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如果能穿越,你選那個朝代?

(2024-05-23 10:53:21) 下一個

本來是想問:中國曆史上哪個朝代最好?

但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因為每個人對“好”的定義不同。

如果問:中國哪個朝代最強大?

這下就有人要搶著回答了:唐朝?漢朝?明朝?清朝?甚至元朝。

評價一個朝代,國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疆域有多大,帝王打仗忘麽樣。所謂的漢武大帝、康熙大帝、永樂大帝都是能打仗擴張疆土的皇帝。

後人崇拜四處征戰的帝王,喜歡站在民族主義的高度論英雄,也不問問當時的老百姓願不願意打仗,反正不是自己去打仗,站著要說話不要疼。

如果讓人自己去體會一下,回答可能就現實得多。 

所以才有此問:如果能穿越,你選那個朝代?

先別急著回答,設身處地考慮一下,想好了再說,畢竟這關係到切身利益,如果朝代選錯了,穿越後還沒有反應過來就糊裏糊塗的把吃飯的家夥給丟了。

你最終選擇的朝代應該就是你內心認為最好的朝代,而不是口頭上讚美的朝代。

這裏把各朝代簡短點提一下。亂世就不說了,沒有人願意穿越到亂世去,對沒有存在感的晉朝和短暫的隋朝也略過不提,隻談談重要的大統一朝代。

秦朝:
不管人們怎麽宣傳秦始皇的偉大,秦始皇就是個暴君,焚書坑儒,且從不關心百姓疾苦。修建阿房宮和皇陵就用了70餘萬人,活下來沒幾人。秦朝的法律嚴酷,陳勝吳廣帶著被征調的九百人因大雨不能如期到達目的地,按律將全部斬首,反正都是死,這才被迫造反。

秦朝男丁平均壽命隻有三十多歲,那些為秦始皇歌功頌德的人想去嗎?

漢朝:
人們最崇拜的就是漢武大帝,隻知道霍去病、衛青、李廣等名將,但知道漢朝連年征戰死了多少人嗎?全國人口減半,青壯男丁都快死光了!

有人說漢武帝把匈奴趕到了漠北,漢朝還控製了西域。但那基本是沙漠,既不能種糧也不能放牧,看起來一大片國土,實際是一個負擔,沒有任何收益,還要派兵駐守。

漢武帝的窮兵黷武耗盡天下錢糧,人們窮苦饑餓到了易子而食的程度。漢武帝晚年也意識到過錯,調整國策,下詔罪己。

問題是打了這麽多年仗,匈奴並沒被消滅,北方隱患仍在。就在漢武帝下罪己詔當年,匈奴又要漢朝向匈奴上貢,隨後又入侵騷擾,到後來漢朝占領的西域地區基本又都喪失了。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有人想穿越到漢朝參加沙漠遠征軍嗎?你可別指望活著回來。

明朝:
奉勸各位別去明朝,朱元璋那個叫花子出身的皇帝特別摳門,就知道往自家撈錢,而對非朱家人異常刻薄。

朱元璋給明朝的官員定下了中國曆史上最低的工資,而給皇族子弟的錢財和土地唯恐太少。當時一個縣太爺的薪奉還不夠一家人飽腹,一般都是吃兩頓稀飯搭配一頓幹飯,一個三品官回鄉還要賣女換路費。有個知縣為給家父治病貪了40兩銀子,被朱元璋下令扒皮,掛在衙門示眾。朱元璋還說自己貧苦出身,非常憎恨中飽私囊的貪腐官員。

如果朱皇帝真的那麽關心百姓疾苦,就管管自家的子孫,明朝大量分封宗室,這些皇親國戚到處跑馬圈地,將封地上最肥沃的土地占為己有,地方官也不敢管。

                                                                 《明朝全盛時版圖》

人們常說的永樂大帝,即明成袓朱棣,因鄭和下西洋和編撰《永樂大典》而被後人推崇。但朱棣卻是一個非常凶狠殘忍的人,朱棣篡奪皇位後大殺建文帝的大臣,還誅殺不願歌頌他的大儒方孝儒十族。不但了殺方孝儒滿門,還把方孝儒的學生和友人一起殺了,殺了近千人。朱棣的一個寵妃死了,因懷疑被謀害,他競殺了三千宮女。

