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子野遊》124驛路芳華
一一一一
驛路芳華,古建人文,山水地理,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七個多小時的翻山越嶺,近20公裏的尋古探幽,毫不誇張的說:精典就是精典,百走不厭,千走不煩!
* 分水驛
萬梁古道上的重要驛站,萬梁古道南北線上的交匯點。今天,我們也學著古人,從這裏出發,順古道遺跡,一路西行,開始今天的庚子收官之旅。
* 萬善橋
蒼桑與底蘊同在,顏值與青山共存。靜靜地屹立於白洋河上的萬善橋,見證過三百多年的風風雨雨,留下過難以計數的旅人足跡。而今,人們依舊對你充滿虔誠。
六年前,這座老橋還顏值擔當。
現而今,這座老橋已風雨飄搖。
* 三合監獄
告別萬善橋,沿黑炭溝方向繼續前行,路邊的老建築赫然醒目。
曾經的國防基地,後來的川東監獄,如今廢墟一片。
當一段段曆史在眼前跳躍閃現,輝煌的三線建設與高牆鐵窗的巨大反差,不禁讓人心頭一震。不自由,勿寧死。高牆外,春天正走過來……
* 黑炭溝與萬步梯
溝穀之色,黑如煤碳;溝穀之深,令人膽寒。溝穀中,溪流縱橫,古木森森,瀑布連綴,山勢嵯峨。
萬步之梯,近乎仰望;石梯之高,直插雲霄。黑炭溝深處,新修的登山梯道超逾萬級。攀登至頂,心發顫,腳打閃。但圍欄牢固,人們不必驚悚腳下的萬丈深淵。
憑欄遠觀,萬梁古道與渝萬高速、達萬鐵路並駕齊驅,構成一幅完整的立體畫卷,美侖美奐,向我們訴說著一段今古傳奇。
* 保安寨
深藏於萬仞絕壁之上的保安洞,其地形之險要,可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來詮釋。條石築成堅固的寨牆、寨門,射擊孔足可以讓來犯者望而生畏。石壁上的幾幀摩崖石刻,寥寥文字中,能悟出保安洞的前生今世。
這裏曾是當地豪紳的臨時避難場所,也曾居住過貧困山民。兵匪的侵擾,賊機的濫炸,保安洞依然無恙。而今國泰民安,政府重視,保安洞一定煥發勃勃生機。
* 孫家槽
保安洞出來,沿山上觀景台繼續攀登,再西行,便是萬梁古道上重要驛點“孫家槽”。
三十年前,我曾隨萬縣罐頭廠磨菇專車到孫家收購,印象中的孫家槽全是土牆大瓦屋和木板房。但隨著渝萬高速在孫家槽征房占地,古色古香的老街早已拆毀殆盡。我想,如果今天能夠保留該多麽美好。
現在的孫家鎮,清一色的水泥樓房。在街上匆匆吃了簡餐後便悄然離去。十多位驢友,竟無一人為新孫家鎮留一張圖片,喜古厭新可見一斑。
* 萬梁古道
孫家槽出來,一行人從馬王槽隧道旁的古道往開始往長耳梁方向回返,再度品味梁萬古道上的經典路段。
這段古道蜿蜒延伸在深深峽穀間,古道石梯大都由寬約2米--3米不等的石梯砌成,有的梯道就勢在懸崖的整石上開鑿。古道一麵萬丈深淵,一麵壁立於萬仞。道旁芳草萋萋,古木參天。德心橋,鷹嘴石,石卡門,懸泉瀑布,寺廟香火,還有匆匆趕路的馬幫和挑二。這一切,在我們眼前演譯著當年的繁忙大戲。
而今,隨著時代的變遷,古道芳華不再,但渝萬高速、達萬鐵路等現代交通脈絡,依然按這段古道的走向而延伸,彰顯出古道開鑿者絕頂的聰明才智,令人歎為觀止。
這段始建於明代,繁榮於清末的古道,在2011年,已被萬州區文物管理部門列為“萬梁驛道”而加以保護,令人欣慰。對於定義它為“驛道”,許多像我一樣的古代交通愛好者雖有異議,但並不影響大家對這段古道的推崇和讚美。不然,我不會年年來此打卡。
一一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