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長篇小說《太門西》連載368:後記一:高麗王國(4)

(2025-01-12 18:30:26) 下一個

長篇小說《太門西》:山上長弓 著

後記一:高麗王國(4)

康兆對此事耿耿於懷,這次總算有了一個殺金致陽的機會,他當然不想放過。還過他有個難題,高麗常與邊境的女真部落發生衝突,當時女真臣屬遼國,女真就請求遼國保護。遼國也覺得高麗越來越不聽話,有意出兵懲罰,就向邊境增兵。一時間高麗遼國雙方大軍集結,大戰一觸即發。如果他此時帶兵回京勤王,兩國一旦開戰怎麽辦?所以康兆一直在猶豫,遲遲沒有發兵。

康兆再三思慮,最後決定帶五萬人回京勤王救駕,臨走前再三告誡邊軍,如果遼軍來功,千萬不要應戰,隻需緊閉城門等他回來。

金致陽手下有卸林軍,再加上京畿守衛部隊約十萬人,康兆的五萬人兵力不足,但康兆隻能抽走這麽多人了,帶走太多人就沒人防守邊關了。

金致陽聽說康兆起兵,立即控製了穆宗,但還沒敢殺穆宗,殺了穆宗就成了忤逆謀反,其他忠於高麗王室的軍隊也會起兵打來。

金致陽反咬康兆叛亂,帶兵打到京城來了,他拿著太後懿旨調兵遣將,要誓死保衛京師。

太後現在已沒有選擇,她知道康兆進京後會殺了金致陽,也會殺了自己與金致陽的私生子,穆宗更會奪回皇權,自己說不定還會被禁閉起來。她隻有依仗金致陽了,她沒想到會走到這一步。

兩軍十五萬人在京城外決對。

金致陽率領十萬精兵在城前列陣,還在陣後搭了個點將台。金致陽一身戎裝,昂首挺胸的坐在點將台正中的椅子上,左右兩側站立一排將領,身後豎著一根高高的旗杆,上麵飄著一麵大旗,旗上用金線鏽著一個大大的“金”字。大將軍陣前點兵,好不威風。

金致陽信心十足,他率領的京城守軍和卸林軍是經過嚴格挑選的精兵,而且人數還比對方多一倍,實力上穩占上鋒。其實他完全沒有必要全軍出動,應該留一部份守城,這樣進可攻,退可奪,即便戰場失利,康兆也休想攻入有高大城牆保護的京城。

但金致陽想一舉殲滅康兆“叛軍”,拿下康兆的人頭,所以把全部的兵力調來圍剿康兆,他根本不相信康兆能衝破他的大軍攻入城。

金致陽也憎恨康兆,當年與遼軍作戰失敗,康兆指著他的鼻子大罵,非常狂暴放肆,就差沒有動手了。這幾年金致陽一直想整肅康兆,但都被太後壓了下來,高麗需要康兆鎮守邊關,太後心裏清楚當年戰敗係金致陽所致。

康兆的戎邊軍雖比金致陽的兵少,但都是在前線打過仗的兵,戰鬥力強。康兆橫刀立馬,立在最前麵。他看見金致陽坐在點將台上那不可一世的樣子就咬牙切齒,今天他要拿下金致陽的人頭。

這麽大規模的內戰在朝鮮半島的曆史上還不多見,這就是高麗史上著名的「康兆政變」,大將軍康兆受穆宗密旨討伐太後支持的金致陽,這次大戰給後來的高麗曆史帶來深遠的影響。

戰鬥打響,康兆向金致陽發起進攻。康兆的戎邊軍一聲納喊衝向金致阻的京城軍。

金致陽也一揮令旗,京城軍也呼嘯著衝向戎邊軍。

兩軍交接,猛烈碰撞,廝殺開始了,京城外喊殺聲震天,京城內都聽得見。

太後和朝中大臣在城樓觀戰,他們哪裏見過打仗,見到這個瘋狂血腥的場麵個個臉色蒼白,嘴唇哆嗦。

穆宗被禁閉在宮中,聽到城外的喊殺聲,隻有對天祈禱,太祖爺保佑,殺了金致陽這個叛逆。

城外戰鬥激烈,康兆非常飆悍,一馬當先,衝在最前頭,一把大刀飛舞,砍爪切菜,利落爽快,所過之處人頭落地。

戎邊軍眾將士見統帥如此勇猛,士氣高漲,把戰線步步向前推進。

金致陽冷笑,他也打過仗,上次與遼國作戰他也學了些東西。他見康兆一上來就全力以赴,把所有兵力都用上了。這種打法全憑一鼓作氣,沒有後勁,這是典型的康兆的有勇無謀的打法。而自己卻有預備隊,可以跟康兆耗。

