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性格即命運”,“性格決定命運”,“有什麽樣的性格,就有什麽樣的命運”,許多人都有過如此種種的感歎。這一片感歎之聲,凸現著性格與命運的密切關係,性格對命運的重要影響與作用。性格規定了對遭遇的反應方式,由於反應方式不同,相同的遭遇就有不同的意義,因而也就成了本質上不同的遭遇。無論哪一種命運形態,我們都可以清晰地看到性格的身影。凡能成就大事,建立不世之功,命運氣象輝煌的人,必定具有不同常人的優良性格;而曆史上許多曾經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忽然間功敗垂成,命運結局悲涼淒慘,其性格中的悲劇元素一定居多。
司馬遷的《史記》,對楚漢時期的項羽與劉邦有十分精彩而深刻的描繪與記載。初始時,項羽人多勢眾,威武雄壯,所向披靡;劉邦兵微將寡,不敵項羽十之一二,在項羽麵前畢恭畢敬,小心翼翼。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勢力不斷發生變化,最終項羽一敗塗地,輸得精光,自刎烏江。劉邦則取得全麵勝利,成為漢代開國皇帝。項羽與劉邦,二人一敗一勝,雙方性格在勝負過程中得到了淋漓盡致地展示,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項羽的英雄性格遠不是“力拔山兮”的勇武所能概括的。他是一個智勇雙全的軍事家,仁而愛人、胸懷坦蕩的政治家。他在巨鹿攻秦救趙的戰役中,表現出一種驚天動地的“破釜沉舟”精神。《史記》載:“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於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涉閑不降楚,自燒殺。當是時,楚兵冠諸侯。”他在艱難曲折的征戰中,總是毫不猶豫,臨危不懼,即使在四麵楚歌的時候,也仍然鎮靜自若,與虞姬飲於帳中,而且慷慨悲歌。後來他在漢軍的重圍中,又一馬當先,斬將搴旗,使漢軍為之震驚,退避數裏。最後到了烏江渡口,烏江亭長早已駕船在岸邊等待他,但他不肯過江東,他說:“且藉與江東子弟八千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麵目見之?縱彼不言,藉獨不愧於心乎?”說完將自己的戰馬送給烏江亭長,然後自刎而死。項羽的英雄性格,在不同的環境中表現出不同的感人內容。他這樣英勇果敢,但在鴻門宴上,聽了劉邦的話語之後,竟然不忍下手,放走了自己最大的敵手。鴻門宴之後,他“引兵屠鹹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人或說項王曰:‘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項王見秦宮室皆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說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項羽聞之,烹說者。”這便表明了項羽目光短淺、缺乏深謀遠慮的性格弱點,以及他不能擇善而從的致命錯誤。項羽性格上的另一大缺陷,就是不善用人,賞罰不明,恩威使用不當。項羽在軍事上主要敗在韓信手上,而韓信曾是他帳下一名基層軍官,因不被重用而投奔劉邦,被劉邦築壇拜帥。項羽的部下陳平去楚歸漢時也曾說過:“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淮陰侯列傳》中韓信曰:“請言項王之為人也。項王暗惡叱吒,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無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者。”如今,我們不妨假設一番:假如項羽是一個有遠見、有主見的人,能聽從亞父範增計,在鴻門宴上誅殺劉邦,哪有後來的烏江自刎,哪有後來的漢朝和漢高祖?假如項羽能知人信任,提拔重用韓信,那麽逐鹿中原、問鼎帝王寶座的唯有項羽,他人誰能與之敵?假如項羽的性格再堅強一點,不被失敗打垮,隨船渡江東,吸取教訓,重振旗鼓,又將會如何呢?當然,曆史不能假設。曆史沒有假設。
司馬遷對劉邦的性格也給予了真實而深刻的描繪。劉邦在成功之前,呈現給世人的是“無賴相”:做泗水亭長時,“好酒及色”;呂公(呂後之父)在沛令家做客,沛中豪傑都前去慶賀,蕭何主持招待客人的禮儀,卻先向諸大夫索錢,“進不滿千錢,坐之堂下”,而劉邦“賀錢萬”而“實不持一錢”;在楚漢戰爭中,劉邦的父親太公被項羽捉拿在軍中,項羽在攻打廣武城而未能攻下時,對劉邦喊話:“今不急下,吾烹太公”,而劉邦卻用一種無賴的口吻說:“吾與項羽俱北麵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若翁,則幸分我一杯羹。”劉邦的另一麵則具有帝王的氣魄,不僅“隆準而龍顏,美須髥,左股有七十二黑子”,而且有“仁而愛人”的帝王大度,能夠廣泛地網羅人才,采納善言,禮賢下士。他在大定天下之後。置酒雒陽,請列侯諸將說出他何以得天下,項羽何以失天下的真正原因時,高起、王陵二將笑答:“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劉邦最後就此問題作了一番精彩的結論:“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響,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克,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範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所擒也。”
