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三字經是幼兒啟蒙讀本.其作用相當於西方的聖經(兒童版)。長大了才知道,三字經是騙人的雞湯。而且是故意的。
第一句就是錯的。人之初性本善。瞎扯。
我還要說我的進一步看法,就是三字經整個是騙人的東西。讓我慢慢解釋。
本文最後,我還要告訴大家三字經裏麵從始至終沒有出現,但是應該出現的一個字。我的答案在最後,您也許有更好的答案。
咱們開始。。。
不教,人就變壞。我們不在乎“學”,隻在乎“教”,而且要專業的人才能教。媽媽都比較專業。補習班比較專業。哈佛耶魯比較專業。
1. 為什麽“人之初性本善”是錯的?
人之初,性並不善。一個人的家庭三觀,基本決定了這個人的軌跡。三觀不正的家庭,沒見過大世麵的家庭,出來的孩子就是三觀不正的小家碧玉,隻會破壞,隻會自我對鏡欣賞。
人是一種動物。動物談不上善惡。你不能說猴子善,獅子善,騾馬善。動物就是動物,有沒有腦子都是動物。人再怎麽聰明,也排不上聖人和神的隊。
為什麽封建帝王喜歡給韭菜們說這句話?因為兩個原因。(1)這是捧殺。誰也不會反對的就是奉承自己的話。(2)這句話就是把每個人都給與一定的地位,然後告訴你,隻要好好學習,這寶座您就一直占著,你就會一直善下去。
這句話就是我們國家出這麽多小鎮做題家,鄉村舉人的原因。
至於什麽是“善”,沒有解釋。善者,首先要對自己好。然後就是各人自掃門前雪了。
2. 其他文化為什麽不說人本善?
西方的聖經,說我們每個人都有原罪。要贖罪。影響六億人的聖經,可蘭經,和猶太經文都是一個舊約故事。
佛教,說每個人都要不斷轉世。一旦不慎,就會變成豬狗。所以要人謹慎做人,謹慎待人。
我喜歡聖經和佛教的說法。因為他讓人敬畏神靈,敬畏他人。
你信不信不重要,但是這些教義的根本是這個,你無法否認。
說每個人都是聖人,善人,有點像摩門教的說法。但是摩門教也不說每個人都善,隻是說每個人都是神。這是另一層意思。摩門教是美國的偏門教,是有原因的。
3. 為什麽三字經幾乎句句都是錯的?
三字經,字裏行間,就是三句話翻來覆去的說。
第一句:讀書高。不讀書,後果自負。讀好書,你就“止於至善了”
第二句:媽媽負責讀書和考級。讀不好是爸爸的錯。
第三句:讀書成善人,最後知道世界的“排行規矩”就是讀書成功了,尤其是孝,要反饋也是反饋媽媽。我有任何不善,一定是“父之過”。
看看幾句經典經文:
沒有說“養不教,母之過”。之說孟母買學區房教孩子念書。孩子不好好學,孟母就撒潑。
學,學,學。就是沒有半句“實踐”。
然後就是孝。不孝,就是沒學好,就是你把自己的善給砸了。你在上北大哈佛麻省理工,最後的目的都是一個-就是更好的盡孝。你是父母的資產。尤其,你是母親的資產。因為父親的作用在三字經裏沒寫。
“首孝第” - 你是姐姐,必須做“伏地魔”。大概就是這麽來的。
規矩,順。不順,不讀,就是沒記住善言。就是和社會習相遠了。
4。中國的陋習來自三字經
三字經這樣的文章,影響幾十代人是輕輕鬆鬆的。它的目的,就是告訴你
“你已經很好,可是如果不踏踏實實讀書本,不孝順,那就看著辦吧”。
西方的教育,包括聖經,都沒有什麽孝順,讀書,和本善的概念。西方人認為經驗重於讀書,道重於虛偽的儒雅。
西方人不讀書嗎?也讀。讀的比中國人還狠。美國的創業大師,比如萊特兄弟,愛迪生,西屋,甚至馬斯克,都是輟學成性。馬斯克被斯坦福大學博士錄取,隻在斯坦福三天就退學了。萊特兄弟是德國媽媽在家裏教的。愛迪生是德國媽媽在家裏教的。西屋參加完內戰,就去上大學。上了半年,校長說“這孩子不適合學校,人家是真正的天才”。
西屋和萊特兄弟的存世照片,基本都是在一個shop裏幹活的照片。
西屋善嗎?周六休息,是西屋公司首創的。
5. 三字經一點對的都沒有嗎?
教人讀書是對的。叫“夫婦從”是對的。可惜現在中國人隻是讀書。讀完書就夫婦不從了。:-)不信?看看咱們清華穀歌的案例。
6. 考大家一下,三字經裏最缺的字是什麽?
我說是“愛”。
隨便瞎寫。請不要對號入座。謝謝閱讀。
有人對我說:五千年文化是糟粕文化!我嚇一跳,現在看看真的都是糟粕。
總不能像王胡擰副教授那樣,到處和人辯論:力主‘人之初性本惡,讓家長、老師天天告訴、提醒你的兒女:‘孩子們,你生下來就是惡人。你做壞事是天經地義的,是人性本來麵目。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另外就是中國媽媽永遠要讓孩子給養老。當然這又資源問題,但是歸根結底還是覺得三字經是對的。你的“善”都是我給的,難道你還不能給我還點”孝".你那個糟糕的父親和老公,他們是主因。養不好,父之過。
看了這些文章和討論,您大概明白清華穀歌兩口子怎麽這麽“博學”和“有文化”,但是又如此的小兒科。
美國的製度弱化了自私在文化中的作用。
中國的製度強化了自私在文化中的作用。
先歪曲,再批判。
可以說,三字經沒教壞。但是我不認為三字經有任何好的影響。如果把三字經看成中國人的大腦軟件,那這個軟件bug很多。我自己就是明證。
《三字經》 通篇字字句句強調美德教育的重要性, virtue education 101.
敢批《三字經》, 勇氣可嘉!
“人之初,性本善”, 如若不善而作惡, 則非人矣, 人人得兒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