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長篇小說《太門西》連載377:後記四:最後匈奴(2)

(2025-01-21 18:36:38) 下一個

長篇小說《太門西》:山上長弓 著

後記四:最後匈奴(2)

後來一打聽才知道,他們看到的那條河不是河,而是連結黑海和地中海的海峽,叫“博斯普魯斯海峽”。而海峽對麵的那座大城叫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是東羅馬帝國的都城。城內那個圓頂紅色的堡壘叫聖索菲亞教堂,五百年前就有了。

丹妃一聽這座城叫君士坦丁堡,差點跳起來,這裏就是君士坦丁堡?當初在黃土堡與夫君和三妹告別時,太門西給了她一個盒子。盒子裏是望遠鏡,說她以後用得著。盒子裏還有一張紙條,紙條上寫的就是君士坦丁堡,沒做任何解釋,她一直不明白是什麽意思,原來就是此地。

這一下她更確定了這裏就是她旅途的終點。隻是不明白夫君為何知道這座城市,難道夫君來過這裏?

太門西還真來過這裏,他到土耳其旅遊過,參觀過聖索菲亞大教堂和後來奧茲曼帝國時建的藍色清真寺。也暢遊過博斯普魯斯海峽,那是歐洲和亞洲的交界線,在海峽中線上航行有一種奇異的感覺。他還細讀過伊斯坦布爾的曆史,穿行大街小巷,登過古城牆,還聽導遊講過羅馬帝國皇帝和一一個匈奴女子的傳奇。所以他可以說在穿越前就知道了丹妃的歸屬,隻是見到丹妃後才逐漸意識到丹妃就是那個匈奴女子。他後來想過,這一切不是偶然吧?難道是冥冥之中老天的安排?

當然太門西不能把所知一切都告訴丹妃,那是泄漏天機,所以隻提點了一下。

現在丹妃終於來到了這裏,萬水千山,曆經千辛,人生繞了一個大圈才到達終點。

丹妃來到了羅馬帝國,她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將對羅馬帝國今後的走向產生深遠的影響。

這裏簡單介紹一下羅馬帝國。羅馬帝國的前身是羅馬共和國,羅馬共和國是共和製國家,沒有君王,由貴族組成的長老院(又名元老院)、選舉產生的執政官(又名行政首長)、以及人民大會三權分立,掌握實權的是長老院。

羅馬共和國有一個將領叫凱撒,長年在外征戰,攻打高盧、日耳曼、不列顛、西班牙、埃及等地,戰功顯赫,為羅馬搜刮了大量財富和奴隸。

凱撒的功績太大,引起了長老院的猜忌,怕他尾大不掉,想削去他的兵權。

長老院就指控凱撒不聽從長老院指令,擅自行動,私吞戰利品等罪名,要他回羅馬交代,否則以判國罪處之。

這些長老們也是腦子有病,居然命令手握重兵的將軍回京受審,這不是逼人造反嗎?

果不出所然,凱撒反了,帶兵打回羅馬,逼長老院封他為終身獨裁執政官,淩駕於長老院之上。

這樣一來,長老院形同虛設,凱撒集大權於一身,實行獨裁統治,相當於君主,雖然沒有正式加冕登基。民主的羅馬共和國從此終結,獨裁的羅馬帝國誕生,凱撒成為一代大帝,這就是曆史上大名鼎鼎的凱撒大帝。

嚴格的說,羅馬帝國是羅馬共和國的延伸,隻是政體發生了改變,由共和製變成了君主製。

長老院裏那些被剝奪了權力,有名無實的長老們非常憎恨凱撒這個獨裁者,就計劃暗殺凱撒。

但殺凱撒談何容易,凱撒身邊有護衛,無法下手,唯一能下手的機會就是在長老院開會時,那時護衛不在凱撒身邊。

這幫長老也真敢幹,身藏刀子,竟然在長老院自己動手殺了凱撒。眾人一湧而上,捅了凱撒幾十刀。身經百戰的凱撒沒有死在戰場,卻被捅死在長老院。

凱撒除了跟埃及豔後有個私生子以外,沒有名正言順的兒子,他死後其養子屋大維,以及他的兩員大將安東尼和雷必達結成三頭同盟,聯手反擊長老院貴族聯盟,清算了謀殺凱撒的長老及背後的勢力,控製了羅馬。

但這三人誰也不甘居於他人之下,為了避免衝突,他們就把羅馬帝國爪分了。雷必達分得以西班牙為主的西部;屋大維分得以意大利為中心的中部;安東尼分得東部,包據屬國埃及。這樣一來,羅馬帝國實際上就分裂成了三個國家,雖然名義上還是羅馬共和國。