金致陽下令第一預備隊加入戰鬥,他心說上次你罵我不會打仗瞎指揮,這次我就打給你看,讓你敗在我手下,看誰不會打仗。

金致陽的預備隊加入後,把兩軍的交鋒線推了回去。

千秋太後在城樓上看到金致陽把康兆逼退,不由鬆了口氣。剛才她見康兆占了上風,還心中一陣驚慌。

戰場上的情況又發生了變化,康兆後退一段後又開始回逼,率軍向前推進,盡管京城軍人數已遠超邊軍。

這家夥還真能打!金致陽急了,下令第二預備隊上。這是他所有的兵了。十萬京城軍齊上陣,看你還能頂多久。

金致陽命令集中攻擊康兆,打蛇先打頭,隻要殺了敵方統帥,對方群龍無首,這仗就贏了。

敵軍洶湧撲過來,康兆感到吃力了,畢竟對方人多,他再飆悍也承受不住。好在他的部下訓練有素,有作戰經驗,見主帥情況危機,就主動向他靠攏。

這下雙方兵力逐漸集中,形成一個核心,擠在一起,幾乎動彈不了,混戰亂戰,戰鬥進入白熱化,開始了大絞殺,直殺得鬼哭狼嚎,日月無光。

在城樓上觀戰的大臣們看得心中流血,高麗王朝的精銳沒有用來抵禦虎視眈眈的遼國,而是同室操戈,同胞互相殘殺。

雙方均已投入所有兵力,都亮出了自己所有的底牌,這時候就全靠實力硬拚了,沒有僥幸,沒有奇跡,勝負就看最後哪一方還有人活著。

金致陽在點將台指揮和觀戰,京城軍比戎邊軍多一倍,按照這個打法進行下去,勝負已無懸念,康兆死定了。他見康兆還在奮力拚殺,心說康兆這家夥不過一介莽夫,還自己衝鋒陷陣,哪有主帥親自上場的?這下陷入千軍萬馬之中,連逃亡的機會都沒有了。

此時金致陽非常自負,從椅子上站起來,背著雙手,身後旗杆上的帥旗迎風招展,嘩啦啦作響。他覺得自己就是天之驕子,氣吞山河,天下英雄誰敵手?此戰以後高麗的江山就要屬於他金家王朝了。

這時斜刺裏衝出一騎,一女子白馬白衣,手持銀槍,風馳電掣衝向點將台。

樓台上的眾人首先看到,不久金致陽也看到了,白馬衝過人群時也沒有人阻止,一時都搞不清是怎麽回事,也不知道是哪方的人。隻見這女子衣衫飄飄,長發飛舞,快如流星,一閃而過,如從天上飛來,都看呆了。

直到接近點將台,金致陽才猛然意識到此女是衝自己而來,這一驚非同小可,他趕緊大喊:“截住她!攔住她!”

金致陽的衛隊迎了上去,白衣女子衝到,銀槍抖動,灑出一片光點,阻擋的衛兵紛紛倒地,都沒有反應過來就被捅翻。

白馬速度不減,直衝點將台,金致陽慌了,正想轉身而逃,但已經晚了。

白馬衝到點將台前,一聲嘶鳴,猛然停下,身子立起。白衣女子從馬背上騰飛而起,躍到空中,手一擲,銀槍飛出。

金致陽被這一幕震驚,仰頭看向空中的白衣女子。隻見銀光一閃,眼睛一盲,胸口一震,後背撞上身後的旗杆。他低頭一看,一根銀槍插在胸上。

金致陽被銀槍釘在了旗杆上。 

太後等人都被眼前這一幕驚呆了,張口結舌,驚恐萬狀。

白衣女子落在金致陽麵前,兩人麵對麵。

金致陽似乎認出了眼前之人,眼睛圓鼓,嘴裏咕嚕一聲,“你是那女人…”,他腦子裏念頭一閃,想到了當年在崇教寺奸殺的那個女人。

白衣女子拔出插在金致陽胸上的銀槍。金致陽一聲慘叫,鮮血從他胸上突突湧出,人一歪倒了下去。

白衣女子掄起銀槍猛力橫砸在旗杆上,旗杆嘎查一聲斷裂,大旗慢慢倒下。

白衣女子一聲胡哨,白馬衝過來,她從點將台躍出,落上馬背,雙腿一夾,馬兒衝出,一騎絕塵而去…

這一切都發生在一瞬間,這是怎麽回事?這女人是誰?所有人都在發懵。

金致陽死了!帥旗倒了!不知是誰驚叫起來,眾人隨即也跟著喊叫起來。

京城軍慌了,戎邊軍興奮,奇跡發生了!

康兆一見,機不可失,下令衝進城。他自己一馬當先,衝向城門,他要趁機奪取京城。

京城軍死了主帥,沒人指揮,亂成一團,士氣也崩塌了,一哄而散,十萬大軍就這麽崩潰了。

太後目睹金致陽被殺,嚇傻了,手腳發麻,眼睛直楞楞,眼球不動了,人已經沒有了反應。

在城樓上觀戰的大臣們見康兆率軍衝向城門,有人醒悟過來,大叫關閉城門。

但城門無法關閉,潰敗的京城軍往城內湧進,夾雜著戍邊軍,雙方已經交織在一起。

不久康兆也殺進城,勝利了!討逆成功了!