朱元璋為了監視大臣,搞了一個錦衣衛,但臨終前取消了這個權在法之上的機構。朱棣不但恢複了錦衣衛,又搞了一個東廠,由親信太監掌控,可以不經過刑部、大理寺、都察院這些司法部門而直接抓人和定罪,這就是臭名昭著的詔獄。詔獄酷刑殘忍,猶如煉獄。掌管這些特務機構的閹人權傾天下,捏著百官生死大權,幾乎是想殺誰就殺誰,沒有罪就捏造一個罪。朱棣重用宦官給明朝種下了宦官專政的禍根。

                                                                                         《明朝後期》

這還是明朝最好的二個皇帝,明朝還有幾十年不上朝的皇帝、煉丹皇帝、木匠皇帝、鬥蛐蛐皇帝,宮中開集市擺地攤的奇葩皇帝。就連紅朝太祖都說:“《明史》我看了最生氣。明朝除了明太祖、明成祖不識字的兩個皇帝搞得比較好,明武宗、明英宗還稍好些以外,其餘的都不好,盡做壞事。”

清朝:
清朝接受了明朝的教訓,不準太監幹政,順治還鑄立鐵牌,嚴禁太監幹政,違者淩遲處死。不過這也沒能完全阻止太監幹政,特別是在清朝後期。

清朝也不分封宗室,皇子都不能隨意出京,這樣就避免了皇親國戚在外為非作歹。

清朝的皇子也不是生下來就有爵位,長大後必須給皇帝老爹當差打工,幹得好封個貝勒,受重用才能當親王,幹得不好就隻是一個皇子,沒有任何爵位。而明朝的皇子生下來就是親王,不用幹活,還有封地,世襲罔替,子孫世世皆食俸祿,成了明朝的一大累贅。

清朝還實行爵位降級世襲,親王的繼承人降郡王,郡王的繼承人降貝勒, 以此類推,幾代以後就降成與平民差不多的閑散宗室,每月到宗人府領點低保。所以清朝在皇族上的花費比明朝低多了。

但清朝也有自己的問題,要供養幾十萬八旗子弟。八旗子弟不從事生產,不準做生意,除了當兵就隻有在家閑著,提籠養烏,無所事事,由國家養著。這也耗費了朝廷的大量錢財,康熙時八旗的支出就占了國庫的三分之一。

如果你是滿人,穿越到清朝是不錯的選擇。旗兵除了朝廷的供養,還有各旗圈占的肥沃土地,也有一大筆收益。一個旗兵的收入堪比知縣。

被國人大肆吹捧的康乾盛世,社會腐敗,貪汙受賄成風,當時的工商業還不如明朝,其糧食和人口的增長也主要是明末引進的番薯和玉米等高產作物廣泛種植的結果。

在康乾盛世期間,康熙簽訂了割讓領土的《尼布楚條約》,雍正也簽訂了割讓領土的《恰克圖條約》,乾隆培養出和珅這樣的超級大貪官。

英國使者馬戛尼就描述過他見到的康乾盛世:“驚人的貧困,人們衣善襤褸甚至裸體,象叫花子一樣破破爛爛的軍隊,英國人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搶著吃。”

康乾盛世的康雍乾三個皇帝還大興文字獄,誅殺任何膽敢“抹黑”清庭的文人和官員。魯迅就懷疑康乾盛世是文字獄吹出來的,指出乾隆時期編撰的《四庫全書》有許多刪改曆史之處。