屋大維野心很大,想重新統一羅馬帝國,在權力穩定下來後,就向實力較弱的雷必達下手,奪了雷必達的地盤,隨後又東征埃及。

那時安東尼已經跟埃及豔後結婚並育有三個子女。安東尼和埃及豔後率領羅馬東部兵團和埃及軍隊與雷必達大戰,不幸戰敗。安東尼和埃及豔後雙雙自盡,屋大維重新統一羅馬帝國。

屋大維控製全國後,長老會正試加冕他為皇帝。所以屋大維才是羅馬帝國的第一任皇帝,屋大維加冕之年是羅馬帝國元年,雖然羅馬帝國的創始人是凱撒大帝。

統一的羅馬帝國維持了四百年,整個環地中海地帶都是它的領土,包括歐洲、西亞、北非。

統一的羅馬帝國的最後一任皇帝覺得帝國疆域太大,難以管理,就留下遺旨把羅馬帝國分成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分別由他的兩個兒子擔任皇帝。公元三九三年,羅馬帝國正式一分為二,從這以後羅馬帝國就再未統一過。

西羅馬帝國地域包括中歐、西歐和北非,不過隻持續了幾十年就分裂滅亡了,西羅馬帝國結束,中西歐進入戰亂時期。

東羅馬帝國地域包括東南歐、巴爾幹、希臘、小亞細亞(土耳其)、矣及、以及部份阿拉伯地區,定都於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原來是希臘古城拜占庭,所以東羅馬帝國又名“拜占庭帝國”。

東羅馬帝國橫跨歐亞,多種族多文化衝撞交融,與傳統的羅馬帝國有了本質的區別,國語也從拉丁語改為希臘語,就連教會也從羅馬天主教分裂出來,成為東正教,所以史書上多以拜占庭帝國稱之,雖然拜占庭帝國從來都不是東羅馬帝國的正式名稱。

東羅馬帝國延續了近一千一百年,不過羅馬帝國不是一個單一家族王朝。在中國,皇帝換了姓就是改朝換代,朝代就要取個新名字,比如五代十國的中原王朝,五十年換了五個姓,就有了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羅馬帝國的皇帝從一個姓換成另一個姓卻仍然叫羅馬帝國,什麽都不變,唯一的改變就是皇帝的血統變了。

在東羅馬帝國中期,希臘馬其頓人巴西爾發動宮廷政變,篡位稱帝,是為巴西爾一世,開創了東羅馬帝國的馬其頓王朝時代,也就是由希臘人統治帝國的時代。

馬其頓王朝初始很強大,但逐漸開始衰敗,被周圍的王朝欺負,被阿拉伯王朝打得沒脾氣,甚至向保加利亞王朝稱臣。

當丹妃到達君士坦丁堡時,東羅馬帝國的馬其頓王朝已傳了十一個皇帝,當今皇帝是巴西爾二世。

巴西爾二世是羅馬帝國史上是一個劃時代的人物,也是本文的男主角。

這裏需要說明一下,巴西爾二世不是馬其頓王朝開創人巴西爾一世的兒子,可能連血緣關係都沒有,隻是名字相同而已。

在巴西爾二世五歲時,其父皇去世,他是皇長子,便繼位成為皇帝。由於年紀太小,就由他的母親、太後狄奧法諾攝政。

巴西爾二世的這個母親可是個邪乎的人,不但私通亂搞,控製欲也超強,行事比武則天還狠,巴西爾二世的父皇就是被這女人毒死的。她把老公毒死,自己就以太後身份攝政,成為實際上的女皇。

由於當時女人不準單獨攝政,太後就找了個大臣嫁了,把這人推上皇位,成為巴西爾二世的共治皇帝,這在羅馬帝國是允許的。當然實際掌權的是太後,新老公隻是個傀儡。

幾年後太後又毒殺了第二個皇帝老公,把她的情人推上了皇位,太後殺老公還殺上癮了!但千算萬算不如天算,這個新皇帝做事也絕,當上皇帝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太後流放了,他是怕了這個女人,殺夫專家,超級黑寡婦。

太後傻眼了,終日玩鷹被鷹啄,不過這個皇帝最後還是被毒殺了,遭到太後的報複,這個女人殺了三任皇帝。

長老院也是怕了這女人,幹脆不再推選共治皇帝,也沒人敢去當這個要命的皇帝,就任由巴西爾這個小孩一人頂著皇帝的名頭,太後總不會毒殺自己的兒子把?但巴西爾還年少,不懂如何治理國家,就任命他的叔叔為攝政王。

