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郞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勤於學習,善於自省,變教訓為經驗,從失誤趨成功。勇於開拓,敢於進取,繼往開來,譜寫新章。巴郞身處環境、社會、以及自身的發展變化之中,耳聞目睹,泘光掠影,感同身受,偶有所得,遂予筆錄存之,欲與文友們分享,俟以自娛娛人矣。
正文

《巴郞筆談》024:回歸自然

(2024-08-05 01:45:06) 下一個

《巴郞筆談》024:回歸自然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大巴山區,毗鄰神龍架原始森林,一衣帶水,重山疊嶺。

 

據說,解放初期時,這是還是一望無際的森林,樹木茂盛,幾人都樓不過來的大樹,比比皆是,漫山遍嶺,遮天蔽日。林中野獸出沒,無徑可循,隻有獵戶梆匪藥農樵夫,方有膽兒進入,覓路而行。

 

如此浩瀚廣闊的森林,卻逐漸地消失於60年代。原因有二:一是50年代末大躍進時,大煉鋼鐵,大肆砍伐,將參天古木鋸倒劈碎,送進煉鋼爐,好煉出鐵滓鋼渣,好大喜功,向上級交差; 二是強化了伐木工業,給山嶺“剃頭”,成片地砍伐山林,美其名曰“為建設做棟梁”。

 

砍伐森林惡果多多。樹木稀少,造成水土流失,形成荒山禿嶺。也損害自然生態圈,鳥獸蟲魚絕跡,連傳花授粉的蜜蜂蝴蝶等昆蟲也少了,農林牧付減產欠收,退化為窮山惡水。人們麵黃肌瘦,食難果腹,生活實是艱難。

 

改革開放後,此種窘況徹底扭轉。高速公路、火車、高鐵、動車、甚至飛機,也能穿山越嶺,連通山裏山外。山民們有活路,掙錢途徑多了,不再靠土裏刨食為生。再加國家大力扶貧,改善民生,溫飽小康。於是“退耕還林”,減少了對山林的索求,讓崇山峻嶺回歸自然,大巴山區林木繁茂,蔥鬱連綿,又開始重現舊日風光。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20211128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