元朝:
元朝是中國曆史上疆域最廣的朝代,那些以疆土麵積論英雄的人是不是該去元朝?去當成吉思汗子孫的臣民。

其實元朝是不是中華民族的一個朝代都還是個問題。嚴格的說元朝是蒙古帝國的一個殖民地,同期還有蒙古的四個大汗國,雖然各國獨自管理,但這些都屬於蒙古帝國,當權者都是成吉思汗的後人。

元朝把人分成四個階層,蒙古人最上層,漢人最底層,蒙古人殺了漢人賠一頭牛就行了,漢人的命就隻值一頭牲口。

可笑的國人還把成吉思汗當成中國的民族英雄,豎碑立像。成吉思汗是蒙古王,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把成吉思汗當成中華王,蒙古人都嘲笑中國往自己臉上貼金。元朝是成吉思汗的孫子建立的,那時成吉思汗都死了快半個世紀了,真不知成吉思汗與中國有毛關係把征服者的爺爺當成中國的民族英雄,隻因為成吉思汗是一代大帝就往自家扯,還有比這更自淫的嗎?日本也占領過中國,難道也要把天皇供奉起來嗎?

唐朝:
說起唐朝,那就是大唐盛世,如果要穿越,估計大多人都選唐朝,但唐朝真的是你最想去的朝代嗎?

唐太宗是一代明君,對外滅突厥,平西域,威震海內,成為天可汗,萬邦來朝。對內知人善用,虛心納諫,休養生息,開創了貞觀之治。

不過所謂的天可汗就是個虛名,沒有實質益處,來朝拜的國家送上一匹汗血寶馬,說兩句恭維的話,唐朝回贈的禮品遠超出收到的禮物。

唐太宗親征高麗,占領了朝鮮半島及東北地區,豐功偉績吧?但唐朝不久又與薛延陀和吐蕃開戰,從東線抽兵。朝鮮趁機造反,奪回朝鮮半島,建立新羅國。東北地區也被重新崛起的渤海國蠶食,唐朝東征高麗的戰果化為烏有。

韓國就有痛擊唐朝侵略者的影視作品,唐太宗還被一箭射成了獨眼龍。

另外,唐太宗的貞觀之治是治世而不是盛世,還不是那麽富有,是戰亂後的恢複期。

其實大多開國皇帝在建國後都給民眾一段休養生息時間,隻有紅朝太祖是個另類,建國後就不停折騰,三反五反、反右、大躍進、文革,政治運動一個接一個,真的搞不明白是怎麽想的。就算是權力鬥爭,也用不著把老百姓都扯進去吧,用不著把國家搞垮嘛。連黨報都批判文革是一場浩劫,把中國拖到了破產的邊緣。

這是題外話,回到唐朝。唐朝真正的盛世是唐玄宗時的開元盛世。唐玄宗早年勵精圖治,任用賢臣,發展經濟,唐朝國力達到巔峰。但這個盛世也孕育了唐朝滅亡的種子。唐玄宗後期逐漸怠於國事、耽於美色,用口蜜腹劍的李林甫和禍國殃民的楊國忠(楊貴妃堂兄)為宰相。另外,唐朝開疆拓土奪來的邊疆需要人守衛,唐玄宗就設立兵鎮和節度使。結果手握重兵的節度使尾大不掉,導致安史之亂,唐玄宗蒼皇出逃,被迫殺了楊貴妃,唐朝從此走向衰敗。

這裏不是說唐朝不好,任何朝代都有好有壞,唐朝畢竟是個強盛的朝代,可能是中國曆史上最強盛的朝代,但不一定是百姓生活最好的朝代。

宋朝:
宋朝被大多國人看不起,覺得國土麵積小,軟弱被欺,打仗不行。

咱們就談談這個。先說國土麵積,宋朝的國土麵積是小一些,但都是中華民族的精華之地。華夏文明是從黃河到長江再到珠江,宋朝的國土主要就是這些地區,是漢民族集中地,是當時經濟和文化最發達的地方。即便是今天,這三江流域也是中國的經濟中心。