劉邦上麵所講的“三傑”,其中文臣張良與武將韓信,同為漢朝的開國大功臣,由於二人的性格迥然不同,命運結局也就天差地別。縱觀張良跟隨劉邦打天下的一生,張良興漢之功是最大的,所以劉邦給開國功臣論功時,首先從張良說起。這是因為張良作為劉邦的頭號謀士,每逢關鍵時刻,差不多總是他替劉邦做出正確的決策,協助劉邦由弱變強,由小變大,危時能轉安,錯時能糾正,敗北能再起,守勢能轉攻,功成能守業。所以,劉邦在大定天下之後,論功封賞之時,主動替張良請功,令他自擇齊地三萬戶。這個數目遠遠超過第一功臣蕭何所食戶口之上。張良對於皇帝的這個封賞沒有欣喜若狂,而是謙遜地推辭。他說:“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願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劉邦遂封張良為留侯,食萬戶。張良對此心滿意足,他曾經說:“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於良足矣。”隨後,張良萌生隱退之心,始初“因疾不視事”,“杜門不出”,後來幹脆自稱“願棄人間事,欲從赤鬆子遊耳”,並“乃學辟,道隱輕身”。從此,張良忘掉了以前的豐功偉業,過著隱逸恬淡的生活。”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中,對每個紀傳中的人都加上幾句評語,他說張良:“運籌帷幄之中,製勝於無形,子房計謀其事,無智名,無用功,圖難於易,為大於細,作《留侯世家》。”意思是說張良有克敵製勝的智謀,他隻努力謀劃軍國大事,從來不表現自己,甘心當無名士,也就是能置榮利而不顧,視功名為外物。司馬遷以廖廖數語,切實抓住了張良一生持身行事的精髓與特點,充分展示了張良的良好性格。功名富貴是一般人的理想,一輩子汲汲營營,終於能實現這個理想的人極少。實現這個理想後,又能視功名於浮雲,視富貴如糞土,飄然引退的人,更為稀少。這位畢生為帝王出謀劃策的人,最後也為自己謀劃了一條退路,順利地跳出了“敵國滅,謀臣亡”的曆史怪圈。武將韓信是劉邦的大元帥,出身很苦,曾受漂母一飯活命之恩。他誌向遠大,功名富貴欲求願望強烈。韓信自從做了大將軍以後,勝仗越打越多,功勞越來越大,地位越來越高,要求也不斷增多。他在立下滅齊大功之後,立馬遣使要劉邦封他為齊王。劉邦心中憤恨不滿,但在張良、陳平的勸說之下,劉邦不得不拜韓信為齊王。在圍攻項羽的關鍵時刻,韓信與彭越二人按兵不動,要挾增加封地,劉邦迫於無奈,隻好遂其意願,但心中的猜忌和疑惑也越來越深。滅掉項羽,天下一統後,劉邦名義上是讓韓信衣錦還鄉去做楚王,實際上是讓他離開位置重要且盤踞已久的齊地,並將他三十萬精兵悉數截留。可惜韓信對此毫無察覺,到了楚地依舊招兵買馬,組建軍隊,念念不忘自己是統帥三軍的大將軍。不得已之下,劉邦隻好又演了一出“詐遊雲夢”的把戲,將韓信擒拿到京都,貶為淮陰侯,這已經是再明白不過的危險信號。經過此番變故,韓信應該懂得溫順恭謹、斂盡鋒芒才是唯一求生之路。但一來是多年叱吒風雲的英雄經曆使他養成了笑傲天下的英雄主義性格,難以習慣奴怯媚人的生活,二來自恃功高,劉邦殺不了他,三來他依然幼稚地相信隻要自己忠心耿耿,問心無愧,總會得到劉邦的理解。而對隨時可來的殺身之禍卻孰視無睹,這樣一來,命喪未央宮的結局也就在所難免了。張良與韓信二人的性格:一個沉穩,一個率真;一個柔和,一個剛強;一個淡泊名利,一個爭名要利;一個功成身退,道隱輕身,一個念念不忘自己是個大將軍,二人性格的巨大差異,必然導致二人命運大不相同的結局。
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的司馬懿,出道很晚,也不是最重要的角色,但他是一個耐人尋味的人物,特別是他的堅忍性格令人稱奇。他憑借性格的堅忍,躲避風險,忍辱負重,暗中蓄積力量,一旦時機成熟,則果斷出擊。曹操是猜忌心很重的人,也很會識人,預感司馬懿將來可能會成為曹家最大的危險,所以始終將司馬懿看得死死的。司馬懿深知曹操的脾性心機,在曹操當政期間,一直是韜光養晦,深藏不露。直到曹操去世,司馬懿才漸漸顯露才華,成為魏國唯一能與諸葛亮抗衡的人。司馬懿智不及諸葛亮,很多時候都是作為諸葛亮的陪襯。提起司馬懿,給人的印象就是“諸葛亮的對手”、“諸葛亮的手下敗將”等等,然而諸葛亮對這個強大的對手,是推崇備至的。諸葛亮六出祁山,好象一直是在打勝仗,可是到最後,也沒有消滅司馬懿,甚至也未使司馬懿的元氣大傷。可以說,是司馬懿擊碎了諸葛亮收複中原的雄心壯誌,拖住了諸葛亮北伐的腳步。有人說司馬懿陰險狡詐,可是司馬懿更多的是堅忍不拔、能屈能伸。因為諸葛亮的絕智,硬拚的話隻能是兩敗俱傷,所以他采取“你攻我守”或“避不出戰”的戰略。甚至諸葛亮送女裝羞辱他時,也是坦然麵對,拒不應戰。雖然司馬懿屢戰屢敗,可是反過來,他也是屢敗屢戰。他把對手看得很透徹,告誡部下“與諸葛作戰,不可爭一日之短長!”正是他遇事能屈能伸,才既能阻攔了諸葛亮的前進步伐,又很好地保存了自己的實力。在魏明帝去世,曹爽把持朝政的時候,形勢於司馬懿不利,司馬懿便果斷地選擇“詐病不出”。他的“屈服”讓曹爽的攻擊都落在了空處。當機會來臨,他又迅速采取措施,誅殺曹爽兄弟三人,魏國朝政從此落入司馬父子手中。此後不久,司馬家廢魏帝,統一三國,建立了西晉王朝。
《三國演義》對關羽與周瑜二人的性格描寫,也是十分精彩動人的。關羽、周瑜二人,同屬英雄人物,都是有勇有謀之人。但又都是悲劇式的人物,其令人嗟歎的命運結局,都是由其性格中的致命缺陷所造成的。先說關羽,關羽乃“義”、“勇”的典型代表,普天下簡直無人能比,至今被人奉為神明。他忠心事主,夜讀《春秋》、護嫂千裏走單騎;他封金掛印,義無反顧,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上,拋卻軍令狀,義放曹操。關羽既是“義勇”之人,威震華夏,義照千秋;且又是驕橫自大、剛愎自用之人。馬超投降劉備後,關羽竟派關平對劉備說:“父親知馬超武藝過人,要入川來與孟起(馬超字)比試高低”,搞得劉備十分緊張,諸葛亮見狀作書一封叫關平星夜回荊州,信中說馬超武藝不及關羽,關羽“遂無入蜀之意”。關羽失荊州之前,東吳孫權意欲結好關羽,共破曹操,采用諸葛瑾的建議,並派諸葛瑾出使荊州提親。《三國演義》對此有十分形象的描述:“雲長生平輕傲天下之士,不令手下人迎接。諸葛謹入城,來見雲長。禮畢,雲長曰:‘子瑜此來何意?’瑾曰:‘某想舍弟久事漢中王,故有此行,求結兩家之好:某主人吳侯有一子,甚聰明,吳人皆奇之。某聞將軍有一女,特來求親,兩家並無猜疑,並力破曹,此誠美事,請君侯思之。’雲長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耶!