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瑣事(六十五)三十河西:
三十河東三河西,美食廣場種類稀。
為了生存迎顧客,是是非非飲食裏。
住皇後區不可能沒有去過皇後中心。對許多人來說,逛完店後通常都會去中心美食廣場搓一頓。一則逛累了,二則美食廣場選擇會比較多,可以換個胃口,回家也不用做飯了。
昨天退東西去了皇後中心,辦完事後已經是7點多鍾,在外麵跑了一天,已經很疲倦了,所以美食廣場當然是晚餐的首選,回家也可以早點休息。
一般情況下,各個美食廣場通常都有許多選擇。老規矩,下電梯後先逛一圈看看有沒有吸引胃口的東西,再決定吃什麽。第一家是13.99美元兩葷兩素,自己選菜。第二家還是日本鐵板雞。第三家又是幾葷幾素,隻是價錢略有不同。再看下一家,又是兩葷一素,8.99美元。兩葷兩素,9.99美元。兩葷三素,10.99美元。下麵一家又是同樣的殺法。怎麽會家家都是這樣呢?逛了一圈,很有些失望,大家都走同一條路,大同小異,幾乎沒有太多選擇。況且,這些菜都是早已做好了的,放一陣子就不好吃了。
縱觀美食廣場,僅有壽司一家,漢堡包一家,中東哈拉餐一家和日本鐵板雞一家。其餘大部分攤位都是中式三菜一湯的殺法,招牌倒是是五花八門,可內容卻是千篇一律。豈不辜負了美食廣場的名聲。
記得二十多年前,皇後中心的美食廣場選擇非常的多。除了老牌熊貓快餐外,就一兩家幾葷幾素。有不少各式各樣的美式快餐。沒想到二十多年後竟然成了法拉盛美食廣場的模樣,以中餐為主。不過這些中餐隻學到了皮毛。除三菜一湯外,其他種類都沒有。好不容易在外麵吃頓飯,再吃三菜一湯就敗味口了?還好,日本鐵板雞勉強可以接受。
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皇後中心美食廣場的變遷不正是這句話的寫照嗎?這一變遷當然也體現了皇後區人口結構的變化,即大量亞裔人口的湧入,特別是華裔。
不可避免地,人口結構的變化勢必影響到社區,乃至紐約市政治經濟和文化的走向。比如說,共產主義的民主黨市長候選人不是得到了大量南亞裔的支持嗎?筆者在這裏無意妄議這些變化的是是非非。也許,給讀者們一些思考的空間可能更為恰當。常言道,無聲勝有聲嗎!
202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