漢、唐、明、清等朝代雖然搶奪了西域、蒙藏、和西南不少地區,但大多是荒蠻未開化之地,宋朝不感興趣。宋朝皇帝不好大喜功,不想當大帝,隻想守著漢人的地盤過安生日子。其結果是社會穩定,小日子過得很滋潤,比其他朝代富裕多了,鄰國更是看得眼紅。

說實話,如果百姓窮苦,國家再大有毛用!新加坡一個彈丸之國,我泱泱大國的人還不是盡往那裏潤。
 
宋朝唯一主動爭奪的就是唐末丟失的燕雲十六州(山西大同到北京一帶),那是漢民族的地方。宋與遼國打了20多年(楊家將的故事說的就是這段曆史),最後雙方都打不動了,簽訂了《澶淵之盟》。兩國開放邊貿,宋向遼提供一定數量的歲幣。這被後人說成是花錢買平安,殊不知這點錢還不及打仗軍費的1%,宋朝的邊貿稅收就是這筆錢的好幾倍,反而賺了一筆。

《澶淵之盟》給宋遼兩國帶來120多年的和平,邊民安居樂業,貿易迅速上升,遼國逐漸漢化。

宋朝的和平共處政策讓鄰國人民都感恩戴德,在邊境發生饑餓時,宋朝甚至向兩邊災民賑災。與遼國議和的宋真宗以及後來與西夏議和的宋仁宗父子崩逝後,宋、遼、西夏三國同時舉哀,舉國痛哭。可見一個帝王的好壞是由當時的百姓說了算,後人評價曆史人物要設身處地替當時的人民著想。

再說打仗這件事。宋太祖趙匡胤為了防止唐朝的藩鎮割據再現,立下了重文輕武的國策,有人說這樣一來宋朝就不會打仗了,所以被金國所滅。

其實北宋滅亡主因還在宋徽宗和宋欽宗父子倆。宋徽宗是個琴棋書畫皆精的文才,是書法瘦金體的創造者,但卻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他撕毀與遼國的澶淵之盟,助金滅遼。誰知金滅遼後又攻宋,宋徽宗嚇破了膽,決定提前禪位給兒子趙桓,自己則逃之夭夭。太子趙桓不想接這個燙手山芋,死活不肯接受父親禪位,哭得死去活來。最後還是宋徽宗命令手下強將龍袍披在趙桓身上,還說“汝不受,則不孝矣。” 趙桓被迫當了皇帝,是為宋欽宗。這件事真是搞笑,曆來都是搶守帝位,這還是第一次父子倆為推讓帝位而差點翻臉。

宋欽宗在父親逃走後也想開溜,卻被兵部侍郎李綱阻止,李綱堅守開封,多次擊退了金兵的進攻,直到北宋各路勤王援軍趕到。宋軍取得了第一次開封保衛戰的勝利。

擊退金兵後宋欽宗做了一件愚蠢的事,就地解散了20多萬勤王大軍,還嚴令各地不得輕易勤王,說是為了節約經費。有人提議在黃河一線屯兵,阻擋金軍再次南下,也被否定了。

誰知幾個月後金軍又打來了,開封守軍隻有7萬人,麵對15萬金軍,趕來救援的宋軍隻有一萬多人,還是抗命自主行動。結果開封城破,北宋滅亡。

北宋的滅亡並不是宋軍不能打仗,而是一係愚蠢行為造成的。後來嶽飛和韓世忠大敗金軍也證明了宋軍並非不會打仗。

還有就是南宋被蒙古滅國,也有人說這是宋朝軟弱所致。且看一下蒙古的戰績:
征服俄羅斯:5年
征服波斯:8年
征服西夏:10年
征服金朝:22年
征服南宋:45年。

南宋是蒙古鐵蹄下最後一個倒下的,蒙古為此還搭上一個大汗的命,這哪裏軟弱了?