沒人知道這白衣女子就是大良院君的女兒,更不知此女殺金致陽是為母報仇。詩冬這次來高麗複仇,從來沒有露麵,一直在暗中進行,就連與生父大良院君都沒有相認。她就是這種性格,不喜煽情的場麵,不願經曆父女相認那種擁抱哭泣。她隻是吹奏了一曲對父母思念和感恩的《相杵歌》,讓父親知道她還活著。

現在她親手殺了金致陽,大仇得報,畢生心願已了,父親的事她也有安排,自然有人去辦,用不著她了。

她對這滾滾紅塵再無牽掛,今後將陪伴夫君,隱退山林。

詩冬馬不停蹄,跨過鴨綠江,直奔中原。

康兆進城後軟禁了太後,殺了太後和金致陽的私生子,流放金致陽和太後的家人親屬,整蕭清洗金致陽在朝廷的黨羽,一口氣連殺七個大臣。

朝臣大多是太後如金致陽的人,人人自危,有人就到穆宗那裏造謠,說康兆是自己要奪權篡位。

穆宗被金致陽搞怕了,現在就是一個驚弓之鳥,聽說康兆要篡位,頓時又慌了,便找人商量如何除去康兆。

康兆知道此事後大怒,心說我拚命幫你除掉金致陽,你不知感激,還要除掉我。你說我奪權我就奪權,康兆一怒廢穆宗為“讓國公”,令其與千秋太後一起遷到小城忠州。後來穆宗被康兆部下所殺,對外說是自殺。其實是康兆下令殺的,穆宗活在世上康兆心中不踏實,怕哪天穆宗複辟,所以幹脆殺了,以絕後患。

康兆同時派人去神穴寺迎回大良院君。

康兆在出征前收到一封密函,也不知是誰送來的。密函說太祖孫大良院君隱居於神穴寺,化名「神穴小君亅,有皇家信物玉簫為證。康兆當時並未上心,沒想到此時正好派上用場,由大良院君繼承大統名正言順,真是天意。

大良院君被接回逃離了幾十年的皇宮,登基即位,是為高麗顯宗。顯宋追封生父為安宗,追封生母為孝肅皇太後,追封發妻薛羽姬為貞德王後,還給自己那個再未見麵的女兒封了個玉簫公主,列入皇室族譜。另外他也尋回了太祖十五子孝隱太子的兩個流落民間的兒子。

千秋太後的兩個兒子都死了,老相好也死了,孤老異鄉。

西邊的遼國見高麗內亂,趁機對高麗發起進攻,名義是討伐康兆弑君之罪。

高麗的家務事與遼國有何幹?用得著遼國來討伐嗎?遼國不過是找個出兵的借口罷了。

遼國四十萬大軍打著“義軍天兵”的旗號跨過鴨綠江,侵入高麗境內。由於數萬高麗邊軍被康兆帶去攻打金致陽,邊防空虛,高麗軍擋不住遼國進攻,全線潰敗。這正是當初康兆所擔心的事,現在真的發生了。

顯宗任命康兆為統帥,拚湊了三十萬高麗軍抗擊遼軍。

兩軍在通州決戰,高麗戰敗,康兆被俘,遼聖宗勸康兆投降,但康兆堅不投降,最後被遼聖宗殺了。

遼軍趁勝前進,勢不可擋,摧枯拉朽,一舉攻下高麗西京平壤。

顯宗大驚,匆忙逃離都城開京,退到高麗南京漢城。

遼軍攻入開京,放火燒城,皇宮也被燒了。

遼軍進一步南下,卻遇到沿途軍民的頑強抵抗。由於遼軍戰線太長,後方不穩,將士已經十分疲乏,遼聖宗便下令班師回朝。

這就是第二次遼麗戰爭,高麗差點亡國。

幾年以後,遼國又對高麗發起戰爭,是為第三次遼麗戰爭。這次遼國出兵的借口是高麗顯宗沒有親自到遼國上京朝聖,且不願歸還當初遼國賜給高麗的江東六州。

這次顯宗有了準備,這幾年顯宗臥薪嚐膽,蓄積力量,要報前仇。

顯宗親率幾十萬高麗軍與遼軍決戰,大獲全勝。遼軍慘敗,據說逃回去的遼軍隻剩幾千人。

此戰有曆史性的意義,遼國從此放棄了武力征服高麗,再也沒有向高麗發動過戰爭,就連後來興起的女真王朝金國也沒有入侵過高麗。

因為結束了外敵的入侵,高麗顯宗被視為高麗的中興之主,為朝鮮半島帶來幾百年的和平,在此間高麗經濟文化高速發展。

顯宗崇信佛教,下令擴建崇教寺,重修被燒毀的《高麗大藏經》。現存的高麗大藏經有六千五百卷,七千二百萬個漢字,雕刻於八萬多塊木板上,是聯合國文化遺產,也是大韓民國第一國寶。

顯宗以後的高麗國君都是顯宗的直係後代,延續了幾百年,再也沒有之前那種皇位在兄弟子侄之間倒騰的事情。

這一切巨變都始於詩冬的那次返鄉複仇,是詩冬這個高麗公主把自己的父親推上了皇位,開創了朝鮮半島最繁榮的時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