這位皇叔倒是能幹,攝政以後清除了太後的勢力。

太後的勢力消除了,皇叔的勢力卻擴大了。權力能夠腐蝕人,皇叔得意忘形,索性穿上帝袍,把自己當成了皇帝,無視巴西爾的存在。

巴西爾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也不說什麽。這麽些年他對帝位之爭看得太多了,知道皇帝是一個高危職業,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他學會了自保,韜光養晦,不露聲色,暗中積蓄力量。

當巴西爾年滿十八,根據羅馬帝國傳統,可以正式登基親政了,他等的就是這一天。

皇叔要阻止巴西爾親政,就散布謠言說巴西爾勾結穆斯林叛國,同時策劃宮變,打算殺了巴西爾,自己當皇帝。

但巴西爾早有準備,行動更快,他提前登基,加冕儀式一結束,立即下令逮捕攝政王。巴西爾這幾年的養精蓄銳見成效了,他已經私下得到軍隊的支持,軍隊衝進皇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抓捕了攝政王。皇叔萬萬沒想到巴西爾這孩子居然有這麽深的心機和如此絕斷的雷霆手段。

巴西爾沒有殺皇叔,判了他一個叛國罪,沒收全部財產,流放到邊荒之地。

羅馬帝國的皇位之爭那個精彩,一點不輸中國的宮鬥劇。巴西爾在這種爾虞我詐的環境中長大,他信不過身邊的人,而更相信外來人,以至於他後來的侍衛都是外國雇用兵。

巴西爾終於掌握了大權,成為名符其實的羅馬帝國皇帝。

但此時羅馬帝國搖搖欲墜,大廈將傾,強敵環伺,東邊有阿拉伯王朝,西邊有保加利亞王朝,南邊有法蒂瑪王朝,北麵有基輔羅斯大公國。各國見羅馬帝國的新皇帝乳臭未幹,覺得好欺負,就蠢蠢欲動。

首先是小亞細亞的軍事貴族叛亂,宣布自治。第一次叛亂被巴西爾派兵剿平,但叛軍第二年又卷土重來,這次還聯合了庫爾德人、阿拉伯人和亞美尼亞人,群毆羅馬帝國,巴西爾焦頭爛額。

更糟糕的是派去平叛的將領福卡斯居然臨陣倒戈,也反叛了,還自立為帝,掉頭反攻,一直打到了都城君士坦丁堡。

其它王國也趁火打劫,趁機瓜分羅馬帝國的疆域,羅馬帝國麵臨分崩離析。

此時巴西爾心急如焚。皇室內亂、各地叛亂、外敵入侵,搞得帝國百孔千瘡,幾百年的帝國就隻剩下君士坦丁堡一座孤城了,真淒涼呀!

這是巴西爾一生中最危難的時刻。

難道羅馬帝國真要毀在自己手裏?巴西爾那時才二十多歲,血氣方剛,他受夠了,他堂堂羅馬帝國皇帝,卻一天到晚被人欺負,還打到家門上來了。巴西爾召集了城內所有軍兵,包括皇宮侍衛和各貴族家的侍衛,組織抗擊。他親臨一線,與軍兵們一同守城,如果羅馬帝國要滅亡,他也要戰死在戰場。

君士坦丁堡位於博斯普魯斯海峽西岸的一個海岬上,城市呈三角形,東北邊是博斯普魯斯海峽,西北邊是陸地,南麵是地中海。君士坦丁堡的城牆有兩層,城牆高大,以大條石築成,堅固無比,非常難以攻打。

福卡斯從陸上攻打了十多天,用回回炮(投石機)一陣狂轟,城牆巍然屹立,連一個缺口都沒有炸開。

福卡斯見從陸上攻城沒有進展,就改從博斯普魯斯海峽進攻。由於有海峽隔離,君士坦丁堡麵對博斯普魯斯海峽一側的城牆就低矮多了。而博斯普魯斯海峽並不寬,最窄之處隻有七百米,從海峽攻打君士坦丁堡不是沒有可能。

福卡斯原本是羅馬帝國帝國的將領,他知道君士坦丁堡的守軍不多,大部分軍隊都被他帶走了,留下的充其量也就一萬人。他收集了一百多條船,一次可以運送幾千人,來回幾次就可以渡過足夠的兵力。

巴西爾見福卡斯在對岸集結船隻,猜出福卡斯的意圖,心說與其困守孤城,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我先把你的船給毀了,看你怎麽過海峽。

巴西爾組織了十多條單帆快船,裝滿燃油等引火物品,趁著黑夜向博斯普魯斯海峽對岸駛去。

水手們拚命劃船,這時正是順風,船帆鼓滿,船速飛快,離對岸越來越近。

當快船離對方戰艦大概一箭距離時,對岸突然燃起成千上萬火把,把水麵照得通亮,同時萬箭齊發,箭頭帶著火苗射向快船,快船頓時著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