南宋的滅亡並不是軟弱,而是曆史的必然。成吉思汗是曆史上最偉大的征服者,此人的降世就決定了宋朝以及整個歐亞大陸的命運,就算換成漢武大帝來統治宋朝也改變不了滅亡的命運。

                                                                                         《南宋》

再看看宋朝的經濟和文化

中國曆朝重農抑商,唯獨宋朝鼓勵商貿,工商業高度發達,從唐朝的小農經濟轉型為商品經濟。這是革命性的躍進,導致經濟空前繁榮,城市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朝廷財政收入暴增。以下是各朝代最鼎盛時的歲入(單位:白銀):

唐朝:3500萬兩
北宋:7000萬兩
南宋:6500萬兩
明朝:1300萬兩
清朝:4000萬兩

宋朝的歲入是唐朝的兩倍。就連丟掉半壁江山的南宋經濟也很發達,歲入也遠高於其他朝代。

由於宋朝的國庫豐盈,朝廷能夠減輕稅賦,藏富於民,民眾生活水準達了空前高度,繁榮遠超大唐盛世。

宋朝官員待遇甚好,薪俸比現在官員還高,如按人民幣計算,宋朝大臣的收入都上百萬。 

百姓生活的提高緩減了社會矛盾,宋朝幾乎沒有大的內亂,也沒有因饑荒引起的全國性農民暴動,因為宋朝根本就沒有過大饑荒。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宋朝的識字率提高,文人輩出,唐宋八大家有六人在宋朝,中國四大發明有三個(火藥、活字印刷、指南針)在宋朝。

宋朝十分開明,實行君臣共治,不殺文官,不殺言官,朝臣進言不怕因言獲罪,中國有幾個朝代能夠做到這一點?現在也不行。

宋朝的開明政策要歸功於宋太祖趙匡胤立下的祖製,相傳趙匡胤在太廟裏立下誓碑,用黃幔遮蔽,新天子即位時方可啟封視之。

石碑上刻了三條祖訓:“一,保全柴氏子孫;二,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之臣;三,不加農田之賦。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也就是說子孫如不遵守這三條祖訓,必遭天譴。

太祖誓碑可以說是明君之不朽典範,宋代曆朝皇帝都遵循這條祖訓,使宋朝成為中國曆史上最文明的朝代。

中國曆代的帝王中,筆者最認同的就是宋太祖和宋仁宗,而不是那些所謂的大帝。中國是一個人治社會,一切都是帝王說了算,沒有約束帝王的機製,老百姓的命運就看能否撞上一個明君。而宋太祖卻立下了製約皇帝的家規,別看這幾條簡單的家規,對宋朝的影響極為深遠。

宋太祖幹的另外兩件事也讓人印象深刻。趙匡胤篡奪柴家孤兒寡母的江山後沒有殺一人,並親自登門謝罪,百官職位不動,政權和平轉移,沒有造成任何社會動蕩。另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穩定天下以後沒有像漢朝和明朝那樣大殺功臣,四兩撥千斤就收回兵權,而且還沒有傷到君臣感情,讓功臣回家養老,打仗需要時仍然召回使用。
 
另一個讓人敬重的皇帝就是宋仁宗

在宋仁宗時,西夏不斷騷擾宋朝,有人就向宋仁宗提議出動大軍,以舉國之力滅了西夏,一勞永逸,就像漢武帝當年打匈奴一樣。但宋仁宗隻要求守住邊關就行了,他說大戰一起死傷無數,打仗需要銀子,朝廷被迫加稅,苦的是老百姓。就算占領了西夏又如何,那地方太窮,還要倒貼。而且漢人也管不了西部異族,不管給多少好處,人家也不願被外族統治,派去的官員隨時可能被殺。看看這仁慈和體諒,這才是真正為民著想的務實君主。

反觀西夏王李元昊,此人好大喜功,四處征戰,幾年戰爭就把國家拖垮了,與中原的貿易中斷,國庫空空,百姓窮苦,卻無法突破宋軍邊防,最後不得不主動與宋朝和談,再次向宋稱臣。

宋仁宗是個非常仁慈的皇帝,有次散步口渴,他注意到太監沒有帶水,也不過問,以免太監受罰,忍渴回屋後才猛喝水。

還有一次,仁宗吃飯咬到一粒沙子,吐出來後對陪侍的宮女說:千萬不要聲張,這可是死罪啊!