吾不看汝弟之麵,立斬汝首!再休多言!’遂喚左右逐出”。關羽驕橫、不識大體的性格特征躍然紙上。也正是這個致命的性格缺點,導致了關羽後來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死於非命。再看周瑜,周瑜乃東吳大都督,雄姿英發,文武雙全,火燒赤壁,大敗曹軍百萬兵,是何等英勇善戰!但是,周瑜妒賢嫉能,氣量十分狹小,因見諸葛亮智謀勝己一籌,且又不肯為東吳所用,故三番五次欲將諸葛亮置之死地而後快,但次次都被諸葛亮智慧地化險為夷。後來,周瑜在與諸葛亮的搏奕中,連續三次反遭算計,次次怒氣填胸,金瘡迸裂,氣昏倒地,最終要了卿卿性命。周瑜臨終前仰天大歎曰:“既生瑜,而何生亮!”周瑜的臨終之言,是其心胸狹窄、氣量狹小最典型最生動的表現。一代英豪之所以壯心未酬,英年早逝,命運陡然突變,戛然終止,其根源也是性格缺陷作的惡。
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中國人民愛戴的偉大政治家鄧小平,一生波動曲折,個人命運隨著時代的大起大落而發生巨大變化。他一生幾度沉浮,但他擁有堅定意誌、樂觀豁達的良好性格,被人尊稱為“打不倒的小個子”。鄧小平出生於農民家庭,二十歲遠赴法國勤工儉學,並於同年參加了中國共產黨,踏上了一條漫長、曲折、艱辛而又輝煌的革命道路。他的命運明顯地經曆了“三落三起”,富有傳奇色彩。1929年,鄧小平在廣西組織和發動了“百色起義”,創建了紅七軍、紅八軍,率領紅七軍轉移到江西與中央紅軍會合後,擔任江西省委宣傳部長和會昌中心縣委書記,正當他大展才智之際,卻因與毛澤覃、謝唯俊等人支持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路線,反對“城市中心論”而被打擊迫害,於1933年被撤銷一切職務,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新婚不久的妻子也離他而去,“第一落”形成。直到1935年黨中央的遵義會議,才取消這些處分而恢複他應有的工作,在“第一落”中重新崛起。之後,他經曆長征,與劉伯承合作奮力抗日,率領大軍挺進中原,取得了組織和指揮淮海戰役、解放大西南等名震中華的功績。解放後,鄧小平已居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員會總書記高位,直接協助毛澤東、劉少奇處理中央日常工作。但隨著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興起,鄧小平作為“劉鄧資產階級司令部”的第二號“走資派”被打倒,遭到殘酷的批鬥,全家被下放至江西新建縣拖拉機廠勞動改造,身心均受到嚴重折磨,“第二落”發生了。1971年“九·一三”事件發生後,鄧小平兩次給毛澤東寫信,要求重新出來工作,得到了毛澤東的讚同,於1973年恢複國務院副總理職務,1975年被任命為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第一副總理、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全麵主持國家黨、政、軍的日常工作,第二“起”態勢呈現了。鄧小平開始有力地進行治理整頓,恢複因“文革”而被破壞的國民經濟,得到全國人民的衷心擁護。但是,由於鄧小平的“全麵整頓”和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違背了階級鬥爭為綱,並危及“四人幫”的利益,“四人幫”發動了“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鄧小平於1976年初,在周恩來追悼大會上致詞後再次被打倒,又被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不該出現的“第三落”卻又出現了。直到1977年,“四人幫”被徹底粉碎,在葉劍英等中央領導的積極推動下,中共中央十屆三中全會恢複了鄧小平原來擔任的職務,鄧小平以七十三歲高齡再次呈現第三“起”,並由此形成更高昂的命運格局。鄧小平“三落三起”的命運,勾畫出了他一生超出常人的命運波折,每一次命運之“落”,都不是他的過錯或失誤,而是中國特有的政治事件對特定政治家的一種直接衝擊。而他“三落”後的“三起”,則源於他個人堅定的信念,不懈的追求、高超的智謀、超凡的韌性及良好的心態。雖然被錯誤地打倒了,很多人可能有“落”而無再“起”,但鄧小平卻一次又一次神奇地“起”來,並且每次“起”後均積聚新的能量和智慧,為中華強盛和人民幸福澆灌出無數的碩果。
法國文學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項鏈》,講述了一串項鏈是如何改變主人公的命運,主人公為了一串項鏈是怎樣付出了人生最寶貴的青春。女主人公瑪蒂爾德,天生麗質,嫵媚嬌柔,偏偏由於命運的陰差陽錯,竟降生在清寒的工薪家庭,既無嫁妝作墊底,又無另獲遺產的希望,根本就不可能去結識有錢有地位的男人,隻好任人把自己嫁給了教育部的一個小職員盧瓦瑟爾。她沒有漂亮的衣裳,沒有珠寶首飾,總之,什麽都沒有,但她偏偏就愛這些東西。她覺得自己生來就應該享用它們,她最渴望的事,就是招人喜愛,被人豔羨,風流標致,到處有人追求。她有一位有錢的女友,是她在修道院讀書時的同學。現在,她不願意看望這位朋友。因為,每次回來她都感到內心不平衡,接連的幾天,她都要傷心、懊悔、絕望、痛苦而整日哭泣。這天,丈夫好不容易弄來一張教育部長簽名的晚會請柬。然而,她沒有像丈夫所期望的那樣興高采烈,反而賭氣地把請柬往桌子上一扔,抱怨說沒有漂亮的衣服,參加晚會是丟人現眼。盧瓦瑟爾為滿足妻子的願望,一咬牙給了她四百法郎,要她買一身漂亮的衣服。晚會的前一天,她又顯得悶悶不樂,心事重重,煩燥不安,認為沒有珠寶首飾,一定會顯得很寒傖。夫妻倆商量一番,在丈夫的提示下,她決定去找好朋友福雷斯傑太太借首飾。第二天,她向福雷斯傑太太借了一長串特別美的鑽石項鏈。在晚會上,“盧瓦瑟爾太太大出風頭。她是晚會上最漂亮的女人,言談得體,姿態優雅,滿麵春風,快活到了極點,所有的男人都注視她,打聽她的姓名,求人引見。部長辦公廳的官員都想與她共舞,部長也特別注意她”。