏感的我總會不自覺地有些自卑。說普通話對我來說,是另一個層次的世界,於我而言是一次心靈藩籬的跨越。

其實我知道普通話該怎麽說,是因為我初中的語文老師非常認真,不僅教學一絲不苟,說話也一直使用普通話。在那個時代的太行山區,這樣的老師極為難得。就這樣,我開始嚐試用普通話與人交流,一路打聽,終於走到了石家莊一中。幸好學校離火車站不遠,走走停停,背著拖著巨大的行李,我大概走了一兩個小時。

石家莊一中有一個氣派的大門。正對大門的是一個小廣場,背景是連接教學樓與圖書館的兩層通廊,外牆鑲著一座巨大的鍾表。班主任馬輝老師在小廣場右側擺了一張桌子,和幾個同學一起迎接來自各地的住宿生。同學們帶我去了我的宿舍——307。宿舍樓幹淨整潔,宿舍裏有四張上下鋪,對稱分布。宿管老師還發了統一的被套和床單。

我的宿舍在三樓,有公共的盥洗室和衛生間,宿舍裏還有暖氣片。這是我人生第一次體驗到“現代城市文明”。與我此前的成長背景相比,可謂天壤之別。學校的食堂是真正意義上的食堂——一座巨大的大廳,擺滿了大圓桌。同學們打好飯菜,可以圍桌就餐,雖然沒有椅子,隻能站著吃飯,但這條件與我初中時圪蹴在操場吃飯相比,要好了太多。後來,同學們還帶我去了教室、圖書館。巨大的建築整潔明亮,處處纖塵不染。

石家莊一中從轄區內所有的中學中選拔學生來就讀。1992年,錄取了8個班級,大約400人左右。我的同學們大多是各個學校的優秀尖子生。1980至1990年代的中國,已經實現了高考擇優錄取製度,讓我這樣背景的農村孩子,有了一個通過考試改變命運軌跡的機會。我們那一年,有4位同學來自井陘縣,還有4位來自駐紮在井陘的3502、6410廠的子弟學校。班上還有幾位同學是通過“讚助”買的學位。聽說石家莊一中的一個學位是兩萬元,在1992年,那是一筆我無法想象的巨款。

我被分在一班,也叫住宿班。班上同學大多來自周邊縣區和廠礦,因為距離較遠,所以隻能住校。其餘班級都是走讀生,主要是石家莊市區的學生,多數騎自行車上學。住宿班的同學吃住在學校,我每月回家一次。那時我已經不用像初中那樣從家裏帶饅頭和烙餅了,但每月的生活費仍需按時帶回。對於父親來說,這是一筆不小的支出,他對此極不情願。我至今仍記得那種煎熬,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年麵對經濟現實的無奈與悲傷。盡管如此,我始終是個樂觀的人,回到學校便是另一番天地,生活裏那些不愉快仿佛從未發生。

那一年,我爸所在的針織廠已經瀕臨倒閉,他辦理了“病退”,大概是因病退休的意思。工廠入不敷出,肯定也樂意有人主動退休,減輕負擔。我爸那時候52歲,後來通過朋友們,在華能上安電廠、井陘職校、礦區的一個小型修理廠等地方看門、做維修工,一直幹到我大學畢業。他打工的月收入大約是200到300元。我去石家莊一中讀書,對我爸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負擔。石家莊一中的夥食比我初中時要好,但也更貴,每月大約需要50元。高一時還需要糧票,高二時國家取消了糧票,隻要拿錢就能買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夢影竹軒 回複 悄悄話 本意是記錄下來自己的過往,希望孩子們將來有興趣了解自己來處時,多點資料給他們。
soullessbody 回複 悄悄話 第一次讀你的文章。多謝分享。以後會留心多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