包拯在擔任諫官時,有次追著仁宗進言,唾沫星子噴到仁宗臉上,仁宗想逃,包拯拉著不放,仁宗隻有用衣袖擋著臉,也沒怪罪包拯。

宋仁宗的曹皇後是開國元勳曹彬的孫女,曹皇後的兩個弟弟犯事被包拯判斬,誰求情都不行,皇後和仁宗求情也不行,仁宗隻有下旨特赦。包拯得知消息後先行問斬,等聖旨到達已經殺了一個。活下來的那個心灰意冷,看破紅塵當神仙去了,就是八仙中的曹國舅。

後人都讚揚包公鐵麵無私,其實是宋仁宗成就了包拯,換一個皇帝試試,包拯有100個頭也被砍了。

宋仁宗非常愛戴子民,可能是中國曆史上對百姓最好的皇帝,被譽為千古仁君。

有人說宋仁宗平庸,沒幹什麽大事,其實不折騰就是帝王最大的美德,老百姓最怕的就是當權者瞎折騰。

宋仁宗時期名人輩出,王安石、蘇東坡、司馬光、範仲淹、歐陽修、包拯、曾鞏、韓琦、沈括、柳永、晏殊、狄青。一任帝王造就這麽多名人,這不是沒有原因的。
 
當然宋朝也有毛病,也有奸臣,也有昏君,也有貪腐。但與其它朝代相比,宋朝百姓的日子要輕鬆得多,是中國曆史上最好的朝代

現在各位可以選擇自己穿越的朝代了。每人有自己的標準,喜歡大國的去元朝;滿人去清朝;姓朱的去明朝;喜歡沙漠的去漢朝;歌頌暴君獨裁者的去秦朝;估計不少人會選唐朝;筆者選宋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花似鹿蔥 回複 悄悄話 為什麽不向前穿越?總是向後看?
大號螞蟻 回複 悄悄話 還是大一統曆史故事的思維。最好是歐洲,其次是大航海以後的北美。如果必須是大東亞範圍,日本好一些。東亞大陸範圍,大航海以前最好是長城以外,內亞大草原。因為大航海以前,大草原是貿易大海,是西方高階文明傳播到東方低階文明的渠道。曆朝曆代大多數是大草原人口替代(殺光,統治)中原人口。大航海以後,西方文明由海上傳入,大草原因而失去渠道作用而衰落。沿海如香港上海等西方文明的橋頭堡,一如大草原時代的北京西安一樣興起。穿越如投胎,時間地點很講求技術。
友梨江莉 回複 悄悄話 “穿越去未來可以考慮一下, 過去就算了吧”
---------------------

大讚!同感。
北京_01link 回複 悄悄話 人類的曆史總是向前發展,也許會有短暫的倒退,但總的趨勢不會逆轉。不用說倒退幾個朝代,就是幾十年也是不可能的。試想人類倒退五十年,沒有計算機,沒有網絡,沒有目前最先進的醫療手段,那是不可想象的。
妙人兒28 回複 悄悄話 穿越去未來可以考慮一下, 過去就算了吧
扭曲時代 回複 悄悄話 東方明珠,聰明絕頂!
東方明月- 回複 悄悄話 有人問,如果能穿越回2019年,你能不能阻止新冠病毒流行。
最佳回答是:
不能,你隻能變成第九個傳謠人。除非你能穿越到1921年南湖的小船上,才可能徹底解決問題。
東方明月- 回複 悄悄話 他們會夢想穿越到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身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