“她帶著醉意與狂熱,翩翩起舞。她什麽也不想,完全陶醉在她美貌所取得的輝煌勝利之中,陶醉在她成功的榮光之中。周圍的人對她殷勤致意,嘖嘖稱讚,熱烈追求,女人們心中所羨慕的那種徹底而甜美的勝利,她已完全握在手中。正是在這樣一種幸福的氛圍裏,她簡直要飄飄欲仙了。”晚會過後,回到家中,忽然發現脖子上的鑽石項鏈不見了!夫妻倆慌了神,四處尋找,想盡了各種辦法。一個星期過去了,鑽石項鏈仍無半點蹤影。丈夫盧瓦瑟爾一下子見老了五歲!他決定買一條同樣的項鏈賠給人家。他倆在一家珠寶店找到了相像的鑽石項鏈,原價四萬法郎,可以讓利到三萬六千法郎。丈夫手頭已有一萬八千法郎,那是父親遺留給他的,其餘的隻好東借西借。這樣一來,他們就有了一大筆債務。為此,她得付出代價。他們辭退了女傭人,搬了家,租了一間屋頂下的閣樓棲身。盧瓦瑟爾太太一下子就嚐到了窮人的那種可怕的生活,家裏所有的粗活,廚房裏所有的油汙活,她都體驗到了,她穿得和平民百姓的家庭婦女一樣,她要手挎籃子,跑水果店、雜貨鋪、肉鋪,她要一個子一個子地捍衛自己那可憐的錢包,討價還價,錙銖必爭,常常不免遭人辱罵。十年過去了,他們還清了全部債務,包括高利貸的利息,還包括利滾利的利息。盧瓦瑟爾太太現在顯然是見老了,變成了一個窮人家的婦女,強悍、潑辣而又粗野,頭發不整齊,裙子歪係著,兩手通紅,說話粗聲粗氣。有幾回,她坐在窗前,總不免想起在從前的那次舞會上,她是多麽漂亮,多麽令人傾倒。要是她沒有丟失那串項鏈,她的命運會是什麽樣?也許可能實現心中願望,進入上流社會做貴夫人,因為“她們的美麗,她們的風韻,她們的魅力,就是她們的出身,她們的名第;天資聰敏,風姿優雅,溫柔的性情,就是她們唯一的資格。”至少,她仍然漂亮迷人,擁有一個疼愛她的丈夫和較為優越的生活條件。然而,一掛項鏈(假鑽石項鏈),換來十年辛酸,年輕漂亮而迷人的盧瓦瑟爾太太,已經成了一個窮苦人家的粗壯老婦女。一個偶然的請柬或許是引領她走向命運漩渦的物件,但即便沒有這樣的偶然還會有另一個偶然。因為過分虛榮的性格決定了她要品嚐命運的苦果。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時常看到和聽到身邊或當地一些普普通通的人物,因為性格的不同,人生命運狀態也就迥然不同。有的性格堅強,不怕打擊失敗,始終如一地向自己認定的目標奮進,最終如願以償;有的性格靈活,處事機敏,總是能抓住稍縱即逝的機遇,從而使自己的命質得到改善與提高;有的性格多疑偏狹,與人相交總是碰碰磕磕,處事則常有不當,顧此失彼,因此生活中麻煩不斷,命質受損;有的性格暴躁,易於衝動,自控能力差,動輒與人起爭端,有時甚至釀成慘禍,使自己的命運走勢陡然直下或戛然而止……
湖南衡陽師範學院2009級音樂係學生劉莎莎,從一出生就似乎打上了“悲劇”的標記,她的小腦腦癱,導致了左腿殘疾。然而,各種不幸竟像趕集似的,先後降臨到這位90後的姑娘身上,相隔不到六年,父母因病相繼去了天堂。孤苦的她,堅強地承受著人間的不幸,沒有感歎命運的不公,她更發奮、更努力,艱難地追逐著音樂的夢想,誓要活出一個人的精彩。讀小學的時候,她就知道,隻有比常人更堅強,才能不被命運所折服。她走路的時候,腳不能完全著地,必須要有支撐才能走穩,每走一步,都要付出幾倍的努力。盡管腿疾導致行走不便,但在學校裏,她從不柱拐仗,即使上樓梯摔倒了,也會委婉地拒絕伸過來的雙手。不為別的,她隻是真心地渴望能像正常人一樣蹦蹦跳跳地上下樓梯。她走進大學,身上僅有借來的2000元錢,距應交的學雜費相差很多,心中忐忑不安,然而學校幫她申請了國家助學貸款。在校期間,她一有空閑就找兼職做。沒有辦法做體力活,她就利用自己的優勢,如甜美的聲音,標準的普通話,標致的五官,在網上做起了主持人和歌手。在得到鍛煉的同時,她的大部分費用也就這樣拚出來了。可以說,劉莎莎的音樂之路要比常人坎坷幾十倍。由於手腳不靈活,她學習鋼琴和古箏的彈奏非常不順利,往往別人一個小時就能練會的曲子,她可能要練上一天。手指彈奏就如同她走路一樣,十分艱難。但是,攢著一股勁的她,卻從不言敗,其堅定不移的性格,使艱難而辛酸的大學生活更加熠熠生輝,綻放出青春亮麗的光彩。劉莎莎先後榮獲衡陽師範學院“十大新銳人物”、“全國優秀共青團員”、“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等榮譽稱號。
年僅十三歲的女孩魏敏芝和魏聰芝是一對雙胞胎。那年,《一個都不能少》劇組副導演酈紅來到她們的家鄉河北省鎮寧堡村,這是一個地處偏僻的貧窮小山村。酈紅一行來到這裏,原來是來挑選村長這一角色的。當時,魏敏芝、魏聰芝兩姐妹也在村裏玩。酈紅看到了在門口探頭探腦的兩姐妹,就招手讓他們進去。酈紅先問了魏聰芝的名字後,又問她“你會唱歌跳舞嗎?”喜歡唱歌的魏聰芝這時卻發了脾氣,打死不開口。她性格有點內向,不喜歡和陌生人交流,也不喜歡在陌生人麵前表現自己。當酈紅問她:“你敢演電影嗎?”魏聰芝卻猶猶豫豫地回答說:“這……我得回家問問媽媽。”酈紅當場就罵她:“你這個熊包,怎麽這麽膽小啊?!”比魏聰芝早五分鍾出生的魏敏芝卻是另一番表現。她主動大方地向酈紅介紹自己。酈紅讓她唱歌,她就唱:“我們的祖是花園,花園的花朵真鮮豔……”她一邊唱一邊扭動腰肢,引得眾人哄堂大笑——因為她唱得實在不好聽,不但唱走了調,還唱到一半時忘了後麵的歌詞。酈紅又讓她跳舞,她幹脆利落地告訴酈紅:“我沒學過,但是我會跳!”於是她跳了一個自編的印度舞,中途還因緊張而卡了殼。當酈紅再問她:“你敢演電影嗎?”魏敏芝依然揚著頭勇敢地回答:“敢拍電影!”一星期後,魏敏芝被酈紅帶回劇組,讓著名導演張藝謀最後定奪,因為當時還有另一個女孩和她一起競爭角色。那個女孩因為比魏敏芝大三歲,劇組一直都把她定為A角,把魏敏芝定為B角。張藝謀出了最後一道考題:“你敢對著外麵的牆壁喊一嗓子嗎?”那個A角女孩因為膽怯而不敢喊,而魏敏芝因為選角已經折騰好長時間有點煩了,於是就用方言對著牆壁大吼了一聲:“妹妹把雨傘拿過來——”聲調尖銳刺耳又悠長持久,有點像狼嚎。等導演說停的時候,魏敏芝的嗓子已經要啞了。魏敏芝盡管長得不漂亮,一對單眼皮,但臉蛋兒紅紅的,透出一股山裏孩子特有的倔強與淳樸。兩星期後,魏敏芝就進劇組擔當電影《一個都不能少》中的女主角。這部影片榮獲了第52屆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影片在全國發行放映後,魏敏芝的名字很快就家喻戶曉了。