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心聲

“山水有相逢,春風入卷來,望君多珍重,圓月杯中酒”。
人世間最珍貴的莫過於感同身受和默然相伴。一切的言語都是多餘的。願開心和快感常在。
正文

中秋於我的意義(想媽媽了)

(2023-10-05 20:26:04) 下一個

又見中秋。

我一直覺得,唯一能夠留住歲月不停前行腳步的,是我在慈母陪伴下度過的每一個生日、春節,還有中秋的回憶。

特別是中秋。從我幼年記事起,不論身處何地,每年的中秋都有母親的陪伴,和她精心準備的月餅和其它美食。

我記得我的童年是在江南的一個小院落裏度過的。小院裏有樹木,有花草,還有一小片菜地。每逢中秋之夜,母親便早早地在院子裏擺好一張桌子和幾把椅子,桌子上放滿了月餅,水果,花生和糖果等等點心。

母親會細心地把每塊月餅均勻地切成四小份,以便我能夠品嚐到不同風味的月餅。記得當時的月餅主要有蘇式和廣式兩種。母親會按照不同的式樣和不同風味的餅餡,每樣挑一塊放在我的盤子裏,讓我吃完。

每年的中秋之夜,我們家的小院裏月光如洗,撒在每個人的身上。特別是母親忙碌的身影和洋溢著慈愛和歡快的臉龐,更是像蒙上了一層聖潔的白光。

當然,嫦娥奔月的故事也是母親的啟蒙。從我開始記事起,每年的中秋節,母親都會不厭其煩地和我講述一遍中秋嫦娥的典故,引得年幼的我一直好奇地想從皎潔的月亮上捕捉到嫦娥的影子。

還有一個中秋的細節,令我至今記憶猶新。在我童年的時候,每年的中秋節,母親都會準備一個小小的竹編的盤子,在裏麵墊上紙,放了很多桑葉,然後把幾條蠶寶寶放在裏麵。這樣,我就可以用吃剩的月餅屑喂養蠶寶寶。養蠶寶寶讓我很開心。母親的有心、用心和盡心給我的童年帶來了無盡的樂趣。

後來,因工作原因分居兩地的父母最終團聚於同一個城市。每年的中秋節賞月從最初的江南小院移到了公寓樓的陽台。

時過境遷,我已長大成人,母親的容顏也逐年老去,不變的是當空的皓月在母親身上撒下的聖潔的光環。

母親從不缺席的中秋節嘎然而止於那一年的盛夏,在與病魔頑強地抗爭了五年之後,最終未能等到她生命中的最後一個中秋,母親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母親病逝那年的中秋節,刻骨銘心。月光依舊,秋色正濃,但此刻的月餅已失去了往日的美味,皎潔的月光下再也不見母親忙碌的身影和慈祥的笑臉。此情此景留給我的隻是滿滿的回憶,和對母親不盡的思念。

後來我結婚生子,並成為異國他鄉的飄零者。全新的環境和截然不同的文化並沒有阻斷濃濃的鄉愁和對母親的緬懷,我們帶著孩子依然保留著每年過中秋的習慣。

我也和當年的母親一樣,把中秋節的來曆和其中的文化內涵告訴我的孩子。孩子在國外生活長大,經曆中外兩種文化的衝擊,因而未必會像當年的我那樣能夠深度理解中秋節的意義;但是至少應讓孩子明白:不論身處何時何地,家的溫暖和不變的鄉愁永遠會陪伴著你。

中秋,是一個家庭團聚的節日,也是一種象征著母慈子孝、家庭和美、思鄉思親的傳統文化載體。

中秋對於我不僅僅是割不斷的思鄉之情,更是母親賦予我美好幸福童年的不變的記憶。母親的慈愛,是我一生的精神財富和動力源泉。

母親的慈愛,就像一道永不熄滅的光,照亮著我在黑夜裏前行的步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晴望有雨 回複 悄悄話 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登錄後才可評論.