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郞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勤於學習,善於自省,變教訓為經驗,從失誤趨成功。勇於開拓,敢於進取,繼往開來,譜寫新章。巴郞身處環境、社會、以及自身的發展變化之中,耳聞目睹,泘光掠影,感同身受,偶有所得,遂予筆錄存之,欲與文友們分享,俟以自娛娛人矣。
正文

《花好月缺》巴郎

(2025-07-26 00:31:39) 下一個

《花好月缺》巴郎

 

其餘5家,都在公司屬下單位工作,且都是女職工。

 

在樓口,相對的兩家,一家姓曾,另一家姓譚。曾姨家朝後,與我家相鄰。她家房間小些,隻有我家一半大,20平米左右麵積,但對隻身的她來說,已是足夠了。

 

曾姨是沙河飯店的領班之一,歲數不大,不過二十七八,倒是生得標致年輕,樓裏人按習俗,還都喊她“曾妹兒”。其實呢,叫曾妹兒,是不恰當的,因為她那時已經結了婚,成了婦人了。她的丈夫王叔,要大她不少,十歲吧?倆人是一個村子長大的,算得是青梅竹馬。王叔先是參軍,去西藏打過自衛反擊,回來後上軍校,又受到嘉獎提升,前兩年以正營級加半級成付團級轉業,分配到武漢鋼鐵公司,任某廠行政管理。王曾相愛多年,心心相印,王甫一轉業即急不可待地與心上人結了婚。

 

這兩年來,一直思謀著將曾調動到武漢,花好月圓。豈知要從萬縣小鎮,調動到武漢大城市,雖說我在長江上遊,君在長江中遊,放舟三峽直下江漢,不過千把公裏,乘上“東方紅”客輪,兩三天就能抵達。但是這個距離,雖說不遠,但就調動而言,不說難於上天,也與乘木船過海相似,幾無可能。王不信邪,施展神通,上竄下跳,左右求告,試了無數次,卻沒有成功希望。其中坎坷辛酸,每當王叔在廚房念叨起,都能惹得樓裏一幫老娘們,為他倆的不幸拋灑同情的淚水。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