樸實的農村女孩成了媒體追逐的焦點,幾乎在一夜之間變成了名人。兩姐妹的命運從此大相徑庭。幾年以後,魏聰芝在談起當年選角經曆時,深深惋惜曾和張藝謀擦肩而過,語氣裏充滿了遺撼。她把錯失那次難得的機會總結為“性格決定命運”。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鄰縣的一所小學發生了一起轟動全省的慘案,起因僅僅是一個玩笑,造成三位室友二死一傷。這三人都是近兩年從師範學校畢業分配到此任教,年齡都是二十出頭。三人年紀相仿,同居一室,又是同一學校畢業的,工作之餘免不了要開開玩笑。小尚、小劉性格活潑、小吳則性格顯得有些孤僻。對幾個年輕人來說,搞對象成了他們的中心議題,開玩笑也往往以此為內容。他們常留意報紙上的“征婚啟事”,互相轉看,品頭論足,有的還按照“啟事”的模式,你給我寫一段,我給你編一篇,以此取樂。一天,學校發工資,小尚忽然生出一個“點子”來,就對正在數錢的小劉說:“整天在宿舍裏寫征婚啟事沒多大意思,今天咱拿吳某某找個樂,在這錢上寫個‘啟事’,看它能落到誰的手裏?弄不好真有位姑娘找上門來呢!”小尚從小劉手中拿過一張十元票麵的人民幣,寫下這樣一段話:“征婚啟事:本人吳某某,現年二十三歲,中等身材,職業教師,願找一年貌相當的女伴,請見錢者即來聯係。地址:某省某縣某某學校。”沒幾天,小劉把這張帶有“征婚啟事”的十元錢花掉了。經幾番易手,兩個月以後,這錢流到本縣服裝廠,被廠裏一位姑娘在領工資時發現,工人們傳看著,議論紛紛。姑娘氣憤不已:“這是哪個窮小子想對象想瘋了,想出這鬼點子來!”有的罵道:“在錢上寫征婚啟事真缺德,就衝這一條,八輩子也別想搞上對象!”此事引起該廠領導的重視,廠長根據票麵上寫的地址,給縣教育局長寫信,要求查處此事。這時候正趕上文明單位評比,會上不少人提名某某學校,最後因這件事提名被取消,校長十分生氣,決定追查“啟事”事件。吳某某聽說以後,怒不可遏,站在學校院子裏不顧一切地破口大罵,並揚言要找寫“啟事”的人拚個你死我活。校領導見事不妙,為避免事態進一步擴大,對吳某某進行了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同時對小尚、小劉做了批評教育。小尚與小劉也後悔莫及,表示向吳某某賠禮道歉。然而,大家沒有料到,性格孤僻、自尊心極強的吳某某,頭腦膨脹得已經隻言難進了。他雖緘口不言,卻在心中醞釀起一場血雨腥風。又是一個煩躁不安的不眠之夜,窗外已經放亮,吳某某從床下摸出早已準備好的斧頭,野獸般地撲向正在熟睡中的小尚,朝他的頭顱砍擊……小劉被驚醒了,他先是跳下床與凶手搏鬥,在頭、胸、腿多處受傷後,跳窗而逃。滿身血汙的吳某某也不追趕,他扔掉斧頭,衝到離學校不遠的壕溝裏,舉起一瓶烈性農藥,一口氣喝個精光……三個同室好友,竟然二死一傷,雖然導火索是玩笑過當,但是吳某某的性格缺陷則是慘案發生的主要因素。如果,吳某某不那麽偏執,心胸稍許豁達一些,能聽進領導和同事的勸解,接受他人的道歉,這場慘案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兩年前,某縣城個體理發店發生一起命案,案情很簡單。這天,勞教釋放人員陳某去店裏理發,理發完畢,陳某遞給女老板(理發員)五元錢,女老板說現在漲價了,還要一元錢。陳某來理發之前就遇上不順心的事,心裏窩著火,這一下便有些惱怒了,露出一副惡相,說你一沒掛牌,二沒事先講明,憑什麽想要多少就多少,堅決不給。女老板也是個挺固執的人,生來不怕事,見陳某耍橫,也起了高腔,言語裏夾槍帶棒的。陳某的怒火登時熊熊燃燒,舉手狠狠地打了女老板一巴掌。女老板哪受得這個委屈,拖住陳某又踢又咬。情急之下,陳某惡向膽邊生,順手操起一把理發長剪。亂刺一通,女老板就這樣死在自己的理發店裏。第二天,陳某被抓獲歸案。半年後,陳某被執行槍決,時年未滿二十。陳某的父母失去了獨生兒子,整日以淚洗麵,神思恍惚。女老板尚在幼年的女兒,永遠失去了媽媽,心中充滿了恐懼和害怕。一塊錢,吞噬了兩條人命,傷害破損了兩個家庭,誰不為之扼腕歎息?!這樁慘案,誰都能從中看到性格作祟使壞的魔影。陳某性格暴虐,遇事衝動,不計後果,從而釀成慘案。如果陳某的性格稍稍緩和一些,或者陳某為人稍為大度一點,不與女老板計較一塊錢,即使計較但不動手打人,即使動手打人但不操刀行凶,也就不會造成如此嚴重的惡果。再說遇害者,如果她的性格不那麽執拗,不與凶手爭要一元錢,或者她的性格稍為綿軟一些,見凶手滿臉惡相,也許會知難而退,不與之糾纏撕打,慘案也就不會發生。
從以上種種事例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性格與命運的關係是十分密切的,性格對命運所產生的影響是重大的,有的時候甚至是決定性的。性格對命運整個過程的影響與作用,呈現著兩個顯著的特點:從縱向看,性格對命運的影響作用是一種非恒定的力量;從橫向看,性格對命運的影響與作用,並非某一方麵,而是命運的方方麵麵。
首先,就縱向而言,性格對命運的影響與作用,是一種非恒定的力量,有時強,有時弱,有時平和,有時激烈。一般情形下,性格的力量是平和的,常態的,漸進的,在短期內不會導致命運狀態發生明顯的較大的改變,不會引起人們太多的注意。在特定的情形下,性格卻能爆發出巨大的力量,致使命運驟然間發生逆轉,呈現根本性的改變。或許是天使的力量,在瞬間幫你改命換運,建功立業,或許是魔鬼的力量,在瞬間將你摔進命運的穀底,甚至將你撕得粉碎。例如前麵所講的一個玩笑引發的慘案,其慘案的凶手吳某某,雖然性格孤僻,自尊心強,但在平常對自己對他人的命運也沒有產生太大的影響。然而,當“征婚啟事”這個特定的情形出現後,吳某某麵對這突然而至的侮辱嘲笑,無法接受,更談不上正確對待,刹那間如魔怔附體,心智蒙蔽,性格的潘多拉魔盒被打開,惡魔猙獰麵孔,高舉屠刀,毀了同室好友的性命,也毀了自己剛剛開始綻放的美好人生!還有內蒙古草原趙春元凶殺慘案,也是如此。趙春元的性格是很溫和的,而且似乎溫和得有些窩囊。由於膽小怕事,多次受到馬豔軍父子的刁難與欺侮,也從不爭辯,隻是默默地避讓,忍氣吞聲。這種溫和性格,使他幾十年來一直生活得平淡,其命運既沒有受到什麽大的影響與幹擾,更沒有對他人的命運形成什麽大的或不良的影響。因此,在慘案發生之前,他的性格對命運的影響與作用力量是微弱的,平和的。然而,當他惡向膽邊生,舉刀砍死、砍傷馬豔軍父子之時,這種性格力量卻是巨大的,毀滅性的,不僅摧毀了自己的命運,也摧毀了他人的命運。
