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郞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勤於學習,善於自省,變教訓為經驗,從失誤趨成功。勇於開拓,敢於進取,繼往開來,譜寫新章。巴郞身處環境、社會、以及自身的發展變化之中,耳聞目睹,泘光掠影,感同身受,偶有所得,遂予筆錄存之,欲與文友們分享,俟以自娛娛人矣。
正文

《茂子野遊》119陳毅舊事

(2025-07-29 01:23:45) 下一個

《茂子野遊》119陳毅舊事

一一一一    

 

陳毅幼年生活過的利川市建南鎮黃金村1組(原建南巡檢司衙門駐地)。原建南巡檢司衙門建在老街東北部山坡上,衙門前麵有91級石梯與老街相連。衙門被拆毀後改建為糧食倉庫。

 

1908年,陳毅(乳名秋江)7歲那年,隨父親到其外祖父黃福欽就職的湖北省利川縣建南巡檢司衙門駐地生活,並在當地讀書。

 

1910年(宣統2年)春夏間,9歲的陳毅由父親帶回四川,經樂至老家到了成都。

 

在建南生活的兩年時間裏,年幼的陳毅親眼目睹官吏對貧苦老百姓的殘酷壓迫,官吏們的所作所為與父母傳給他的祖訓家規相違背,他開始意識到,那些欺壓老百姓的官吏沒有“四維”之約束,更沒有“為忠為良”的官道,他暗下決心,長大了要作一個明“禮義廉恥,行為忠良”的好官。

 

1942年3月8日,陳毅曾回憶這段生活:“我在那裏過著衙門生活。那時候留下一個至今難忘的印象,就是他在衙門裏經常毒打犯人,使我在旁邊看了非常難受。我很同情那些被打的人,在我心裏開始種下了對舊社會憤怒不平的種子”。“在那裏過了兩年多時間,……官府中腐敗黑暗的情況,引起我極端的厭惡……”

 

1963年8月20日,陳毅同誌在和兒子談話時說:“這兩年的生活,給了我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對官場中的勾心鬥角印象很深。特別是看到了勞動人民的苦難,自發地同情勞動人民”。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