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草民的自留地

有文學有美術有音樂,不全是都是我的作品,還有我親人的作品。
正文

命運組合論 第一章 緒論 第五節

(2023-11-28 10:04:43) 下一個

在現實生活中,命運之所以成為問題,往往始於突降的苦難。當此之時,人首先感到的是不公平。世上生靈無數,為何這厄運偏偏落在我的頭上?別人依然健康,為何我卻疾病纏身?別人那麽快樂,為何我卻這般受苦?別人富可敵國,為何我卻始終如此貧窮……在震驚和悲憤之中,苦難者仰天長嘯,誓向蒼天討個說法。

人們對命運的關注,主要是對事業成敗的關注,自身境遇的關注。要向命運討個說法,其實這是一件兩可的事情:說難,的確很難,千言萬語難以說個透徹;說簡單,的確又很簡單,一言以蔽之,命運的說法就刻寫在你自己的言行之中。因為,生存在這個世間,人的生命總是受到時間、空間和外在條件的限製,出身決定了人的基本處境,環境影響人的性格、人生觀以及處事態度,而性格、人生觀、處世態度又反作用於人的處境。人們由於各自的生存空間、社會關係、天生稟賦、立場觀點等種種的不同,就形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命運諸多差別。譬如說,昔日的同學走出校門,各奔東西,若幹年後重逢,定會發現彼此在做著很不同的事情,名利場上的沉浮也相差懸殊。然而,隻要認真一想,就會發現各人所走的道路、所處的位置大抵有線索可尋,符合各自的人格類型和性格邏輯,說得上是各得其所。

世間無人能完全支配自己一生的遭遇,其中充滿著偶然性,因為偶然性的不同,運氣分出好壞,也就是命運所具有的神秘力量。但是,人能支配自己對命運的態度,一個人愈是能夠支配自己對命運的態度,命運對他的支配力量就愈小。這就從另一個角度告訴我們,命運對於人生的意義正是它的不確定性,擁有什麽樣的命運,既取決於個人對命運的態度,更取決於個人對於人的角度和立場。每個人的一生,都包含著許多不同的可能性。由於人生的種種可能性並非處於封閉的狀態,我們才會感覺到自己是命運的主人,從而躊躇滿誌地走在自己認定的人生之路上。也許有很多的可能性盡管未被實現,卻也是現實人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們給那少數甚至是極少數的我們實現了的可能性抹上了一層誘人的光亮,從而更高地揚起人們追逐命運自由的理想風帆,鼓足人們實現更多人生可能性的勇氣與信心。

因此,我們研究命運現象,弄清命運的四重組合,探尋命運規律,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為,認識了命運的現象與本質,掌握了命運的構造原理及脈絡,就能夠做到盡性知命,或是識運知命。這裏的知命,並不是指天命論或宿命論,而是指人力不能及的部分,凡是人的力量所無法改變的就是“命”。知命的另一層含義就是“認命”,認命並不是消極的對待人生,而是科學理性地對待人生,懂得人有人應該遵守的分寸,知道什麽是可以期待的,什麽是不可以期待的。生老病死、富貴貧賤、成敗得失、離合悲歡等等命運內容,並不是人所能完全掌控,隨心所為的,而要受到世間諸多條件的限製與種種意外的影響。有些關口你跳得過去,有些關口你跳不過去,就連諸葛亮都沒有辦法改變天命人道。他六出祁山,均無功而返,結果病死五丈原。盡性與識運,其意思大致相同。盡性就是竭盡一個人的能力,在人力所能支配的範圍內,最大限度地主張自身命運。識運就是準確認識所麵臨的種種境況,抓住有利機遇,改善自身命運。

盡性知命,或識運知命,對待自身命運就會有一種理性的淡定與從容。當驚喜從天而降的時候,你不會大喜過望,得意忘形,而是在適度興奮之餘,警惕和防備那潛伏在幸運背後的災禍;當苦難、挫折猝然臨之的時候,你也不會沮喪、頹廢,亂了自家的分寸,而是等待和爭取那依傍在苦難、災禍身上的轉機,在恰當之時變禍為福,領略到一種曲徑通幽的微妙境界。如此良性互動,趨利避害的能力日漸增強,得福躲災益顯奇效,自我主張命運的領域,定能不斷拓展,命運的改進、提升也必將成為水到渠成之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