性格的本質,隸屬於心理氣質範疇。任何一種性格都具有正負兩種能量,或者說任何一種性格既有天使的一麵,也有魔鬼的一麵。但任何一種性格,任何一個人的性格,既不可能從頭至尾是天使,也不可能從頭至尾是魔鬼,隻不過有時是天使,有時是魔鬼,而更多的時候卻是模糊的身影,既不像天使,也不像魔鬼。性格的正能量與負能量,性格中的天使和魔鬼,在不同的客觀環境中或不同的事情上,甚至不同的時間段內,都可以自然地切換。譬如說,你行進在真理的大道上,因性格固執堅定,不為一切外來幹擾誘惑而動搖,這時候性格所表現的就是正能量,性格的模樣便是天使的笑容。倘若你踏進了謬誤的歧途,仍執迷不悟,不管不顧地一條黑道走到底,那麽,你的固執性格所表現的就是負能量,性格的模樣便是魔鬼的猙獰。又譬如韓信,他具有典型的英雄性格,一生追求功名富貴。在楚漢相爭的時候,戰爭形勢需要韓信的英雄性格,也為韓信的性格追求提供了舞台和機遇,韓信的英雄性格在充分展示的過程中,極大地激發了韓信自身的各種潛能,因此韓信幾乎是戰必勝攻必克,建立了不世之功,也搏得功名富貴,既封王,又擁有領地。楚漢相爭結束,劉邦一統天下,這時候不論國家形勢,還是作為皇帝的劉邦,都不再需要甚至不能容忍韓信這種英雄性格。韓信沒有意識到客觀形勢發生變化,自己的英雄性格也必須發生變化的道理,依然率性而為,大將軍的威風不減當年,從而為自己招來血光之災。韓信的英雄性格,在楚漢相爭時期,所呈現的是命運的正能量,是可愛的命運天使;但在漢朝建立以後,所呈現的則是命運的負能量,是可怕的命運惡魔。
性格伴隨人的一生,也毫無疑問影響人的一生。性格對人生命運的影響力度,並不是始終處於同一條水平線上,就一般而言,用抽象概念進行描繪,大多呈現為拋物線狀。嬰幼年微弱,自少年、青年以後逐漸增強,壯年達到高峰值,中年之後又逐漸減弱,最後回歸到原點的水平線上。人的幼童時期,自我意識十分微弱,性格尚在形成過程的初始階段,不言而喻,性格對命運的影響力也就很弱小。人一旦進入青壯年時期,精力旺盛,富於想象,敢鬥愛拚,為理想為愛情的追逐熱血沸騰,正所謂“人不輕狂枉少年!”這個時期,“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性格對命運的影響力度顯然十分強大,決定命運的方向走勢,確立命質的優劣高下。人到中年,心靈已經完全成熟充實,曾經沸騰灼熱的血液開始逐漸降溫,命運大廈的構築已經完工或基本完工,餘下的隻是局部的打磨與修補。得到的多了,顧慮的也多了,性情變得穩重而內斂,多了思考,少了衝動。暮入老年時,精力體力處處受限,命運格局早就定格成型,想要得到的已經得到了,不再有奢望;沒有得到的也不可能再獲得,因而不敢再有奢望。人到此時變得睿智而博愛,性格就成了一隻最溫順的小貓,老夫老妻坐著藤椅,抱著孫兒,細數天邊的雲彩,笑看夕陽慢慢落下。這是何等的恬適淡定!
有人把黃河比作人生,說人的性情與黃河的性情是何其相似乃爾!青藏高原是黃河的發源之地。初始時,一條條細小的溪流,順山勢而下,在鮮花綠草之間嬉戲、流淌,如同幼年的孩兒,清純無邪,無憂無慮。由於地勢的緣故,流著,流著,無數條小溪漸漸地匯合為一體,變得粗壯,有了力量,也長了脾性。你看,在壺口,瀑布的激越壯觀場景,極度地震撼著人們的心靈;瀑布的聲響隆隆轟鳴,如同萬鈞雷霆,鋪天蓋地而來;瀑布的氣勢排山倒海,如同萬馬千軍,橫掃一切,不管是什麽,都將被翻卷奔湧的浪濤所吞沒。這情形恰如人生的青壯時期,氣吞萬裏山河如虎!黃河過了銀川,進入中段,又是另一番景象,沿途時偶雖有波浪翻騰,卻少了暴烈、狂躁,也難見湍急,好象人生進入了成熟穩重的中年。黃河最終奔流到大海,入海口時擁有的境界也極美麗,此時的它更像一位老人,慈祥,寬厚,沒有脾性,曾經的種種過往都化作了平和安詳。一隻隻漁船隨意飄浮在河麵上,幾隻飛鳥舒緩雙翅忽高忽低地任意盤旋,太陽的光或月亮的光悠閑自在地灑落開來,一派朦朧,幾多靜謐。
其次,從橫向看,性格對人生命運產生影響與作用,不是某一個方麵,或是幾個方麵,而是方方麵麵,囊括命運的全部內容。一個人的行為方式往往能反映出性格的意誌特征,它是人們對自己行為的自覺調節能力,包括發動和製約兩方麵,對於人們的獨立性、主動性、自製力、堅韌性等方麵都具有促進強化或抑製削弱的作用。因此,性格對人們命運的影響作用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尤其是人際交往、婚姻選擇、生活狀態、職業選擇以及創業成敗等方麵,更為突出和重要。從大處講,性格雄健自信的人,目光遠大,擁有勇氣和信心,勇於改變自己,能在高位確立人生奮進的目標;性格沉穩踏實的人,能夠把握機會,勇於堅持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邁進;性格豪放熱情的人,懂得知足常樂,不會因打擊而悲觀失望;性格堅韌不拔的人,不會隨波逐流,更不會朝三暮四,懂得堅持和承擔責任;性格精細理智的人,擁有金錢的嗅覺和贏得財富的頭腦,精打細算,善於理財;性格溫和友善的人,善於交際,能處理好各種關係……
就職業而言,每個人的性格中都有一些恒定的偏好,如果職業角色的要求和你的個性偏好不相匹配,個人潛能便不能有效發揮。不僅工作表現自然不如意,產生厭惡情緒,甚至嚴重地影響自己的命運品質。如果我們能辨別自己的性格偏好,並力圖使之和職業角色的要求互相匹配起來,那麽我們一定能在工作中保持和加強優勢,控製和減少劣勢,職業表現肯定強於別人。性格內向型的人適合以物(書類、機器類、動植物、自然等)為對象,紮紮實實幹工作的職業。一個人從事的職業是最適合他們的,如果有好幾個人合作,但相互間沒有交叉關係,而是平行作業的職業,也適合內向型的人。凡是要求耐心、周密、細致、規則、單純反複的工作,都適合內向型的人。具體地說,適應內向型人的工作,有學者、研究者、技師、書寫、會計、電腦操作者、文書、檔案等等。性格外向型的人,比較適合和周圍的人一同協力工作,最適合與人接觸頻繁的工作,與交涉、談判有關的工作,服務部門的工作,銷售部門的工作,也適合成為指揮、監督、領導別人的上司,而且外向型的人中也不乏成功的實業家及政治家。某種性格的人,也許在某個領域、某個崗位上能幹得很好,但在其他行業或崗位上卻未必幹得好,甚至有可能變得十分笨拙。古往今來,我們曾看到多少優秀男兒因性格與職業不相匹配,掙紮在命運的泥淖之中,用血淚寫就了人生的命運悲歌。