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郞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勤於學習,善於自省,變教訓為經驗,從失誤趨成功。勇於開拓,敢於進取,繼往開來,譜寫新章。巴郞身處環境、社會、以及自身的發展變化之中,耳聞目睹,泘光掠影,感同身受,偶有所得,遂予筆錄存之,欲與文友們分享,俟以自娛娛人矣。
正文

秋遊48二《銅鑼險關》巴郎

(2025-11-12 01:44:22) 下一個

秋遊48二《銅鑼險關》巴郎

 

20231104 周六 晴陽 8 - 18℃

從魚木寨出來,驅車朝謀道繼續前行,不遠處即是銅鑼關。

 

雄踞在茶鹽古道上的銅鑼關,位於今湖北省利川市謀道鎮西。在“鹽鐵專製”的年代,銅鑼關是川鄂邊境上的一道雄關險隘。

 

銅鑼關,因此地山石形狀似銅鑼和石鼓而得名。有民間傳說,銅鑼和石鼓寓意著一件寶物,更有童謠流傳:“銅鑼對石鼓,銀子五萬五,有人識得破,買下重慶府”。許多人曾來此留連,尋寶探險,可時至今日,也沒見有人找到藏寶之地。

 

你想了解銅鑼關,就隻有走進銅鑼關。進入銅鑼關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鑼狀巨大懸岩,突兀地占據著主道,其上一個天生的“川”字,銀鉤鐵劃,儼然是湖北與重慶天然的一道分水嶺 。

 

岩石下麵,借凹進的岩洞,修有一個神壇,供養著丫公丫婆神像,二人慈眉善目,身著青布衣衫。神像前置香案,香爐,香案上擺放供品,香爐裏燭香嫋嫋。兩廂刻有對聯:“為忠為奸難瞞我一雙慧眼;報善報惡豈貪你三柱真香”。這裏一年四季香火旺盛,秋風吹過,依稀佛音繞梁。

 

據當地長者言:岩石右邊曾是天公殿,可惜在文運中,被紅衛小將破了“四舊”,拆毀了。岩石左邊是古鹽道關,曾有兩扇石門,日開夜合,最少也要四、五個人才能推開。關門上書“銅鑼關”,左右鐫刻一幅對聯,上聯是“銅鑼石鼓貫湖川”,下聯是“猛象雄獅落兩邊”,描述銅鑼關,很是形象生動。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