南唐後主李煜,性格懦弱,情感豐富細膩,既不能成為叱吒風雲的將軍,也不可能成為果敢堅強的政治家。他原本是個擅長撫弄風月、吟詩作賦的才子,但由於曆史的陰差陽錯,命運和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叫他做了個德輕誌懦、不恤政事的荒唐君主。他身不由己,不得不與這個荒唐的玩笑赴約。結果,國破,家亡,本人被宋太祖軟禁在汴京。所有人都嘲笑他,嘲笑他自食“性驕侈,好聲色,不恤政事”種下的惡果。然而,他不能辯解,也不想辯解,隻是用那哀婉淒切的詞曲訴說著曆史和他個人的悲劇。在當代,有這樣一個單純得像個孩子的人,他生性靦腆、內向,經常蓬頭垢麵,一身衣服破破爛爛,個人生活方麵一塌糊塗。他從廈門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北京四中當老師,可生性內向不善言談的他,一站到講台上麵對台下的學生就慌了神,仿佛一個孩子茫然不知所措,最後被學校辭退。為了生計,他隻能回到老家福州,擺起了地攤,卻因不諳商道,又不會經營而窮困潦倒。廈門大學校長王亞南了解到他生活艱難困頓的境況後,心疼極了,把他帶回廈門大學,將他安排在數學係資料室工作。幾年之後,經數學家華羅庚推薦,他被調入中科院數學研究所工作。他像呼吸困難的魚兒終於重新回到海洋,在數學這片神聖的土地上,他如同高傲的王子,不斷有新的研究成果問世。1972年,曆經了千難萬險的他終於登上了喜馬拉雅山的巔峰,進一步完善地論證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他的這一研究成果在世界數學界引起轟動,被命名為“陳氏定理”,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他就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被當做主角和英雄描寫的知識分子——陳景潤。
就婚姻家庭而言,性格的影響也是至廣至深的,愛情、婚姻與家庭,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視為追求生活幸福的三步曲,無論是成功的男人還是成功的女人,他們都需要有幸福的婚姻、美滿的家庭作後盾。婚姻與家庭,是人生命運的重要基礎和保證,也是人生命運的一部分,甚至是最重要的部分。不言而喻,婚姻家庭的幸福美滿,對於人生的各個方麵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沒有和諧的婚姻,對於男人或是女人來說,都是一種缺陷,一種遺憾,一種不完美。常言道,“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苗好一半穀,妻好一半福。”人世間本有不少頗具才華、理應成就一番功業的男女,但因婚姻家庭的不幸,從而陷入災難的深淵,命運曲線受到嚴重的幹擾破壞,或陡然直下,歸於沉寂落寞,或戛然而止,過早地魂歸天國。夫妻關係是人世間所有關係中最微妙的關係。它與家庭的命運、夫妻雙方的命運緊密相伴相隨。如果當事人善於經營,那麽它就是最美麗的命運花朵,能夠結出豐碩的命運果實;倘若與之相反,處理不當,那麽它就會成為人世間最荒蕪的墳塋。我們可以設想,現實生活中,即使他(她)在事業上和外界中是失敗的、不幸的,隻要家庭作為他(她)的後盾和歸宿是平安的,正常的,幸福的,他(她)就可以認為自己是幸福的,命運是好的;反之,不論他(她)事業多麽輝煌,名利多麽顯赫,隻要婚姻和家庭是不幸的糟糕的,他(她)就無論如何也難以排解那份尷尬、孤獨與悲哀。人在家庭中的角色和社會中的角色是根本不同的,所有的家庭都隻適用和需要天倫。不管是大人物還是小人物,不管是正常歲月還是動亂年代都是如此。誠如歌德所言:“人無國王、庶民之分,隻要家有和平,便是最幸福的人。”(《名人語錄·外國卷》第494頁,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有一對老夫妻,在金婚紀念日的喜宴上,兩人一臉的甜蜜幸福。老頭望著可愛的妻子,動情地對家人說:“雖然這一輩子,我也沒能擁有家產萬貫,使她過上公主般的日子,但是我們卻得到了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接著,老頭講了一個他們親身經曆的故事。那是1957年,他們都還是充滿朝氣的年輕人,當時,他們兩地分居——老頭在北京的一家報社做編輯,老太太在天津的機關裏任職員。那一年,黨號召大鳴大放。因此每到星期天,北京的各部門都組織大家到北大或清華這一類高等學府去看有關鳴放的大字報。平時,老頭是每個星期回一次家的,如果有一個星期他為了工作不回家,那麽下周星期他就可以在家裏待上兩天。那個星期天,碰巧他留在報社加班,同事們叫他上北大看大字報。“我當時真的很想去呀!可是我又實在舍不得家裏的那一天,所以,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的結果,還是留下來做事,不去算了。”就這樣,老頭用看大字報的時間換回了第二個星期在家中多待一天,也換來了自己意想不到的命運。第二個星期過後,老頭帶著在家與愛妻多待了一天的溫暖和滿足返回報社上班時,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他的命運已經和那些人的命運有了天壤之別!——就在那個清早,《人民日報》發表了社論《這是為什麽?!》,揭開了反右鬥爭的序幕。在老頭舍不得的那個星期天去北大看大字報的同事,幾乎都被以“對黨不滿”等罪名打成了右派,而思想覺悟都沒有過人之處的老頭,卻僅僅是因為想著那個屬於他的溫暖的家,想著那個與他心心相印的愛妻,而躲過了一場本來在劫難逃的災難!老頭為之感慨不已,在事隔數十年之後,仍對命運的這份賜予懷著深深的感激。“其實我沒有被打成右派的原因很簡單,並不是因為我有著怎樣高的政治覺悟和先見之明,而僅僅是因為我有一個割舍不開的家,有一個可愛的妻子!如果沒有這些,我毫無疑問也會和我的那些同事一樣,在那個周末去看大字報,然後順理成章地被打成右派!”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的初期,朦朧詩人顧城不僅在中國詩壇上享有知名度,在世界詩壇上也受到關注。他的詩句被年輕人熱愛,甚至當作警句。至今,他的那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他尋找光明”,還經常被人引用,被大學生們吟誦。顧城從小就不受束縛,也喜歡無拘無束,喜歡幻想,時而也有憂患乍現,心理上好走極端。這種性格鑄就了他的人,他的詩,同時也釀造了悲劇的毒鴆。顧城總是憂心仲仲、矛盾重重,他所憧憬的幻夢總與現實發生激烈的對抗。他想隱居,但又繞不開世間的一切俗事;他鄙棄名利,本來躲進小島就是想避開繁華,但為了生計,又不得不接受他國的獎金周遊世界,不得不吸進花花世界的氣息。他一直夢想作個女兒身,因為在他看來,女兒身可以至情至性。但,世界上哪有一個環境可供至情至性呢?他行為古怪乖張,1979年,從北京到上海向謝燁展開求婚攻勢,被未來嶽母視作“精神病”,帶到精神病院檢查。四年後,他們結了婚,顧城以為結了婚就像上了天國,但卻發現還在人間。他受不了循一定方式的家庭生活,情緒容易傾向極端,還經常出現間歇性的情緒反複。他將年幼的兒子送到另一個家庭寄養,卻把一位女友從國內接到新西蘭,與他們夫婦同住在小島上,使島上的人都知道顧城有兩個“妻子”。從那時開始,謝燁和顧城就再也沒有正常的夫妻生活,他們的愛情就已經發生危機。謝燁可以忍受與“英兒”一起居住,但卻無法忍受長期與她的愛子分離的生活,她為了這件事常與顧城發生爭吵。1993年7月間,謝燁寫給父母的信中說:“盡管我還依舊欣賞他的頭腦和他天才的秉性。但這種秉性所及的生活行為已超出了我能夠承受的範圍。……主要原因是我選擇不願意和他在一起了,幾乎也不能再和他在一起了。我不能在他的管轄和控製下生活。我不能離開我的木耳(兒子),我不能總像他那樣幽禁自己,我也不能永遠非經過他的同意才能看我的親人,”“我想在年底以前,我回到新西蘭後帶著木耳離開他,用什麽方式我還不知道。我一直感到麻煩的是我離開他,他就完了。”1993年10月8日,顧城在家中用斧頭砍死妻子,然後自己吊死在一棵樹上。顧城時年三十七歲,謝燁三十五歲。顧城夫婦情感上的分裂與爭吵,是這樁慘案的直接起因。顧城與謝燁都曾向朋友哭訴過對方的不忠。顧城這人追求完美,凡事求其規律和順乎自己,一旦有衝突,便陷入絕望。顧城的一位朋友說:“也許正由於他習慣於把幻想代替現實,所以他向大自然逃避,但是對於不幸的愛情卻無法逃避,於是在他靈魂深處冒出凶殘的邪惡。”謝燁遇見了顧城,是不是因緣使然?誰也說不清。然而顧城與謝燁戀情的開始,誰又能說不是悲劇的開始呢?製造悲劇的人,本身就是悲劇人物。顧城的最優秀詩作之一《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詩的結尾寫道:“我是一個孩子/一個被幻想媽媽寵壞的孩子/我任性。”
朱梅馥,這個伴隨了傅雷一生的女子,溫雅賢淑,善良謙和似菩薩。她的人生經曆,從遠處看,似一杯溫吞的水,蓄滿的都是相夫教子的瑣碎,然而,當你一點點地走近她,便會不由自主地被她那無聲無息的愛所震撼與感動。朱梅馥對傅雷,就像草原對野馬一樣地包容。自結婚後,她的每一天都是這樣度過的,上午做家務,當家庭主婦,下午做傅雷的秘書,將傅雷雜亂的書稿一一整理出來,排好序,然後一筆一畫地謄抄下來,就連傅雷寫給兒子傅聰的信,她都要謄抄留底,然後親手郵出。傅雷喜歡音樂,工作之餘她便為他彈上一曲。傅雷愛花,她便半夜陪他起來,打著手電筒,在小花園裏做嫁接實驗。對於丈夫的斥責打罵,她從不還嘴,更不辨解,隻是默默地忍受。對於丈夫的風流與出軌,內心滿是驚愕與錯亂,情感備受折磨,但她對丈夫恨不起來,對丈夫的情人也十分淡定,仿佛無事一般。她將中國傳統婦女那種逆來順受的隱忍發揮到了極致。也用自己不動聲色的隱忍,將丈夫的那些露水情緣,一點點地從他的記憶裏刪除。當丈夫在“文革”中選擇以死抗爭之時,她坦然地對丈夫說:“為了不使你孤單,你走的時候,我也一定要跟去。”她在丈夫尊嚴地死去僅一個時辰,就自縊身亡了。她上吊之前,怕腳下的方凳倒地影響鄰居的休息,她甚至想到了事先在方凳下鋪了一床棉被。她在天地間走一遭,總是卑微地幾乎忘了自我,仿佛隻為度那個男人而來。傅雷自己這樣評價自己的婚姻:“自從我圓滿的婚姻締結以來,因為梅馥那麽溫婉,那麽暖和的空氣,一向把我養在花房裏。”被妻子“養在花房裏”的傅雷,翻譯了巴爾紮克、羅曼·羅蘭、牛頓等人的諸多作品,形成了“傅雷體華文語言”屹立於世界文化之林,而這一切的背後,包含了一個女人深沉的愛和默默的支持與付出,用她兒子的話來說便是:“她是無名英雄,沒有媽媽,便沒有傅雷”。
一個男人的婚姻質量取決於他妻子的性格,如果妻子脾氣暴躁,總是有著無休止的漫罵和抱怨,兩個人婚姻的幸福就如同水中的月亮一樣無從撈起。俄國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的夫人在臨死之前,淚流滿麵地向自己的女兒懺悔道:“你父親的去世是我的過錯。”她為什麽會這樣說呢?原來托爾斯泰的夫人喜歡奢華的生活,渴望顯赫、名望和社會上的讚美,於是便希望得到更多的金錢和財產。對於這一切,托爾斯泰本人卻不重視,並且認為私有的一切都是一種罪惡。隨著日子一天天地過去,兩個人在這方麵的矛盾越來越尖銳。一次,托爾斯泰因為堅決主張讓人翻印他的作品而不收取任何利益,他夫人就像瘋了一樣吵鬧、咒罵、哭喊,倒在地板上打滾,還手拿一瓶大煙膏聲言要自殺。就在這個女人日複一日的抱怨和要挾中,八十二歲的托爾斯泰再也無法忍受下去了,於1910年一個大雪紛飛的夜晚,冒著嚴寒和黑暗,離開了家不知去向。11天之後,人們在一個車站上發現了因肺炎而奄奄一息的他。臨死前,他提出的最後要求是:不允許他的夫人來看他。
婚姻中,女性期望男性性格沉穩內斂、意誌堅強、冷靜獨立、事業心強、敢於麵對挑戰等,不能容忍男人遊手好閑、永遠長不大及太死板等性格缺陷。男性期望女性性格溫柔細心、善解人意、寬容大度、會撒嬌、能吃苦等,不能容忍女人過分愛慕虛榮,經常嘮叨不停,過度任性蠻橫等性格缺陷。婚姻是兩個生活背景不同、性格不同的男女共同生活。雙方性格是否匹配相合,是婚姻是否幸福穩固的基礎,且看我們周圍那些離婚的男女,其給出的理由大多是“性格不合”。因此,在建立婚姻關係之前,男女雙方一定要仔細慎重地考慮彼此的性格問題。在婚姻關係建立之後,如果雙方出現性格碰撞或不和諧的地方,各自務必打磨修補,使婚姻縫隙及時彌合。這樣的婚姻方能愈久彌堅,愈久愈芬芳。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